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利用天津机场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对2012年6月9日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是冷涡天气造成,地面暧湿,高空冷空气侵入造成不稳定释放,形成雷暴。雷达图像"V"型缺口显示大风存在,并有降雹发生。这些中小尺度系统有雷暴群、飑线等,它的特点是:尺度小、变化快、发展剧烈,常带来灾害性的大风和局地暴雨甚至冰雹。该文通过多项现代化设备及资料的应用如自动观测系统、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这对于观测员的日常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现代化观测仪器的配备,大大提高了观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CLDAS-V2.0降水产品、单站雷达、FY-2G红外云图等资料,对2017年6月20日兰州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2017年6月亚洲中高纬度气候异常,极涡位置明显偏南,黑海以东至鄂霍茨克海有东风异常,青藏高原至江淮地区低值系统活动频繁,西北地区易受冷空气入侵;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利于水汽向西北内陆输送,为此次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分裂南下的蒙古冷涡是本次冰雹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分析表明,低层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底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冰雹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大气层结上冷下暖、上干下湿,近地层存在逆温层,利于不稳定能量积累; 0℃层与-20℃层高度、厚度适宜,适合冰雹生长;卫星、雷达资料表明,黑体温度低值区、强回波中心与冰雹落区对应较好,可作为强雷雨或冰雹天气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晶晶 《江西科学》2016,(4):451-456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3年3月19日在江西发生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江西省典型天气形势背景下发生的,深厚的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地面处江南倒槽中。本次天气过程前,水汽条件充足,储备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这次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0℃层和-20℃层的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大于60 d BZ强回波区和悬垂结构及逆风区的出现,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增加等都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实况、南昌雷达和物理量场等资料,对抚州市2006年4月9-12日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中小尺度系统所造成的,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增温、增湿、局地辐合,触发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冰雹云的回波中心强度≥60 d Bz,顶高≥11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55 kg/m~2;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等现象是大冰雹的有效判据;飑线过境时气象要素发生了剧烈变化以及回波所具有一些特征。利用多普勒雷达连续演变资料,可以清楚地识别小尺度的演变规律,有利于及时发布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警报。  相似文献   

5.
利用本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合高空环流形势,对2008年6月25日鲁北沿海地区强烈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发现:在低涡背景下高空西北气流带来的冷空气,垂直风切变明显;雷达回波分析显示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超级单体风暴,有一个中等强度的中气旋,最大转动速度达25.1 m/s,地面风速达18.0 m/s;液态垂直含水量(Vertie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VIL)的演变对冰雹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短时预报中VIL因子可作为冰雹预报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6.
艾瑞瑞 《河南科学》2014,(2):235-239
利用濮阳雷达站的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结合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8月11日傍晚出现在豫北地区(安阳)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天气以是灾害性大风为主,伴随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局地还有冰雹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此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副热带高压、500 hPa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低层垂直风切变和较强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弓形回波的产生;反射率因子图显示系统为一个典型的弓形回波带,顶部回波最强,同径向速度图均表现出明显的"V"型缺口;雷达资料分析表明,中尺度涡旋(M)、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和回波顶高度值(ET)对雷雨、冰雹和地面破坏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闪特征在冰雹天气识别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闪电定位和地面观测资料,对福建2013—2015年14次冰雹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和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冰雹天气过程中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平均为14.2%,远高于2004—2015年福建地区正地闪比例的气候特征值3.4%.14次降雹过程中,地闪过程平均提前28.9min被观测到,正闪提前18.2min被观测到,正闪次数峰值一般出现在降雹之后.降雹之前,闪电的最大强度(陡度)绝对值呈变大趋势,降雹过程中,闪电最大强度(陡度)绝对值呈无明显规律变化,在降雹结束阶段,闪电最大强度峰值的绝对值呈减小趋势.以上这些特征揭示了冰雹天气过程中的地闪演变规律,可以作为福建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监测和识别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分析2009年8月17日出现在巴彦淖尔临河区的大风降雹天气的发生,发展和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速度场演变过程,分析表明风暴追踪信息(STI),冰雹指数(HI)、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等产品对冰雹有较好的识别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8,(4):616-6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郑州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6年6月4日新乡地区一次局地性强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背景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层温度平流差动加强了层结不稳定,为对流天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条件;入流气流温湿状况及雷暴高压的出流可影响新生对流的发生发展;多普勒雷达产品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SCIT冰雹识别与跟踪预警算法,是在分析冰雹云雷达反射率特征和雷达回波参量演变识别基础上,针对X波段全固态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冰雹识别预警效果进行仿真研究。通过X波段天气雷达数据样本实例分析,研究对冰雹概率POH、强冰雹概率POSH和预期最大冰雹尺寸MEHS参数冰雹形成条件的智能识别判断,得到X波段天气雷达雹体序列号、雹体位置、雹体移动速度、雹体移动方向等模拟仿真参数信息。算法研究在冰雹识别、人工防雹中的可用性,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基于位置的冰雹预警信息发布和冰雹灾害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