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累积对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危害已经广受关注。铜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之一。当土壤中铜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会降低农作物产量,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加速铜在生物体内的累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铜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修复等行为研究[1],而土壤对铜的吸附是影响铜的环  相似文献   

2.
金属铜在国民经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铜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铜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排入环境中,铜离子通过水迁移、土壤积累和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将对人体产生伤害,导致腹痛、呕吐,甚至是肝硬化等。我国已将铜及其化合物列入水体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同时鉴于金属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铜矿废水中的铜离子不经回收直接排放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电动修复法对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对铜含量为1500 mg/kg的污染土壤进行了电动修复。实验研究了不同修复时间下电流变化、土壤pH值变化和土壤中铜的迁移规律,并采用BCR法对土壤中铜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分离提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电动修复技术对于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中的铜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修复电压为30 V,修复时间为7 d时,土壤中的铜含量可以降至400 mg/kg以下。修复后铜的弱酸提取态占比增加,可还原态占比降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电动修复法对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对铜含量为1 500 mg/kg的污染土壤进行了电动修复。实验研究了不同修复时间下电流变化、土壤p H变化和土壤中铜的迁移规律,并采用BCR(Bureau Community of Reference)法对土壤中铜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分离、提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电动修复技术对于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中的铜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修复电压为30 V,修复时间为7 d时,土壤中的铜含量可以降至400 mg/kg以下。修复后铜的弱酸提取态占比增加,可还原态占比降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西安污灌土中重金属含量及对蔬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西安污灌土、正常土壤及在其上种植的西红柿、梅豆、辣椒、芹菜、白菜中Cd,Cu,Cr,Pb,As,Hg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上述蔬菜中发生了明显累积,但不同元素的累积强度没,土壤中Cu,Cr,Pb深度的增加,有利于蔬菜中迁移累积率的提高,而土壤中As,Hg浓度的增加,使蔬菜中迁移累积率降低,元素从土壤向蔬菜迁移过程中,其食茎类蔬菜的迁移积率明显大于食果类蔬菜。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影响下红壤中铜的释放特征与规律.在淋溶前期,铜释放因土壤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当淋溶到中期以后,多数情况下红壤铜释放量表现为随淋溶量的增加而上升.模拟酸雨对红壤中铜的释放产生明显影响,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因供试红壤不同而不同.经过9 150~10 650 mm模拟酸雨淋溶以后,与对照相比,pH4.5的酸雨使红壤铜累积释放量提高-3.45%~82.23%;pH3.5的酸雨使其提高-3.11%~258.89%.铜累积释放量与淋溶量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式来描述,供试红壤平均铜累积释放量(Q)随淋溶量(H)的变化为Q=-0.505 1 0.004 4H 7.217 9×10-8H2.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土壤中氯霉素类抗生素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累积迁移规律,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通过盆栽试验,在含有不同质量比(0,5,10,25 mg/kg)的氟苯尼考、氯霉素、甲砜霉素土壤中种植小白菜,检测根茎叶中各抗生素的累积量;采用富集系数、迁移系数分析土壤-小白菜体系的迁移累积特性,并采用风险商值(hazard quoti...  相似文献   

8.
以华北地区最大的铜尾矿库——山西省中条山十八河铜尾矿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铜尾矿库坝体及其下游河道两侧表层土壤(0~20 cm)中6种重金属(Cu、Ni、Cr、Cd、Zn、Pb)的含量,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重,Cu、Cr、Cd、Pb分别达到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2.03、1.62、2.90、6.85倍,Ni、Zn未超标;2)铜尾矿土壤中Cu的浓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距离效应,即随着与铜尾矿距离的增加,其浓度逐渐减小;其他重金属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距离递减效应,却均表现出明显的土地利用方式差异,农田土壤中的Cu、Ni、Cr、Cd含量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3)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为很强生态危害,Cd和Pb表现为很强生态危害,Cu为中度生态危害,Ni、Cr、Zn为轻度生态危害。4)研究区土壤中Cr和Pb对人体有一定的非致癌风险,另外,Cr通过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可能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
含铜堆肥施用对红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堆肥原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非常普遍.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堆肥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旱地红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土柱模拟降雨实验,探讨不同程度Cu污染堆肥施用到红壤后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机理,揭示堆肥中的Cu 在红壤各土层中的形态分布,以及铜的迁移与渗滤液的pH、电导率、可溶性有机质等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8 h时逐渐有Cu随渗滤液流出,在11 h时Cu浓度达到0.015 mg/kg 左右.随着 Cu 在土柱中的迁移,渗滤液pH呈下降趋势,且堆肥中铜的浓度越高,渗滤液pH值下降越大. Cu污染堆肥处理比对照处理的渗滤液中DOM最大浓度渗出时间提前2 h.在模拟降雨完成后,Tessier法测定土柱中的Cu形态在表层、次表层、深层土壤中所占的百分比结果表明:铜在各层中主要以相对稳定的残渣态存在,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高铜污染堆肥处理的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比低铜污染堆肥处理的高,且随着土柱的深度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噻吩磺隆对铜在两种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噻吩磺隆共存在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12.80~72.11之间,这说明铜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强,随着噻吩磺隆浓度的增加,Kf增大而n减小.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R2>0.99.噻吩磺隆的加入使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的两个参数变小.pH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比较复杂,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