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采用种植牵张成骨术增高犬牙槽嵴术,探讨其应用可能性。方法:杂交家犬6只,随机分为三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在下颌前磨牙区,施种植牵张成骨术,在术后4周、9周、14周依次处死两只动物,所有标本经非脱钙组织学检查(荧光、甲苯甲苯胺蓝)。结果:种植牵张成骨术术后14周显示牵张区成熟骨已基本形成,板状骨环绕成哈弗氏管,整个排列方向同牵张方向一致。结论:种植牵张成骨术是治疗萎缩牙槽嵴一种可采用的方法,可为将来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促进牵张成骨的常见相关因素.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1995-01/2008-1有关牵张成骨的文章.检索词为"distraction osteogenesis",限定语言为英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促进牵张成骨有关的文章,筛除相关性差的文章与重复试验.收集了123篇相关文章,排除陈旧或重复的研究,选其中的51篇纳入研究.牵张成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促进牵张成骨上.合理利用促进因素可促进牵张成骨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悬浊液)对兔牵张成骨过程中骨形成速率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手术组(DO组)和手术给药组(NG组),每组20只.各实验组兔子分别于牵张术后1 d、1周、2周、4周、6周处死,每个时点处死4只.处死后的兔游离下颌骨行骨密度测量和钙含量测定,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骨密度和钙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在牵张术后1 d,DO组与NG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1周、2周、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6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含量变化与骨密度变化整体趋势相同,牵张术后1 d时,DO组与N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钙含量呈正相关(r=0.869,P0.01),建立回归方程:Y钙含量=-1233.97+3 794.986X骨密度-4 122.103X3骨密度.结论外源性NO供体可以加快牵张成骨新骨的形成速率,缩短手术周期,可根据回顾方程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来推测钙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CBCT观察骨碎补促进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中新骨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部分缺损进行牵张成骨术病人1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常规治疗外术后开始每日口服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病例均于牵引固定期4、8周后应用CBCT观察牵引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固定期4周,实验组新骨形成情况比对照组效果理想;固定期8周,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比对照组效果理想.结论:骨碎补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颌骨的牵张成骨治疗;CBCT对颌骨牵张成骨区显示清晰、细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并比较分析MG-63细胞悬液局部注射以及肿瘤组织块移植两种方法的成瘤特性,在注射组体内连续传代筛选MG-63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将MG-63细胞悬液(25μL,约1×105个)注射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组织块移植组将MG-63细胞皮下成瘤瘤组织块接种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随后观察两种方法建立的胫骨骨肉瘤原位模型不同的成瘤特性,并采用影像学等手段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和成瘤特点。结果表明,术后3周左右可见局部肿瘤形成,4周后通过小动物X线技术可见胫骨中上段溶骨与肿瘤样骨形成,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骨肉瘤病理特征。细胞悬液法成瘤率85%,组织块法成瘤率95%,两种方法成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方法均可形成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采用组织块移植法成瘤率较高,瘤体生长速度较快,而且对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力较强,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6.
15例踝关节疾病的MRI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踝关节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MRI T1WI、T2WI、T1WI增强及毁损梯度回波(SPGR)扫描对15例踝关节疾病患进行检查,分析各类疾病在不同腿扫描技术中的征象,重点观察跟骨、距骨、关节囊及滑膜等MRI征象。结果:在15例踝关节疾病的检查中,MRI诊断骨关节病3例,滑膜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结缔组织病1例,外伤改变2例,类风湿1例,滑膜增生1例,囊外软组织增厚1例,关节腔积液1例,正常1例。MRI多参数序列成像能显示骨髓腔、关节囊、滑膜的病理改变;MRI多层面扫描能清楚显示踝关节不规则骨及其解剖形态。结论:应用腿多参数、多层面扫描,对显示踝关节复杂的三维结构以及软组织的层次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检出及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覆盖小腿中段胫骨外露。方法 胫前肌带骨膜劈开前移覆盖胫骨中段骨外露28例治疗。结果 小腿中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采用胫前肌带骨膜劈开前移覆盖骨外露15例,创面10-15天愈合,骨折2-5月愈合。小腿中段软组织坏死形成溃疡,不稳定疤良及骨外露,病灶清除后修复,采用此方法覆盖外露骨13例,创面15-35天愈合,并发骨髓炎2例,1例3月治愈,1例骨不连,1年半后植骨而愈,其余骨折5-16月愈合。结论 对小腿中段软组织缺损在清创同时采用胫前肌带骨膜劈开前移覆盖外露骨疗效最佳,对形成溃疡、不稳定疤痕、窦道及骨外露,病灶清除后采用此法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机械牵拉对人角膜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抗氧化能力、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NC)及圆锥角膜患者(KC)角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周期性机械牵拉(幅度15%,频率0.1 Hz,时间12 h).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炎性因子和MMP-9表达。结果发现:静态培养条件下, KC细胞ROS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MP-9均明显高于NC细胞;与静态培养组比较,机械牵拉显著增加了NC和KC细胞ROS、炎性因子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使NC细胞部分抗氧化酶基因表达上调,但不同KC患者细胞牵拉后抗氧化酶表达不同。结果提示力学刺激可能通过处于较高氧化应激状态的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因子,进而上调MMPs的表达,加速角膜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圆锥角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瑜周  王建军  许婷 《甘肃科技》2013,29(12):121-122,114
研究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冻存的条件,观察低温冻存对ADMSC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及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ADMSCs,液氮中冻存6月,复苏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台盼蓝染色检测存活率,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地塞米松、左旋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1,25-(OH)2VitD3成骨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行成骨鉴定。人体脂肪组织中存在ADMSCs,经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较高,细胞形态及生长曲线与冻存前无明显差别,经成骨诱导后仍可表达骨钙素(OC)和I型胶原。证实人ADMSCs可以耐受体外低温冻存,且能够保持稳定的一般生物学性状及成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对唑来膦酸衍生物1-羟基-2-(4-甲基-1H-咪唑-1-基)乙烷-1,1-双膦酸(M4IDP)进行99mTc标记,得到99mTc-M4IDP,研究了其小鼠体内分布和兔骨显像性能。结果表明,在小鼠注射99mTc-M4IDP60 min后,骨(7.85±0.73)%/g和关节(14.29±0.53)%/g摄取都达到最大值,肌肉(0.45±0.03)%/g和血(1.88±0.22)%/g的摄取很低。兔经注射99mTc-M4IDP 1 h后即可获得清晰的骨显像,本底吸收很低。表明99mTc-M4IDP是一种软组织代谢速率快、骨吸收高的性能优异的新型骨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