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灾害地理环境,其研究内容包括灾害要素类型和人的环境要素类型,灾害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灾害和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等。灾害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灾害地理系统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系统论的方法,论述了世界陆地灾害的地理特征,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了陆地灾害的预防措施,为最大限度减轻陆地灾害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灾害地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认为地理环境既包括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条件,又包括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灾害。灾害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地理学是研完灾害的类型、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灾害地理学的研完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生产力布局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灾害,避免损失,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灾害感知研究的地理学派和心理学派进行梳理和评价,提出在新时期着重解决的科学问题、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以灾害感知发展的历史为基础,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灾害感知现状进行评述。结果 1地理学是最早开始研究灾害感知的学科,其对灾害感知的研究着重于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着重环境的层次、感知类型以及空间差异。2心理学对该领域的介入较晚,但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灾害感知的测量、沟通和行为决策等方面。结论灾害是变化的极端表现,其间的人地关系表现十分突出。适应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策略,而适应的前提是对变化的感知。在现阶段,结合全球变化的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开展灾害感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先给出并分析了电网与灾害两个不同复杂网络各自的快慢动态过程,并依此提出了电网与灾害交互影响的分析策略,对其中的12个方面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结合电网与灾害的交互影响与网络最大流理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关键环节辨识方法.定义综合性指标作为其辨识依据,该指标不仅可以反映电力系统内部运行特征,还可以反应灾害影响下的电力系统外部运行特征.最后以西藏电网为实际模型进行推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辨识其关键节点和线路,适用于灾害影响下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进而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酸雨灾害损失评估是酸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关于酸雨灾害损失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还不够完善,为此提出了酸雨灾害损失评价的方法.方法从自然和社会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地理高程,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数据为指标,采用加权的叠加分析进行区域酸雨灾害损失评价,得出酸雨灾害损失评价图,并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酸雨灾害损失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中国11种地理期刊1998-2004期间发表的旅游地理学论文进行了统计、分类和分析,并对1998—2004期间旅游地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的进展进行评述,在回顾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之后,初步探讨了今后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文清  尚敏 《科技资讯》2012,(17):9-9,11
本文基于笔者在灾害地理和GIS应用方面的研究,以GIS在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评价的意义,进而探讨了GIS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应用思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GIS技术应用到灾害感知领域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方法 运用文献综述和分析论证法.结果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重大灾害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得出利用GIS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功能研究灾害感知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结论 通过对灾害感知含义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GIS技术研究,总结出利用GIS技术研究灾害感知,在灾害感知研究领域,对灾害感知研究,在理论、方法和结论上都具有独特之处;在GIS技术应用研究方面,对GIS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泾河流域1470-1979年旱涝灾害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泾河流域旱涝灾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该流域1470-1979年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旱涝灾害的产生与当地气候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泾河流域过去510 a间旱涝灾害频发,且以旱灾为主;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的特点,局部还存在同步性特点;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气候异常变化关系紧密,太阳黑子活动对该区域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同时泾河流域510 a间的旱涝灾害与该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研究对了解泾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制订防灾抗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