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致密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类典型的复杂致密油藏,奥陶系地层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和古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中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储层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属于超低孔超低渗复杂致密储层。根据岩芯资料分析,一间房组岩芯分析孔隙度低于2%的占90%,鹰山组岩芯孔隙度低于2%的占67.3%,平均基质孔隙度约1.69%。露头、岩芯以及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在此类储层中,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意义,绝大部分油气是储存在成岩后期产生的溶洞和裂缝中。储集空间是以构造变形产生的构造裂缝与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为主,其中洞穴是本区储层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具有双重作用,既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又是洞穴和裂缝连通的关键通道。裂缝和溶洞也是这类储层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本文重点对一间房和鹰山组裂缝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裂缝测井响应特征,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建模方法建立裂缝孔隙度、张开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裂缝对渗透率的改造作用特别大,说明裂缝在储层储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岩溶是一种重要的聚集油气的地质体,储层发育状况和油气聚集的情况比较复杂。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岩性致密,不具备有效的储渗能力,只有岩溶和裂缝储集体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认识该地区古岩溶的作用机理与控制因素是研究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某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碳酸盐岩的研究,采用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今岩溶相带的划分,系统的探讨了本研究区古岩溶的作用机理及模式,并综合分析控制古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古地貌、古构造、古水文、海平面变化、不整合面、断裂、古气候等等。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给地层对比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认清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以自然伽马能谱测量比值的组合交会为基础的测井特征比值参数法来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特性,并建立了该区奥陶系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地层划分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铀相对含量远大于钍/铀比,为岩溶淋滤带,应在此带内寻找岩溶储层;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地层沉积稳定,为区域标志层;一间房组上段发育礁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连片分布的特点,下段发育块状致密泥微晶灰岩,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相隔.连井对比发现,奥陶系顶面(T07)的区带存在岩溶台地,在有中、下奥陶统顶面(T47)的地区,岩溶地貌变化多样,反映奥陶系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碳酸盐储层都有油气存在的可能,表明塔河油田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空间.经过50余口井的应用验证,采用以自然伽马能谱比值参数为基础的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来划分地层和储层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已推广应用于油区各新钻井的储层评价及老井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鉴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及其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性,以东营凹陷草桥潜山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岩心资料、薄片资料、测录井资料、生产数据等为基础,结合区内地层结构特征、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分差异,明确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储集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草桥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次生孔洞和裂缝主导的储层;燕山期—喜山期抬升剥蚀及晚期淋滤作用控制了区内优质岩溶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缺失的强烈剥蚀区,纵向上多分布在不整合面之下150 m范围内;胶结物的阴极发光和成分特征良好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及成岩流体演化,可作为判断岩溶储层成因和分布规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给地层对比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认清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以自然伽马能谱测量比值的组合交会为基础的测井特征比值参数法来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特性,并建立了该区奥陶系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地层划分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铀相对含量远大于钍/铀比,为岩溶淋滤带,应在此带内寻找岩溶储层;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地层沉积稳定,为区域标志层;一间房组上段发育礁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连片分布的特点,下段发育块状致密泥微晶灰岩,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相隔。连井对比发现,奥陶系顶面(T7^0)的区带存在岩溶台地,在有中、下奥陶统顶面(T7^4)的地区,岩溶地貌变化多样,反映奥陶系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碳酸盐储层都有油气存在的可能,表明塔河油田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空间。经过50余口井的应用验证,采用以自然伽马能谱比值参数为基础的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来划分地层和储层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已推广应用于油区各新钻井的储层评价及老井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鉴于渤海湾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和成因的复杂性及其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性,以东营凹陷平方王-平南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钻井岩心及生产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岩心常规物性分析、薄片鉴定及元素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明确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储集特征及成因,并建立储层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次生孔、洞和裂缝主导的储层,表生岩溶作用、断裂作用、岩浆侵入作用等共同造成了研究区内储层复杂的成因及分布;残丘山遭受加里东期及燕山—喜山期两期表生岩溶,形成了潜山顶部孔-洞-缝型储层,而在潜山底部岩浆侵入引发的裂缝及溶蚀孔形成了潜山内幕孔-缝型储集体;对于断块型潜山而言,潜山顶部孔-洞-缝复合型储层为断裂破碎作用或断裂破碎作用与加里东期表生岩溶相叠加的结果,下部则以诱导裂缝带及岩浆侵入形成的裂缝为主导,伴生有微弱溶蚀,形成内幕孔-缝型储层。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奥陶系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其主要发育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内断裂极其发育,并构成沿一定方向延伸的断裂带,成为控制区内岩溶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区内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多呈沿断裂带发育分布的特征。为认识其规模,以区内生产测试资料为基础,开展断裂带内邻井间的类干扰试井分析。认为横向非均质性和复杂的裂缝系统是影响井间连通性和储集体规模的主要因素。区内井点能量资料分析表明,储层类型不同,其能量分布不同,断裂带上储层又较断裂带间储层显示较高能量特征。此外对区内岩溶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受断裂带控制作用明显,往南储集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岩溶裂缝、洞、孔呈多重介质特征,储集体空间分布不连续性,油藏的油水关系复杂,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高度发育,并以多缝洞系统的形式彼此孤立存在,油藏投产后初期高产,但无水采油期短,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针对以上情况,塔河油田提出了同井注采、注水替油的补充油田开发能量的新方法,这使塔河油田产量有明显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塔中45井区奥陶系礁滩体储层、塔中83井区鹰山组储层受岩溶作用以及断层交汇的多重影响,孔缝洞体系中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断层交汇部位是本区油气的注入点。油气沿断层交汇部位运移受岩石的破裂作用、断层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作用、断层的多期活动和断层的内部结构4个因素共同控制。基于碳酸盐岩岩溶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断层输导的岩溶缝洞体系基本模型。复杂孔-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原理是分析油气在岩溶缝洞体系中运聚过程的关键,断层交汇平面上增加了岩溶体系作用范围,垂向上更易沟通多层岩溶缝洞体系,油气成藏表现出受断层交汇及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体系联合控制的差异运聚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大型走滑断裂带是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控储成藏的关键因素。哈拉哈塘油田位于塔北隆起西斜坡,走滑断裂断距较小,识别难度大,制约了该油田的勘探开发。从哈拉哈塘油田走滑断裂演化特征出发,形成了以多重滤波为基础的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研究方法,精细刻画了走滑断裂带,明确断裂空间展布规律,通过开展走滑断裂带控储机理研究,明确了断裂带对油气的疏导作用,形成以断裂带为中心的断溶体油藏描述技术,建立了哈拉哈塘油田断溶体油藏成藏模式,认为断溶体油藏具有“一体一藏”、连通关系复杂的特点,通过精细缝洞雕刻及叠后裂缝预测,提出了哈拉哈塘油田断溶体油藏的评价方法及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