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英语中动词的一类——连系动词做了详尽的分析,论述了除常见动词“to be”以外的其它连系动词的使用及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研究者看来,动词be词性存在不同的划分,有的按照传统把动词be分成三大类:助动词、实义动词和连系动词。有的则突破传统,创造性地把动词be归并为一个大类,即连系动词。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划分观点的对比,结合现行的五大学习词典,发现具有归并动词be的词性划分的可能性,即动词be可以作为新的学习词典中的词目。  相似文献   

3.
典型论与词汇意义的向心性与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典型论认为语义范畴边缘是模糊的,并不是所有家族成员都具备标准特征。典型成员是参照点,范畴是由相互交织的相似性网络构成。语义范畴具有向心性和开放性,词义属语义范畴,所以也具有向心性和开放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运用家族相似性原理研究反训词范畴,通过研究发现,反训词范畴有其范畴原型,反训词表达的“直接”意义就是范畴原型,而它的两个义项可以被看作是该范畴的非典型或边缘成员,它们在语义上呈现出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反训词范畴的成员之间表现出惊人的家族相似性,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链,家族相似性贯穿了整个反训词范畴,反训词范畴体现出了彻底的家族相似性,因此家族相似性原理对反训以及反训词范畴具有极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王珍 《科技资讯》2008,(35):247-247
传统语法根据动词能否带宾语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但是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Vi+NP)结构。根据现代范畴化理论,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实体的属性也并不是绝对的二分,而是一个连续的标度。因此本文认为,及物性只是一个度的问题。Vi+NP结构的产生是因为这些动词是不及物性这一范畴内的非典型成员,在某些时候会丧失原范畴的典型特征而获得及物性范畴的一些特征从而可以被用为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6.
英语句子的倒装有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只有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情态动词和连系动词)位于主语之前,如果没有助动词、情态动词和连系动词,要加上do,does或did,这种语序叫做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例如:Have you heardfrom him?另一种是谓语动词全部位于主语之前,叫做完全倒装(FULL INVERSION或COMPLETEINVERSION)。例如On the stairs was sitting asmall dark-haired girl.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量词与名词的选择性共现实质上是量词对名词代表的概念的范畴化.我们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晋方言的量词“根”对名词的范畴化.“根”范畴成员具有[+长条][+根部][+圆柱][+坚硬]属性,通过家族相似性将它们联系起来,原型成员具有更多的属性,其他成员具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属性,范畴的扩张通过隐喻、转喻、意象图式或规约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法认为,"被"字是汉语中被动构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并且只能引领及物动词形成"被+及物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被认为是被动构式的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被+不及物动词",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语义结构以及功能用法三方面对这种新型被动构式进行了认知视野下的分析,并综合说明该结构的出现其实正是人们不断在基于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的不断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be going to结构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以及词法等层面上与助动词,进而与情态动词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并且,从语言学的一定角度论证了这一结构的情态动词的性质,从而界定了它的情态动词这一全新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0.
动词体的功能语义范畴——对邦达尔科体学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邦达尔科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功能语法学家,是俄罗斯功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者。在其理论体系中体学思想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构成了其功能语法的核心。邦达尔科从动词体的功能语义范畴出发,研究它们在动词体上的体现形式。动词体的基本功能语义范畴是"体相",即行为在时间中的展现及分配情况。这一功能语义范畴可以进一步分为界限性、持续性、次数性、阶段性、结果性等子范畴。这些功能语义范畴都影响动词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常识的认知与原型和定势都有关.原型被称为是一类事物中的"最佳样板",是人类对常识认知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有助于我们对常识的认知进行范畴化.定势是人类思想范畴化的一种复杂形式,它局限于特定社会中的人群,使他们对常识的认知在主观上产生固化.因此,在繁杂的社会文化中所产生的文化定势,会给人类对常识的认知打下烙印.对不同文化社会的人来说,同一范畴中的原型可能会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12.
汉语重动句的语义特征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和延续所产生的结果或状态。这种意义是由句式中“动宾”和“动补”的语义关系以及补语的语义性质决定的。重动句的语用功能是强调偏离说话人所预期的结果 ,所谓“超常性”是语用分析的结果。通过对重动句以及相关句式进行对比 ,揭示了这种句式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时态标记"着"与连动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着"在连动式中的隐现条件;第二,"着"与连动式中动作的时间顺序;第三,"着"对连动式语意诠释的影响。汉语时态标记"着"除了与连动式中的第一个动词的类型有关之外,还必须考虑连动式中两个动作进行的时间顺序以及影响连动式的语意诠释。  相似文献   

14.
"论"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表单位或类别的介词,为"依据、依照"义,由"评议、衡量"义发展而来,其由动词演变为介词的质变因素为构式、N1和V2的次类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宁乡话中的完成体助词有多个.本文描述了这些助词使用的话语范围.  相似文献   

16.
“旋”是战国晚期出现的副词,它由义为“旋转”的动词“旋”语法化而来;动词的次类变换、语用环境的变化是副词“旋”产生的主要因素。副词“旋”继续语法化,产生多种意义和功能,它的发展方向是源词影响的结果,也与语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有相似功能(表体功能)的“V有”结构与“V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比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句法上,主要是二者对动词的选择、所带主语、能否单独回答问题、能否和趋向动词连用以及能否带动量宾语和时量宾语之间的差异。语义上,主要是“了”、“有”性质以及二者表体功能上的差异。语用上,主要是修辞效果以及语体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情态动词should在虚拟语气句型中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能省略,其用法常常使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将时态理解为“表示动作或状态与说话时刻关系的动作词语形式”,便于我们从全新角度认识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和祈使句式。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语义及句法结构两方面比较分析了should一词在两种虚拟语气句型中的不同用法,并且探究了该词的用法来源。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