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为例,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1985-2000年间4个时期土地利用变 化资料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沙漠化过程影响的权重值;并利用倪晋仁等人提出的相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来定量反映针对该地区沙漠化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针的变化,评价沙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为区域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此方法在奈曼旗的应用表明,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结构计算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与遥感监测所得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由此所得到的沙漠化动态评估结论与实际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较之其他方法更加省时省力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半干旱的辽西北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沙漠化土地的科学利用已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沙漠化土地不能单纯地为了治理而治理,需在土地利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不断"治理"。已有的文献大多围绕土地沙化原因和治理措施论述,而对沙漠化土地科学持续利用的模式探索较少。试图通过阐述辽西北土地雁行利用模式、土地需水利用模式、土地整理利用模式、保护性耕作利用模式和沙产业利用模式,达到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使沙化土地得以治理的目的,为"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和实践提供重要的自然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西陆地边境2001—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等指数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广西陆地边境土地利用呈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主导的地域结构特征,近11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逐渐增大。(2)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总体波动下降态势,优势度则逐年上升,说明土地利用系统向着相对有序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未利用地的开发及建设用地的增加,同时预示着边境经济发展形式的调整优化过程。(3)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应,生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长1.17%,土地利用整体生态效益持续提高,说明边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未以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其发展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RS和GIS的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87年和2000年覆盖柴达木盆地东部香日德绿洲区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对香日德绿洲进行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获取香日德绿洲区土地利用、土地沙漠化等环境动态信息,并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与区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绿洲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为本区农业资源开发,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在绿洲的异地扶贫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和土地利用重心模型 ,对黄河流域近 1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0年来黄河流域草地、林地面积减少 ,而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 ,而人类活动是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TM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依据沙化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青海省玛多县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影像进行了目视解译,分析了该地区近20年来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1990年至2000年,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玛多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增加了149.7 km2,生态环境恶化,2000年至2010年,玛多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144.08 km2,但是生态环境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宁夏北部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东、西、北三面被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所围限,受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土地沙化与沙漠化较为突出,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对宁夏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环境地质问题的初步研究,简要分析了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成因,提出了合理、经济而有效的防治对策,为振兴地方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的土地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也发生在部分半湿润地区。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35%的陆地面积、20%的人口受到沙漠化的威胁,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4 560万km~2。我国也是受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土地在北方断续分布长达5 500km,涉及到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共212个旗县,直接威胁到3 500万人民的生活环境。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还在扩大,沙漠化已引起了经济、环境及社会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关于沙漠化及其成因的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化是当前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沙漠化已严重影响到环境退化。沙漠化的成因有气候和人为经济活动双重因素,前者是主导因素,后者是激发因素,即干旱的气候是沙漠化的真正理论原因,人为的破坏行为是促使干旱气候形成的手段。为此,要大力控制人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治沙漠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江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6年TM和2000年ETM 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运用GIS方法,分析了江河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演变格局.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景观类型,阜康绿洲又是古老绿洲与新绿洲相结合的典型。本文针对长、短期以来阜康绿洲演化的过程和原因,尤其是近10年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绿洲沙漠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为控制绿洲的次生盐渍化和沙漠化,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15年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1—2015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了呼伦贝尔沙地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和沙漠化土地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总体有所减弱,但年际变化显著.其中:2001—2007年沙漠化土地以扩张为主;2007—2013年随植被覆盖缓慢恢复,沙漠化逐渐逆转;2013—2015年沙漠化有所加剧.降水量年际变化是该区沙漠化逆转或加剧最重要的驱动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几十年内该区沙漠化具有正过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以太行山区1990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经济社会统计资料为数据源,选取14个经济社会指标,对太行山区近2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为5 440. 58 km~2,占太行山区土地总面积的3. 97%。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 002. 59 km~2,增幅居所有土地利用类型首位;耕地面积减少了1 763. 69 km~2,是面积减少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净转移为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转移的主导类型。2) CCA分析结果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太行山区低山丘陵区和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 137. 47 km~2,耕地面积减少811. 34 km~2,低山丘陵区和盆地区土地系统变化受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及城镇化主导因素驱动作用明显;山原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草地面积减少492. 27 km~2,林地面积增加187. 42 km~2,其土地系统变化受农业生产主导因素驱动作用强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是导致太行山区土地系统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空间分异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荒漠化与沙漠化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沙漠化与土地退化却有很大的不同。沙漠化主要是指在沙漠的边缘地区,由于自然因素(风)的影响,沙进人退,耕地或其他用地被风沙覆盖的过程,而土地退化则主要是指在沙漠边缘以外的其他地区,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营活动,导致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的生产潜力下降、服务功能逐渐丧失的土地变化过程。在国内的学术界,荒漠化一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热点词汇。一些专家把原来的沙漠化改为荒漠化,另一些专家则把土地退化说成是荒漠化。实际上,把沙漠化改为荒漠化没有必要,而把土地退化说成是荒漠化,更是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庆沙地系嫩江下游左岸杜蒙沙地分区部分,集中在大庆西部区域,灏临杜蒙自治县沙地的东部边缘,呈南北条带状延伸。 大庆沙地已沙漠化的并不严重,大部分属于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部分地块正向沙漠化发展。所谓潜在沙漠化土地,是指目前尚未发生沙漠化或沙漠化现象刚刚开始,或有沙漠化进一步发展潜在条件的土地。根据实地考察,大庆沙漠化或潜在沙漠化土地少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因严重阻碍和威胁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沙尘颗粒物受气流作用在地表和空中的运动是沙漠化过程发生、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沙漠科学和治沙工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只有掌握了风、地表及沙尘颗粒物之间的互馈机制,才能科学分析土地沙漠化过程并建立有效的风沙灾害防治工程。本文回顾了风沙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30年以来风沙环境力学在风场结构、沙尘颗粒的起动机制、沙尘颗粒的碰撞机制、近地表风沙流的理论模型与实验观测、风成沙波纹与沙丘地貌研究以及风沙环境力学研究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动态研究——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5年和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并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GIS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对沙漠化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沙漠化现象严重,各种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7.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1%,植被盖度小于30%的较严重的沙漠化土地从1995年到2000年以61hm^2/年的速度扩展,表明沙漠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在明显加快,因此一度出现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就应该对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加快土地利用的转型。该文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然后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对解决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相关策略进行了讨论,期望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调查时间同步的两期标准假彩色合成TM遥感影像(2000年7月、2005年7月),对达拉特旗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研究区沙漠化呈逆转趋势,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 383.8 km2减少到1 352.9 km2,减少了40.9 km2,年均减少8.2 km2.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并不是导致研究区沙漠化逆转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下,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逆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沙漠化区域日趋扩展背景上,天津市和临近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和不尽合理的经济活动,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土壤沙化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天津土壤沙化面积已达90.12万亩,主要分部于西北部平原砂质土区和北部低山丘陵区,以风沙活动和水土流失方式进行。其总趋势是发展的,年增长率在60~80年代之间约为9%。尽管近些年经过植树造林,改变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部分地区沙化已得到控制,但沙化问题依然存在,使土壤劣化,影响我市(?)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