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齿轮修形的汽车变速器齿轮啸叫噪声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汽车变速器齿轮啸叫噪声,以某变速箱变速器主减速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借助于Masta仿真软件对齿形和齿向修形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修形参数对齿轮传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修形参数对齿轮传动误差和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的齿顶修缘能有效减小齿轮啮合干涉;适当的齿形鼓形修整能有效改善齿根与齿顶的干涉现象;适当的齿向鼓形修整能有效改善最大接触应力偏载现象;共同产生降低齿轮传动误差和最大齿面接触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打浆机侧传动系统齿轮组所存在的严重偏载现象,采用齿轮微观修形的方式,利用Romax研究了齿轮单侧齿端修薄、双侧齿端修薄、鼓形修整及各方法修形量对齿轮偏载的改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各种修形方法在合理的修形量范围内都能够改善齿轮偏载现象,但对齿轮啮合错位量几乎没有改善。在此基础上,得出该机器出现偏载现象主要是由轴的弯曲刚度不足引起。通过增加机器传动轴的弯曲刚度,结合鼓形修整,可得到较为理想的齿向载荷分布。  相似文献   

3.
齿轮因受载变形造成齿向方向载荷不均,故需在齿向方向进行鼓形修形以补偿变形.本文提出了一种鼓形量的计算方法,以一对啮合齿轮副为例进行理论验证,通过UG软件建立了鼓形齿轮副的参数化三维模型,利用ANSYS静力学分析模拟了齿轮的受力状态.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运算,获得了齿向修形最佳鼓形量结果,即获得了有效减少齿轮载荷应力集中和解决齿轮偏载情况下受力不均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准双曲面齿轮是驱动桥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常在高速重载工况下工作。由于系统变形大且齿面啮合状态复杂,重载工况下会引起齿面载荷的显著偏载。因此,考虑系统变形对准双曲面齿轮啮合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复杂工况下的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提出了考虑系统变形的齿轮啮合效率计算方法。首先,将驱动桥系统简化为多支撑轴系耦合模型,计算不同载荷工况下系统变形引起的齿轮啮合错位量。然后,基于齿轮机床加工参数计算实际齿面,并采用齿轮摩擦加载接触分析(frictional 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FLTCA)方法求解得到实际运行工况下齿面载荷分布与啮合效率。最后,通过驱动桥台架试验对比不同工况下齿轮副齿面载荷分布和啮合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变形对准双曲面齿轮齿面载荷分布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同时,该试验验证了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啮合效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齿向修形与安装误差的圆柱齿轮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齿向修形的等半径圆弧鼓形齿面新结构,根据齿向修形原理推导出等半径圆弧鼓形齿面方程,构建含安装误差的主动轮鼓形齿与未修形从动轮渐开线齿的接触分析(TCA)模型,给出TCA算法和算例.TCA计算结果表明:齿轮轴线的中心距误差对这种鼓形齿传动的接触轨迹影响很小,鼓形修形量、鼓形中心与齿宽中点的偏差及齿轮轴线的平行度误差都将对齿轮接触轨迹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调整修形参数和安装误差可以精确的预控接触轨迹的位置,这对高性能齿轮传动设计制造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齿面的制造质量,将直接影响齿轮的工作状况及传动的平稳性与工作噪声,通过对齿轮加工工艺措施的改进,取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1 改变齿面形状 1.1 齿顶啮合修缘 齿顶啮合修缘工艺方法,是将齿轮齿顶修成一个过渡线,这样就可以控制齿轮副在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修缘部分可以是一条直线或一条均匀上凸曲线.通常,修形尺寸为高度尺寸修整量0.45×m,宽度尺寸修整量(0.001~0.008)×m.  相似文献   

7.
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强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齿条的三维模型,并计算平台在预压状态下齿轮齿条的应力,分析齿轮齿条在不同啮合位置时的Von mises 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并将其与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齿轮齿条啮合过程中接触面上应力呈带状分布,最大应力出现在带状区域的两端,带状区域的中部应力相对较小;齿面和齿根是齿轮齿条啮合接触过程中容易失效的部位,升降系统齿面接触应力与齿根弯曲应力偏高,在升降系统的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降低相应应力或提高材料强度;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公式计算值误差较小,可以作为该齿轮齿条强度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煤机截割部行星齿轮传动载荷较大,常出现接触疲劳失效。针对这一问题,通过CAXA软件建立齿轮二维模型导入PRO/E软件后的实体模型,并利用ABAQUS/Explicit作为仿真平台,对齿轮啮合装配并进行非线性啮合接触分析,研究齿轮啮合传动时应力在齿轮轮齿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接触应力沿齿宽方向分布明显偏置,最大接触应力主要分布在太阳轮轮齿动力输入端的边缘部分。单齿啮合、两对齿啮入和啮出时,最大接触应力分别为1 264、1 529和869 MPa。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模数变化对多模数渐开线直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根据理论齿侧间隙为零原则,推导了多模数渐开线直齿轮副的啮合角计算公式;引入了渐开线齿廓参数,结合基于最小弹性势能的非均匀载荷分配模型和赫兹应力模型,提出了多模数直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并对多模数渐开线直齿轮副接触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面接触应力随模数比增大而减小;采用多模数啮合形式,能减小少齿数主动轮啮合起始点的接触应力;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位置在啮合起始点或单齿啮合内点.  相似文献   

10.
斜齿轮滑动摩擦功率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齿轮啮合理论,提出了斜齿轮啮合滑动摩擦功损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轮齿接触分析得到齿轮副的啮合路径和接触印痕:然后,利用承载接触分析求得齿面接触点法向载荷和承载传动误差,通过求解一个周期内所有啮合位置,可以得到一对轮齿从进入啮合到退出啮合所有接触点的法向载荷和承载传动误差,极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最后,将承载传动误差转换成齿面接触点的相对滑动速度并与该接触点处的摩擦力相乘得到该点的滑动摩擦功损,将所有接触点的滑动摩擦功损一起带入功率近似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斜齿轮啮合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环锭细纱机的加捻是用钢领、钢丝圈将须条加捻成纱。由于钢领板上下运动、卷绕直径的变化及气圈形态的波动,使加捻卷绕运动速度不断改变。这种速度的改变实际上又反映了管纱捻度的起伏,从而将使卷绕效果和成品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各主要运动学参数同捻度不匀度之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静电纺纱的加捻机理和加捻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测得了加捻管的机械加捻撩效率,从而得出了影响纱线捻度和加捻效率的主要因素。并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成纱捻度与加捻效率的回归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所得结论是:在自由端须条上的假捻是影响加捻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机械滑溜相对来说比较小。影响纱线捻度和加捻效率的主要工艺参数是加捻管的转速和引纱速度。这两速度越高,总的加捻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选用了不同号数、不同设计捻度的棉转杯纱12种,分别采用一次退捻加捻法、二次退捻加捻法、三倍退捻加捻法、二重法测试棉转杯纱的捻度。从棉转杯纱捻度测试结果可看出,相对于设计捻度,三倍退捻加捻法的测试误差最小,其次是二次退捻加捻法和二重法,一次退捻加捻法的测试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4.
The twists of twelve kinds of the cotton OE yarns in different machine twists and different yarn linear density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one time back twisting and twisting method, triple twisting method and double twisting metho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all the untwisting and retwisting methods has been made by the writers.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concluded that for twelve kinds of the cotton OE yar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ist determined by triple twisting method and machine twist is the lowest and there is measuring method error in determining the twist of OE yarn by all the untwisting and retwis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环锭纺动态捻度传递过程,对导纱钩的捻陷作用及捻度损失的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用欧拉张力公式计算在摩擦表面上运动纱线的张力的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6.
对13.1tex设计捻度为85.6捻/10cm的涤/棉(65/35)混纺环锭纱,用退捻、加捻的方法获得5种不同捻度的单纱.对同一捻度的单纱合股后反向加捻成不同捻度的合股线,测量了合股线的断裂强力、伸长、初始模量,发现同一单纱捻度的涤/棉股线,随着合股捻度增加,其断裂比强度出现4个极大值,且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棉纺翼锭加捻过程中的阻捻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纱条在各加捻区中抢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用微波对4种不同细度的毛涤粘混纺纱线进行定捻,研究微波快速定捻毛涤粘混纺纱线的可行性及其定捻工艺.分析影响毛涤粘混纺纱线微波定捻效果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定捻工艺:微波功率1000W ,作用时间3min ,回潮率控制在9.2%左右.实验表明,经微波定捻后的纱线较传统蒸纱定捻后的纱线断裂强度有所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纱线的强力不匀率有所下降,纱线的定捻率有所提高,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转杯纺假捻盘对纱线加捻过程影响作用的研究现状,分析和评价了几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说明了假捻盘在转杯纺纱加捻过程中具有假捻、阻捻或捻陷作用的不同观点及其相应的分析方法,并对今后分析假捻盘在转杯纺加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50年代末美国 Du Pont 公司提出利用缠绕方法纺纱到现在,喷气纺纱在设备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纺纱方法的加捻与成纱机理的研究却是非常少的。本文提出了喷气纺纱过程中假捻区捻度形成的一种机理,可以用来解释单、双喷嘴情况下的捻度分布情况。通过对村田(孪生双喷嘴)及 Du Pont(单喷嘴)纺纱原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包缠纤维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由于村田原理喷嘴的安排使第1喷嘴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纱线的自转与气圈回转的方向相反,推后了边缘纤维被纱线夹持的位置,使较多的边缘纤维有可能在纱线中成为有效的包缠纤维。进而阐述了喷气纱的特点:毛羽的单向性、包缠纤维及纱芯捻度的不均匀性、单、双喷嘴成纱条件和成纱质量的区别,主要纺纱参数对纱线强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