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乌拉尔甘草作为试验对象,探究其各器官(根、茎、叶和根状茎)是否存在化感自毒作用。利用乌拉尔甘草各器官不同浓度(0、0.025、0.1 g/mL)的水浸提液开展种子萌发试验,以模拟研究甘草根系分泌物及茎叶淋溶物对自身种子的化感自毒潜力,并将各器官粉末与土壤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开展盆栽试验,以评价甘草残茬和凋落物对幼苗生长的化感自毒效应。结果表明:所有器官的水浸提液均显著地降低了甘草种子的萌发指数,并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即水浸提液浓度越高,则对种子萌发指数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茎、叶和根状茎高浓度水浸提液(0.1 g/mL)处理下的甘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11.1%、17.3%和11.1%;所有处理组的种子均存在延迟萌发现象,并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提高,种子萌发的延迟效应愈加显著。在幼苗盆栽试验中,所有处理组均对乌拉尔甘草幼苗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添加甘草根、茎和根状茎粉末的处理完全抑制了幼苗根状茎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根、茎、叶和根状茎粉末处理的幼苗地下器官甘草酸含量分别降低70.9%、21.5%、49.3%、62.5%,总黄酮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不同栽植代数杉木工林根际土、非根际土及杉木各器官浸提液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根际土及非根际根土中均存在抑制杉木种子萌发的物质,随栽植代数增加抑制作用更趋明显;杉木各器官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杉木叶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杉木林下常见植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则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说明杉木人工林存在自毒作用,这可能是杉木连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化感作用研究是解决三七连作障碍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三七化感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化感物质的收集提取方法到目前已知存在的化感物质种类、化感提取物对三七存在的化感效应.探讨了三七化感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三七化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模拟自然条件,以水做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膜荚黄芪根中的自毒物质进行提取,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膜荚黄芪根系水提物中有自毒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作用最强;经酸碱萃取分离的酸性组分和中性组分1对膜荚黄芪根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0.0040和0.0020g DW(干重)·m L-1的酸性组分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浓度为0.0040g DW·m L-1中性组分1,其抑制作用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经0.0020g·m L-1的酸性组分水溶液处理膜荚黄芪幼苗,其受体细胞中可溶性糖和MDA的含量显著升高。该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的自毒作用是造成黄芪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头茬土壤与空白土的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定位,并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对该物质进行了制备、分离与纯化.确定其为地黄连作障碍自毒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地黄头茬土壤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存在该物质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其转化菌株为...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密花香薷是否存在自毒作用,本试验以密花香薷的不同营养器官作为供体,密花香薷种子作为受体,采用纸培法,研究密花香薷叶、茎、根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密花香薷自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叶、茎、根水浸提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就越明显,其中叶水浸提液浓度达到试验所设置的最高浓度50 mg/m L时,其发芽率降至4.44%,发芽速率较对照降低99.81%,发芽势骤降至2.22%,发芽抑制率达到93.85%,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分别降至0.66、0.01;从综合化感效应可以看出,叶水浸提液抑制效果最好,茎次之,根最弱,整体表现为抑制幼苗生长。可见,密花香薷存在自毒作用,其自毒作用强度表现为叶>茎>根,建议在种植密花香薷的田间管理中应当及时清理其中落叶,并且避免连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和蟛蜞菊(W. chinensis (Osbeck.) Merr.)水浸提液对萝卜(Daucus carota L.)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随着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萝卜和菜心的种子最大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南美蟛蜞菊水浸提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小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其中蟛蜞菊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南美蟛蜞菊更强.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是其实现长期肠道定植的关键因素。为增加外源性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性,对前期分离所得党参多糖(CPP-2)采用羧甲基化和巯基化两步化学修饰法,制备巯基化党参多糖(sC-CPP-2)。通过体外黏附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析在添加sC-CPP-2情况下肠黏液对鼠李糖乳杆菌(LGG)的黏附效果,利用党参多糖及其修饰组分与海藻酸钠形成的复合薄膜,间接验证sC-CPP-2对LGG的黏附性,并利用流变仪和经典拉伸实验检测sC-CPP-2与肠道黏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羧甲基党参多糖(C-CPP-2)的取代度为0.588±0.026,sC-CPP-2中巯基含量为(279.50±5.97)μmol/g,C-CPP-2经巯基化修饰后处于巯基和羧基共存状态。sC-CPP-2表面巯基可与LGG表面蛋白质上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增加LGG的肠道黏附性。sC-CPP-2与肠黏液的最大分离力为(101.82±5.78) mN,黏附总功为(120.07±6.81)μJ,二者间相互作用力增强,表观黏度变大,黏合力显著增强。sC-CPP-2能够起到连接LGG与肠黏液的中介作用,增强LGG的肠道黏附性,研究结果旨在为改善益生菌在肠道中的黏附定植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就植物化感作用近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植物水抽提物、根分泌物、挥发物、自毒作用、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动态,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米炒党参与麸炒党参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米炒党参与麸炒党参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党参挥发油的方法,分别提取党参片、米炒党参、麸炒党参,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党参经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结论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米炒党参与麸炒党参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该方法能够为阐释党参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芪参补气药茶清除线粒体活性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芪和党参为原料,根据中医学原理组方制成芪参补气药茶(ACT),探索ACT清除线粒体活性氧作用及促进健康的机制。分别用AlCl3比色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定ACT的功能因子总黄酮、总糖及总多糖含量。以还原型辅酶Ⅰ/吩嗪硫酸甲酯(NADH/PMS)为超氧阴离子(O2·-)生成系统,过氧化氢(H2O2)/Fe2+体系为羟自由基(·OH)生成系统,分别用氮蓝四唑(NBT)还原法和Fenton反应显色法测定ACT清除O2·-及·OH的能力;用Na2S2O3滴定法测定ACT清除H2O2的能力。ACT总糖质量分数为(26±1.3) mg·mL-1,总多糖质量分数为(12.5±0.8) mg·mL-1,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21±8.5) μg·mL-1。ACT可一定程度上清除O2·-、·OH和H2O2。ACT具有温和的抗氧化作用,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这是ACT促进健康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以黄芪和党参为原料组方制成芪参补气药茶(ACT),探索ACT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别用AlCl3比色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定ACT的功能因子总黄酮、总糖及总多糖含量。用Ca2+诱导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分光光度法测MPT程度;以Fe2+/维生素C诱发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测定ACT对Fe2+螯合能力及还原力的影响。实验测得ACT总糖含量为(26 ± 1.3)mg·mL-1,总多糖含量为(12.5 ± 0.8)mg·mL-1,总黄酮含量为(121 ± 8.5)μg·mL-1。结果表明:ACT可抑制Ca2+引起的MPT,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线粒体MDA生成,具有较弱的Fe2+螯合能力及一定的还原力。能通过温和的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氧作用,一定的还原力及抑制MPT来保护线粒体,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促进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李今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1,27(4):73-75
药用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6%,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的,达75%,为结实率的12.5倍,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7-19个,但多数为来自自花的花粉,散粉期花粉活力较高,从不同处理下结实率实验看,党参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异花授粉,其自身花授粉的结实率为1.0%,作者认为,在影响结实率的诸多因素中,异花授粉的效率以及植物对异花授粉的依赖程度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2):92-97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干燥风温(40、50、60、70、80 ℃)、喷嘴到物料托盘的间距(5、10、15 cm)和风速(8、11、14 m/s)三个因素对党参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党参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速率(DR)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是风温、喷嘴到物料托盘的间距和风速;党参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5904×10-10~3.0684×10-10 m2·s-1之间;干燥活化能为15.86 kJ·mol-1;Modified Page 模型能反映党参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动力学过程,建立的水分比MR 与时间t 及干燥工艺参数的方程可有效预测党参根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六种花粉挥发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疏水性XAD系列树脂收集花粉自然散发的挥发物,然后利用GC/GC/MS/DS进行花粉挥发物成分的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对六种密源花粉——荞麦、油菜、玉米、党参、葵花、蒲黄花粉的挥发物成分分别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素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4):177-178
介绍了党参的药效和栽培现状,阐述了多倍体党参植株形态及细胞学研究的意义,对多倍体二代植株的倍性特征、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