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连续3年调查发生慢性枯萎病不同发病程度的毛竹,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sp.)。该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长96~128μm,顶端轮生4~5个细瓶形小梗,轮生小梗长约19.2~24μm;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长64~128μm,瓶梗大小(4.0~4.8)μm×(6.4~9.6)μm;分生孢子大小(2.4~6.2)μm×(1.9~3.2)μm。  相似文献   

2.
三株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形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襄汾苹果园越冬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采集获得自然染病的虫体,经分离纯化得到三株病原真菌,编号分别为TSL01、TSL02、TSL03,通过回接试验证明这3株菌株为桃小食心虫的病原菌.根据培养性状和显微形态观察发现:3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为白色,菌株TSL01和TSL03菌落大,可产生黄褐色或淡紫色色素.它们都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月牙形或镰刀形,有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肾形或卵圆形,假头状着生,菌丝透明有隔,轮状生长;菌株TSL02菌落较小,后期产生黄色色素,分生孢子圆柱形至梭形,串生,分生孢子梗呈"Y"形.初步鉴定菌株TSL01与菌株TSL03为镰孢菌属(Fusari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菌株TSL02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粉质拟青霉(P.farinosus).这是在桃小食心虫上首次记录该两类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从发病柑橘表面分离得到了42株青霉致病菌,并分别扩增得到其rDNA转录间隔区序列(ITS).通过对rDNA ITS的生物信息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菌落形态特征,这些菌株分别被鉴定为指状青霉(P. digitatum)、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皮落青霉(P. crustosum)、小刺青霉(P. spinulosum)和草酸青霉(P. oxalicum).分析发现:这些致病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异性.该方法可以快速、可靠的鉴定柑橘采后真菌病害,为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1991年我院实习农场保护地葡萄,落花后十天左右,突然发生严重落果。取病果粒表面菌镜检,其病原菌形态特征是:分生孢子梗微淡褐色,直立,有4~6个分隔,近顶部有2~3次分枝,分枝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大小为10~15×5~7μm.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成簇于病果表面时,呈淡褐色。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 sp.).病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分生孢子大小2.4-6.2×1.9-3.2 μ m.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5℃;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3-11,最适pH 5-8;最适碳源为半乳糖、麦芽糖、蔗糖.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高,35℃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萌发要优于15℃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目前全世界共17属.我国有6属54种,新疆有4属12种.其中仙鹤藓属在全世界有20种,中国有6种,1变种.通过利用扫描电镜法对仙鹤藓属植物的孢子和蒴齿进行微形态观察,利用徒手切片法对其叶片、茎进行切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并照相,结果发现从新疆天山西部地区特克斯县琼库什台和巩留县塔里木采集的3份标本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与文献进行比较后发现其特征与小胞仙鹤藓[Atrichum rhystopphyllum( Müll. Hal.) Par.]一致,确定为小胞仙鹤藓.最主要的特征是叶腹面栉片4~6列,多数高2~5个细胞.仙鹤藓属和小胞仙鹤藓是新疆首次发现的新记录属、新记录种.本文提供了小胞仙鹤藓的详细的形态描述及图版,并提供了新疆金发藓科植物的分属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为新疆金发藓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食用菌制种及栽培中的污染真菌5科7属12种:毛霉科(Mucoraceae)1属2种,根霉属(Rhizopus),黑根霉(R.nigricans Ehrenb.),杭州根霉(R.hangchow Yamazaki.),点头根霉(R.reflexus Ehrenb.);长喙壳菌科(Ceratostomataceae)1属1种,毛壳菌属(Chaetomium Kunze et Schmidt),卷顶毛壳菌(C.murorumCda.);丛梗孢科(Moniliaceae)2属5种,青霉属(Penicillium)3种,皮落青霉(P.crustosumThom),葡酒色青霉(P.vinaleumGilman et Abhott.),类阿达青霉(P.adametzioides Abeex Smith.Br.),曲霉属(Aspergillus)2种,黄曲霉(A.flavusLink.),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Spegazzini);暗梗孢科(Dematiaceae)2属2种,链格孢属(Al-ternariaNees ex Wallr.)1种,细交孢链孢霉(A.tenuis Nee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1种,禾黑芽枝霉[C.herbarum(Pers.)Link];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1属1种,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p.).其中,杭州根霉(R.hangchow),点头根霉(R.reflexus),卷顶毛壳菌(C.murorum),皮落青霉(P.crustosum),葡酒色青霉(P.vinaleum),类阿达青霉(P.adametzioides),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禾黑芽枝霉(C.herbarum)8种真菌为河南省食用菌污染真菌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石榴、芋头、甘薯寄主的甘薯长喙壳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云南的以石榴,甘薯,芋头为寄主的甘薯长喙壳病菌在有性时代(子囊壳,子囊孢子),无性时代(厚垣孢子,桶状分生孢子,圆柱形分生孢子)进行观察、测量.结果发现来自3个寄主的病菌无性时代的厚垣孢子,桶状分生孢子,圆柱形分生孢子无显著差异;有性时代的子囊壳,子囊孢子形态均较为一致.但在子囊壳喙长上,来自石榴,芋头的菌株一致,而来自甘薯的菌株明显长于石榴和芋头的菌株,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形态观察、分子鉴定、科赫法则验证和系统进化分析对河南周口地区萹蓄所感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体外生,菌丝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包含3个细胞;分生孢子串生,近柱形,大小为(22.0~35.5)μm×(10.5~16.5)μm.闭囊壳近卵形,含有3~5个子囊孢子.科赫法则检测发现,病原菌回接发病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分子生物学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ITS序列(KX757832.1)与已报道的蜡叶峨参独活白粉菌(KF111807.1)、洋常春藤独活白粉菌(KP055630.1)、胡萝卜独活白粉菌(KC480605.1)和酸模独活白粉菌(KY073878.1)序列聚为一枝,其同源性分别为98.40%、98.57%、98.40%和98.57%.初步推测,河南周口地区萹蓄所感白粉病原菌为独活白粉菌.  相似文献   

10.
 从银杏(Ginkgo biloba)叶提取物的微生物转化试验中,获得1株能够转化银杏叶提取物组分,编号为YM34161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小刺青霉的1个新变种,命名为小刺青霉云南变种(Penicillium spinulosum var.yunnanensis n.var.Xing etCben).同时对菌株YM34161转化银杏叶提取物组分前后变化进行了TLC对比.  相似文献   

11.
花鳗鲡病原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从养殖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肝脏中分离得到优势菌株AMRB6,经人工腹腔注射感染健康花鳗鲡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有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2×107CFU/mL.结合菌体形态特征、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以及16S rRNA序列扩增结果,表明该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30种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1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几株弗兰克氏菌的固氮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株不同宿主来源的Frankia纯培养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固氮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4株供试菌株都具有分枝菌丝、泡囊或孢囊等形态特征,其中大花胡颓子分离菌49121有特殊的串珠状菌丝链结构;所测菌株全部具有固氮活性,其中菌株49136固氮活性最高,乙炔还原活性达到78.5μmol/(mg.h);另外,菌株的固氮活性与泡囊数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平顶山市叶县境内沙河段进行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采获3尾鱊属Acheilognathus鱼类,经形态特征鉴定其为兴凯鱊近似种(Acheilognathus aff. chankaensis),并通过分析线粒体COI基因来验证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以弥补传统形态学分析方法中可能由于形态差异较小、形态特征主观判断较强等原因导致的分类鉴定结果差距较大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兴凯鱊近似种的有效识别,后查阅文献该种为河南省新记录种,其主要鉴别形态特征为:口端位,口角有短凸状须或无须,口角与眼下缘水平线接近,第二不分枝鳍条较长,体侧纵带向前延伸超背鳍起点.通过与鱊属其他鱼类分析比较,基于MEGA 6软件中的常用KP2模型建立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采集到的样本单独聚为一支构成一个单系类群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就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4.
建立优化的转化条件,将M u转座复合物电转化到临床分离的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 seud om onasaerug inosa)PA 68中,最高转化效率达3.66×104CFU/μg DNA.通过表型筛选,得到三株鞭毛运动能力缺陷的突变子,Sourn thern杂交证实转座子为单点插入.经基因克隆、核苷酸测序研究,证明转座子分别插入到uvrD、phzF 1、zw f三个基因中,这是首次在国际上将M u转座重组技术应用到鞭毛运动相关基因的研究中.由于人工M u转座技术具有随机单点插入的优点,克服了传统转座子能在染色体上迁移的缺点,为进一步研究P.aerug inosa的鞭毛运动机理及致病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3种爬山虎属植物23个生态型的耐荫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爬山虎属植物的耐荫特性,设置了3个不同的遮光水平(遮光度分别为:0、37和78%)对异叶爬山虎、栓翅爬山虎和五叶爬山虎的23个不同生态型进行了耐荫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异叶爬山虎具有良好的耐荫特性,其中尤以广州天河异叶爬山虎生态型耐荫性最强,所使用的各指标中,比叶面积最能反映爬山虎植物的耐阴性。  相似文献   

16.
一株高产灵菌红素粘质沙雷氏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选自然生境中的产色素菌株,从淡水鱼体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红色色素的Sm-128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Sm-128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及薄层色谱分析,证实Sm-128菌株所产色素为灵菌红素,粗品产量达475 mg/L.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菌核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3株青霉,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菌核的Q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将Q1菌株鉴定到青霉属汤姆青霉系(Penicillium thomil series).实验结果表明Q1菌株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5,麦芽汁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供试的4种无机盐中,K_2HPO_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说明K_2HPO_4对于Q1菌株的茼核形成有重要作用.培养基的碳氮源对Q1菌株的菌核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麦芽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膏是最好的氮源.培养基的含碳量保持在20 g/L,含氮量保持在0.24 g/L~0.48 g/L时,对Q1菌株菌核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8.
安徽蓼属(Polygonum L.)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蓼属(Polygonum L.)为本省蓼科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属。作者就其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态地理分布、区系特点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记载安徽蓼属植物共42种(包括变种),其中5种1变种为本省分布新记录,属下分为7组,各组在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方面显示一定规律性;区系分析表明安徽蓼属80%的种为北温带类型,与邻省及邻国日本关系密切,与我国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区系组成反映本省处于南北植物交汇的过渡地带特点。  相似文献   

19.
倪娜  姚淑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398-3403,3412
从胜利油田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柴油的酵母菌YH—4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菌对柴油的降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对柴油的最适降解条件为pH6、温度30℃、通气量(锥形瓶容积)500 mL、接种量(OD600)3 mL。克隆了该菌的18S rDNA序列并进行测序,以18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相关属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YH—41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奥默毕赤酵母(Pichia ohmen)的单倍体极接近。经优化菌体对柴油的降解率达到46.8%。经GC-MS分析可知,该菌种对柴油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利用平板对峙实验及小区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的木霉菌株,并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均有抑制作用,菌株HB20111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9.33%;菌株HB20111对西洋参立枯病的小区效果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年拌种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71.81%、33.54%和92.75%;第2年蘸根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91.04%、158.06%和1 369.34%;菌株HB20111的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单侧分枝,其他形态学特征同深绿木霉(T. atroviride)一致,ITS序列与T. atroviride同源性达100.0%,将菌株HB20111鉴定为T. atroviride。HB20111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生防效果高,有望替代化学杀菌剂应用于西洋参种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