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荣兴屯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兴屯构造带油气分布深受断裂系统影响致使其分布规律不清楚。为揭示荣兴屯断裂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
义,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平衡剖面等厘定了断裂的级别、性质和空间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的性质、特征
及演化极为复杂,平面上可划分为北东向主级断裂和北西向次级断裂,纵向上依次发育了沙三期伸展断裂、东营期走
滑断裂及馆陶期压缩断裂,3 种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在纵向上叠加后构成了本区复杂的断裂体系。这种复杂断裂体系
深刻影响到油气藏形成、分布与调整等诸多方面,具体表现为其差异活动导致了凸凹相间的基本构造格局与油气藏的
形成,控制了烃源、各类圈闭以及火山岩-砂岩-泥岩三元储集结构的发育,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找油线索,
大部分油气藏依附于各级断裂及其相关构造。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中西部Z15 井区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目的层埋藏较深(一般>5 000 m)、地震资料品质差、小断层识
别困难且多产状较陡的难题,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小断裂解释判别原则:即寒武系盐层顶面有断距、灰岩顶部有挠曲、地
震剖面上断层轨迹有串珠、碳酸盐岩内幕地震同相轴有相变。相对较准确地刻画了研究区4 期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分
布特征,其中第二期近东西向中晚加里东期逆冲推覆断裂和第三期近南北向的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扭张性走滑断裂
是研究区的主要断裂,控制了研究区奥陶系储层和油气藏的分布。并通过多口井的钻探证实,断裂及其控制的裂缝发
育带是高产稳产井的分布区域,其富含油气主要得益于:优质的储层发育;断裂期次早于油气成藏且封盖条件好,油气
保存完整;良里塔格组水体能量弱。围绕断裂及其裂缝发育带的优质储层发育区的钻探为断裂控储控藏研究和寻找
新的油气富集区域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凯里地区油气显示众多,已在虎庄及邻区多口井获得低产油气流,在奥陶系-二叠系剖面露头见到丰富的油
气苗及沥青显示,油、气、沥青在多套储层共生,揭示该残余油气藏为多期成藏、后期改造的产物。在对凯里及邻区多
套储层沥青和油苗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烃源岩的热演化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伊利石K – Ar 法定
年等手段,对该区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凯里残余油气藏经历了加里东晚期小规模的油气成藏及破坏、
海西期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印支期-早燕山期古油藏因高温裂解而发生油气转化及二叠系原油充注、燕山中期以来油
气藏遭受大规模破坏的成藏及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4.
哈拉哈塘潜山型油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通过对哈拉哈塘潜山区哈8 井区的地质特征、油水分布特征以及对主控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油水分布复杂,不具有分带性。从加里东到早海西期,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海相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岩溶的叠加改造,风化壳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形成了良好的油气储存条件;潜山区奥陶系逐渐抬升剥蚀,鹰山组-一间房组储层之上的盖层的缺失与否对早期油藏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断裂性质和局部构造控制了后期油气充注强度和油藏类型。多种控制因素使得哈801 井、哈8 井、哈802 井等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体系。对潜山区哈8 井区油气水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指导碳酸盐岩潜山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三叠系是塔东北阿克库勒地区的主要储产层系,砂体发育,分布广泛。油气藏类型多,埋藏深,油气水关系复杂,流体性质纵横向上均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
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的储层动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储层越难动用。从低渗透油藏流体
渗流机理上出发,采用现场早期束缚水条件下单相渗流的生产动态数据及试井解释资料,利用试井方法求得研究区的
启动压力梯度,并建立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分析典型反九点井组内注水井与采油井井间的驱动压力梯度
变化特点,据此确定井间储层物性与储量动用关系。通过对比实际储层的渗透率值与所得到的储层流体启动所需渗
透率值的大小,从而判断储层内流体是否流动。该方法采用定量分析低渗透油藏井间储量动用状况,为同类油藏确定
井间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泉四段-嫩一段可划分为6 个三级层序、18 个体系域。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
类型和油气输导与运移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指出油气主要来自于中央凹陷区烃源岩,并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
点;储层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厚度大、物性好,属于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型储层;广泛发育的SQn1
泥岩是西斜坡的区域盖层;圈闭以构造圈闭、复合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为主;西斜坡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油气运移
转折带,油气在转折带以西以侧向运移为主,而在转折带以东以阶梯式运移为主。依据西斜坡地质条件差异与油气成
藏特点,划分出3 个有利区带,并总结了各自的成藏模式,分别为以“近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阶梯式成藏”模式为主
的SQy 三角洲前缘带与SQqn3 坡折带,及以“远源供烃、砂体侧向输导、有效圈闭成藏”模式为主的SQy 盆缘超覆带。  相似文献   

8.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
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渗流特征复杂,制约油藏高效开发。以南湖油田E1 f 43 油藏为例,采用
基于储层构型的渗流屏障识别技术及基于多参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开展
了渗流屏障分布规律和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组合模式的连通关系,总结了渗流屏障
和渗流差异对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连片状和条带状2 种储层砂体类型,其中,条带状储层因注采井
砂体分别存在于砂体和渗流屏障内而产生注水不受效,剩余油富集;(2)研究区发育5 类流动单元,以II~III 类为主;
(3)储层连通砂体内部存在5 种不同的流动单元组合模式,不同模式下的储层砂体连通关系存在差异,连通砂体内不
同流动单元间形成渗流差异界面,使连通体内形成弱连通或差连通关系,制约油藏开发,造成剩余油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为古岩溶发育和海相缝洞型油气藏的主要分布层位,该类型油气藏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作用和构造过程形成的次生孔隙、洞穴和裂缝,是寻找大型油气藏的主要目标.论文通过比较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按储层成因将孔-洞-缝油藏划分为洞穴型储层、构造裂缝型储层、风化裂隙型储层、台缘礁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和地表残积物裂隙-孔隙(洞)型储层等5种类型.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包括:(1)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和古斜坡;(2)断层和不整合面;(3)次生孔-洞-缝储层的发育和有效盖层结合.多源、长期成藏,早期储层改造和后期调整是塔里木盆地油藏的主要特征,并决定了资源结构和油气特性。  相似文献   

11.
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且尺度差异非常大,储层中多种流动状态共存,既有孔隙渗流,又有溶洞自由
流,属典型的多尺度多相复杂流动,物理仿真实验及常规数值模拟难以准确地描述此类油藏流动特征。基于拟颗粒方
法建立油水两相流动多尺度离散计算模型,利用其在界面追踪上的优势,通过在两相界面处引入一种斥力的方式实现
表面张力模拟,建立了表面张力模型,实现了缝洞型油藏的油水流动模拟,并通过理论分析及与实验现象对比的方法,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同尺度上刻画此类油藏油水流动特征,可以取代室内物理仿真实
验,确定不同缝洞组合类型下的剩余油分布情况,能够进行宏观油藏模拟,为此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前中生界不整合是库车东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不整合面,是海西晚期运动的直接产物。通过三维地震解释结
合钻井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前中生界不整合的不整合类型、平面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前中生界不整合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异常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分布在阿克库勒凸起,雅
克拉断凸东段分布异常不整合,削截不整合与超覆不整合分布在库车拗陷。与不整合相关的圈闭类型有两种,不整合
面之上的地层超覆圈闭和不整合面之下的古潜山圈闭。前中生界不整合是油气侧向运移的有利通道,油气沿不整合
由拗陷中心向南运移,进入与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后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各向异性对断块油藏地层压力分布及油井井底压力有明显影响。针对无限大两夹角扇形断块油藏,建立了
考虑断层闭合的单相不稳定渗流模型,利用坐标变换及数值计算得到不同生产时间各向异性断块油藏地层压力及油
井井底压力,分析了不同生产时间、断层夹角和渗透率强度系数对地层压力及油井井底压力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各
向异性油藏压降损失在方向上存在差异,地层压降更多发生在主渗透率方向上;断层夹角越小,断层边界对生产影响
越大,地层及油井井底压力值越低;油井井底压力随渗透率强度系数变化不呈现出单调变化关系,存在先减小后增大
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荣兴屯地区古近系油气藏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以揭示其潜在的增储目标。利用地震、钻测井与测试等资料,通过制作已有油气藏分布的平面图、剖面图,明确了油气藏类型多为断层有关的构造型及复合型油气藏,平面上多呈点状与带状主要依附于荣兴屯等主断裂及其伴生构造上,其富集程度表现为南优北差、西富东贫;油气纵向贫富差异大,主要发育层位依次为东三段、沙一段及东二段,其中以东三段最优;复杂断裂体系与不同类型的储盖组合对油气纵向展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具有"线运点聚"纵向叠置成片的复式聚集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荣兴屯斜坡带是有利的潜在增储目标区,目标类型是与断裂相关的构造型及复合型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
体产量迅速递减。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停喷或低效油井的产能,是开发缝洞型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注
水替油的注采参数是否合理对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注水替油典型井的地质、流体
资料为基础,建立单井注水替油的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注水时机、周期注水量、注水速度、焖井时间、
开井工作制度等注采参数,并将注采参数无因次化或拟合公式,以消除注水前油井生产动态差异对优化参数造成的影
响,使优化参数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塔中顺西区块位于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末端,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储层以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研究表明,工
区内裂缝可分为构造缝和非构造缝两类,其中构造裂缝可分为垂直裂缝、斜交裂缝(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和水
平裂缝;非构造缝有压溶缝合线缝与成岩缝;构造裂缝中斜交裂缝相对发育,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欠发育,斜交裂缝
走向以NW、NWW 向为主,次为NE 走向;构造缝可大致分为3 期活动,即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印
支-燕山期。进一步分析表明,工区内构造应力场、断裂、岩性、物性和层厚与裂缝密切相关,局部构造高点、枢纽部
位,转折端、断裂的交汇处、脆性岩性、物性和地层厚度等控制了裂缝的发育。工区内裂缝具有十分重要的石油地质意
义,它不仅自身可作为良好的储集空间,而且是储层发生岩溶作用的有利通道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岩溶作用范围;
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裂缝是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成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庙气田具有构造复杂、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凝析油含量高、地露压差小、地层压力高等特点,属于致密砂
岩凝析气藏。气井压裂投产初期一般具有较高的产能,但随着凝析油在近井地带析出堵塞渗流通道,产量下降快,稳
产时间短。投入开发以来,一直采用直井开采,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差。水平井开发机理研究认为,采用水平井开发
可以提高气井产量及气藏采收率。针对该气藏地质特点,通过深入研究地质特征,重新认识局部构造和储层展布规
律,开展了水平井开发这类气藏的试验研究,先后优化实施了2 口水平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对合理开发致密砂岩凝
析气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