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消声器是降低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主要部件。通过设计独立测试排气噪声的台架实验,分析了安装消声器前后的排气频谱特征,对比期望的噪声评价曲线,得到了消声器性能不足的频段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根据流体和声学的基本理论,基于三维数值有限元,分析了复杂消声器非定常流动状态下其压力场、温度场、再生噪声场分布和主要贡献的噪声频段,研究了消声器在稳态下的传递损失;通过研究声学传递过程中的空腔模态特征,找到了影响消声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消声器仿真模型,研究了消声单元结构特征与消声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善复杂消声器的小孔结构和增加吸声材料,采取实验对比分析了插入损失,验证了分析和改进的有效性。本文综合分析了流体、声学以及流体对声学的影响,研究了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性能,此系统方法能更全面地了解和改进排气噪声。  相似文献   

2.
采用声学测量装置在半消声实验室风洞中评价了不同入口气流速度和角度条件下换热器的声学特性.结果表明,空调换热器产生的噪声是低流速状态下多腔体耦合共振的结果,而且具有宽频特性.换热器中气流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对其噪声的影响很大:换热器的气动噪声随着气体流速增加而增大,而小于7m/s的气流不会产生噪声;过大或过小的入口气流角度都不会产生气动噪声.噪声频率随着气体流速增加而呈现出线性增长,给定的换热器存在一个恒定的斯特雷哈尔数.  相似文献   

3.
管道气流噪声是室内通风系统中的常见问题.由于后期改造十分困难,在设计阶段对由管道内障碍物等因素产生的气流噪声进行精确的预测计算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有一些管道气流噪声预测的基本方法,但是很多预测手段都基于传统声学测量得到的数据.笔者近来不依赖于传统的测量数据,研究了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对管道内气流噪声进行预测的可行性,文中讨论了采用该方法遇到的问题以及近期在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气流噪声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静压箱是通风管网中一种特殊的连接件.通过对其消声、阻力、均压等性能进行研究表明静压箱的消声性能除与噪声的频率、静压箱的扩张比、静压箱的长度等参数有关以外,还和它与通风管道的连接方式关系密切;要增强静压箱的均压效果,在负压通风系统中,静压箱的长度大于静压箱断面积平方根的1.5倍.在通风系统或空调风系统的复杂连接处采用静压箱连接,且进风管插入静压箱内,既可减少通风阻力,又可降低通风系统的噪声,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图1,表2,参6.  相似文献   

5.
在非稳态湍流模型LES(大涡模拟)数值计算基础上,运用声学有限元及有限元声振耦合方法对Jet750G1型的射流离心式自吸泵外场流体动力噪声进行计算,分析三个典型工况下各过流部件诱发的外场噪声贡献和辐射特性.建立了流体动力噪声实验系统,用水听器测试泵出口处的噪声信息,结果表明:导叶偶极子声源对外场噪声的贡献最大;外场流体动力噪声在轴面上呈现明显的偶极子对称分布特性,泵体本身的结构特点使极小值出现在旋转轴方向;泵在非额定工况下运行的叶轮辐射声功率较额定工况明显提高,但定子部件辐射声功率随工况变化较小;泵体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泵内流体的压力脉动相互作用是外场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双模式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搭建了消声器试验台架,采用双传声器传递函数法和消声器静态传递损失法,在不同进口流速下,测量了双模式消声器在阀门关闭和打开状态下出口端气流再生噪声入射声功率和尾管噪声。试验结果表明,阀门打开时气流再生噪声与尾管噪声均降低,出口端气流再生噪声入射声功率最高下降1.1dB,尾管噪声最高下降2.3dB,直接验证了双模式消声器有助于降低气流再生噪声的特点。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双模式消声器三维模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对消声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获得了消声器内部压力、气流流速及湍动能的分布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阀门打开时消声器内部压力、气流流速及湍动能均比阀门关闭时低。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各种材料的不同吸音、隔声特性选择合适的吸音、隔音材料 ,采用导引式措施对大功率分体式空调机组室外机噪声进行综合治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考虑空调室外机通风散热及低风阻的前提下 ,隔声板及片式阻性消声器的安装 ,对空调室外机噪声插入消声量可达 13dB .  相似文献   

8.
基于面板声功率贡献量分析的齿轮箱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面板声学贡献量分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板声功率贡献量分析方法.针对齿轮箱辐射噪声,利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理论建立齿轮箱的计算模型,对其进行噪声辐射模拟计算.根据齿轮箱的面板区域划分,计算齿轮箱的面板声功率贡献量,从而确定齿轮箱辐射声功率的主要贡献区域,同时确立噪声峰值对应频率的主要贡献区域,并对齿轮箱进行结构改进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有利于齿轮箱噪声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对空调通风系统的噪声进行了分析,主要就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和施工中所采取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的噪声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双模式车用消声器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损失,同时降低再生噪声,是一种半主动噪声控制设备。目前对双模式消声器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了解双模式消声器的内部气体流动情况和低频声学特性。通过流场仿真分析得出了高气体流速下双模式消声器有效降低压力损失的原因,并对结构进行改进,使湍流能量损失降低,减少了压力损失。通过声学仿真得到阀门关闭时共振腔的共振频率,符合亥姆霍兹公式计算结果,证明低频消声效果来自亥姆霍兹共振腔。同时分析了阀门打开时消声器低频消声原理,得出阀门打开后共振频率向右偏移,能够追踪不同转速下的排气噪声。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排气动力性噪声的预测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计算不定常气流运动的特征线法和声辐射理论预测柴油机的排气动力性噪声,对柴油机不同的运转工况进行模拟计算,证实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微机实现声强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IBM-PC微机为核心,组成一套声强测量分析系统,用自编软件实现声强的测量分析。得到的结果不仅有声强谱和声功率谱(窄带和1/3倍频程,线性和A计权),而且还能给出三维声强图和等声强级图。利用该系统成功地进行了CA 6140车床和电机的噪声谱分析,用三维声强图和等声强级图直观地描述了车床前面的噪声辐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游泳馆采暖空调设计中设计参数的选取、池厅采暖空调设计及通风方式,提出了防结露、节能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使用户式中央空调设备也需要正确的计算和设计。文中介绍了汽车展厅的负荷计算与系统划分,采用麦克维尔家用中央空调风管机,设计了一套灵活的空调系统与排风系统,并较全面地比较了户式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的不同之处,供相关工程及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装甲车辆内部的A级噪声高达114.4dB,是一个国内外都在力求解决的理论和技术性难题,装甲车辆噪声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它的板结构的振动声辐射。文中利用声强测量技术和开发的振动强度测量方法与系统,对一装甲车车体板结构的声辐射和振动能量流进行了测量分析,给出了它们声振特性的动态结果,确定出了甲板各个部分的声辐射量、振动能量流和相互间的一些联系,为装甲车辆减振降噪措施的合理化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仓储粮食中害虫活动声的提取与频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规声源作为粮食中害虫爬行发声的理论模型,分别对20只黑菌虫(Alphitobius diaperinus Panzer)成虫在小麦中的爬行声和20只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在玉米中的爬行声进行了数据采集.在Matlab下,对爬行声信号进行了再现.依据噪声特征,综合利用滤波器消噪和小波消噪提取出了明显的声信号.对信号的功率谱特征进行了分析,黑菌虫成虫在小麦中的爬行声频谱和赤拟谷盗成虫在玉米中的爬行声均是离散谱,前者频率最高1600Hz,主频在205Hz.后者主频在350Hz,最高频率800Hz.其结果表明,用爬行声功率谱特征可以区分粮食中害虫的种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家广电总局725台计算机机房通风空调系统的改造方案,包括空调负荷的确定、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制冷主机的选择,并对空调系统主机的两种方案的初投资、优缺点及运行费用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矢量水听器的测量模型及噪声声强测量原理。针对在消声水池对矢量水听器测量系统和传统声压水听器测量系统进行的比对测量,检测了系统的整体测试性能,分析比较了各自获得的信噪比情况,验证了矢量水听器测量系统的无指向性特性。水池试验表明,矢量水听器测量系统能量著抑制各向同性噪声,提高测量系统信噪比,可用于低噪声舰船辐射噪声的测量。  相似文献   

19.
声强测量法在发动机表面声源识别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微型客车的车外噪声控制研究中,运用声强测量原理对某微型客车发动机进行了声源识别.对发动机进行了声强测试,通过对声强等值线图的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了发动机主要噪声辐射源来自于油底壳、排气歧管罩和排气二分管,这些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燃烧激励所引起的.提出了将这些壳类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作为实施降噪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多叶片离心通风机气动噪声特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风机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1)分析计算了风机噪声频谱中突出的峰包噪声的产生机理及频率分布特性;(2)对连续语随机嗓声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验证;(3)计算出风机旋转噪声与风机结构及叶道流型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为该类型风机的噪声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降噪原则.通过大量实验及优化,研制出一套独特的整流丝网和导流吸声相结合的离心风机降噪措施,使风机噪声A声级由77.2dB(A)下降到71.2dB(A),全压损失为7.3%,风机比A声级由16.8dB(A)下降到11.5d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