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连锁超市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在其快速扩张的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主要表现为连锁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简单复制和对供货商的诚信危机,如果任其盲目发展下去,会危及我国整个连锁事业。  相似文献   

2.
企业危机,重在预防。一旦出现难以抵挡,作为企业应加强危机管理,并及时建立健全危机反应机制。河南企业因食品安全陷入危机的有数家,在危机事件中,他们普遍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和借鉴国外顶级公司处理危机事件的经验,是河南企业亟需补上的一课。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04,(5):50-50
“科教兴国”、“科技强省”、“科技兴企”、“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这一系列的口号显示着科技在社会企业中的作用是如此的重大。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要走出国门,通过科技提升产品质量和形象是必须之道。在国门敞开之际,国内的传统产业是否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做到国际品位的富含科技内质的品质与形象结合体?是否真正意识到产品科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利弊得失、机遇及危机?在举国的沸沸洋洋的“注重科技”的宣传中,企业和企业家们是否真正将“科技”放在心里,思在脑里,落到实处,将“科技”二字真正融入到“产品”,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无论在国内国际的任何同类产品面前都可以站得直立而无畏?  相似文献   

4.
丁荣真 《科技资讯》2006,(27):231-231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来自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企业要生存发展,必然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范体系,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使企业在环境发生突发性、致命性的变化时能克服危机,度过难关,沿着正确轨迹得以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危机变化莫测、难以预料,一旦发生危机会随着事态的发展而迅速升级,甚至达到失控的地步,而且危机会遭到包括政府、媒体、公众等来自外界的严厉审视,若危机处理不当会使企业进入恶性循环,甚至破产.本文着重分析危险和机遇的双重性,提出决策智慧成为企业危机的关键因素,是因为有了它,管理者才能清晰阐述并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决策,从而达到成功解救企业危机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汤阅弦 《科技信息》2008,(1):157-158
近两年来,跨国企业上演的一场又一场的事件给跨国品牌带来一定的冲击。深究跨国企业品牌危机产生的根源,对我国企业加强危机管理有一定的启示。我国企业应树立危机意识,坚持品牌的品质管理,重视与新闻媒体沟通,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使之能在危机降临时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在危机中寻找商机,甚至在危机来临之前未雨绸缪,成功地应对和避免危机,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任何企业都要经历成长、成熟、衰败的生命周期,从这层意义上说,危机和困难是谁也躲不开的“成长烦恼”。但危机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含义,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处理失当,一只蟑螂毁掉一个企业广州有家百年老店,因为一次偶发事件而陷入困境。事件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一只小小的蟑螂。有一次,客人在用餐时,赫然发现汤中有一只蟑螂。酒楼碰见这种情况的一般补救措施是撤下这碗汤,再换个别的东西,或者是把这桌酒席打个折扣。但这几位顾客不同意这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他…  相似文献   

8.
徐洁  董志健 《科技资讯》2009,(15):92-92
笔者通过对企业危机的特征描述,及建筑企业危机代言人制度建立和实施,简要介绍建筑企业的面对危机,处理危机,利用危机。  相似文献   

9.
互动沙龙     
危机让我们学会了什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中国的许多行业受到冲击,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非典”危机在给许多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让我们在危机中学到了许多。单从如何应对危机来说,就给大多数企业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10.
沈科杰 《科技资讯》2006,(36):119-120
长期以来,企业危机一直是世界各国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危机处理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伴随着现代商品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无法避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机。可以说,企业的危机处理是关企业的生死。本文对企业危机处理的现状及典型案例进行系统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企业危机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空巢"不"空"     
"空巢"(EmptyNest),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很多人认为这个词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那么,究竟什么是"空巢"呢?单从字义上讲, "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父母,只剩下上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6.
17.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