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调研表明,近年来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在学科知识、计算机技术、教育理念等方面能较好适应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需要,但在教学实践、研究、应变、创新能力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课程结构、模式,加强实践、创新性教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紧跟地理科学发展前沿,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教育部通过立项形式组织了众多学者研究基础地理课程建设问题,新地理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出现,在中学掀起了学习新课标.贯彻新课标理念的热潮。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教师理应认真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理会其宗旨。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师更应主动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出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优秀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3.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改革中存在的几大问题,阐述了在中学新课程形势冲击下高师地理教学面临必须改革的时代趋势,并提出了在新课程理念与背景下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从目标、课程、师资、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科学技术、地理科学和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也是面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市场变革的挑战.我院地理专业在多年教学实践并吸收其他高校有益经验基础上,侧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多元化培养方式,促进通修类、专业类、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将课外活动与科研活动、社团活动融为一体,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优质课评选”、“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等活动频繁地出现在大学校园,也是学校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环境、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良好举措。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可以评价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管理的改进;可以促进教与学双方的提高和进步,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迅速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自然成为教学…  相似文献   

6.
对地理教学媒体进行优化选择与设计,能够突破地理教学难点.地理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媒体时,应当认清媒体本质,使媒体设计与功能相匹配;把握媒体要求,使媒体设计与教学因素相整合;遵循选用原则,使媒体设计与高效实用相映衬.  相似文献   

7.
汪春秀 《科技信息》2010,(34):I0307-I0307,I0309
有无威信,是教育教学过程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树立威信,从德和才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论述,借以达到促进地理教师师德修养,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推进地理课程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教学是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从国际高校地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趋势、国内高校地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础教育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地理学科及地理教师地位等方面探讨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文着力阐述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认识方法的培养问题,从改革现行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师职队伍建设和发挥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势诸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方法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怎样应用“互动式”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婷 《科技信息》2009,(11):85-86
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自觉参与教学为特征;互动式教学的优点是既强调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智力和能力的培养重在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方法使用中应注重: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善于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作用的发挥要科学、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几何学科内容特点来理解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提出几何学科教学知识(GPCK)的概念,阐释初中数学教师几何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包括几何课程教学价值观、几何课程的空间(运动)观、几何课程的实践观和几何课程系统观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学研究会形成的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团队,具有28年的教师教学交流与区域地理考察的经历,传承着大团结、大合作、大发展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地理课程建设、相关教材编写、资源共享、青年教师培养以及区域地理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团队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野外考察和网络共享等方面教学服务功能,提出基于教学研究会平台,多学校-多尺度-实虚结合的教学团队模式。以期推动区域地理教学的发展,为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13.
地理课例研修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重要形式,有必要推动研修成果的课程化.课例研修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在选择课例研修的案例时,应覆盖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作用,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分别构建初中和高中地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组成内容包括教学团队组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实践等.  相似文献   

14.
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新型教学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地理教学实践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安徽师范大学近5年地理教学实践现状调查表明,目前高师地理教学实践模式在时间安排、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选择等方面存在众多问题.因此,针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和高师地理实际,从实习时间、教师遴选、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选择(PDS)、课程安排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全程-互动式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对培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从研究视角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种:即国际研究的视角;本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视角;教师专业化的视角以及历史研究的视角。按照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课程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育类课程建设。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梳理,提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将走向人本化、人文化、双专业化、一体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学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高师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刻分析了中学地理新课程的特点,中学地理新课程对高师地理教学的挑战和高师地理教学特点,提出了高师地理教学必须调整教育视角,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转变课程功能、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承担起自身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建立系统化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模块、组建复合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团队与探索多维式教学方法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学生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运用Nvivo12软件对国内22位高校跆拳道教师的访谈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道课程建设的影响要素模型主要由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主体3个内部因素和学校氛围、管理制度2个外部因素共5大范畴构成。这5大范畴又由政府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理念、教师教育理念、课时容量、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选择性编码。经过理论饱和度检验后,构建了中国高校跆拳道课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理论结构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跆拳课程评价、教学条件、领导态度、教师态度、学生态度、监督机制、制度保障、社团建设、校队建设、交流平台18个小范畴构成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新课程与以往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科学》课程是一门新设置的综合性理科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学科,包含原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在实施《科学》课程的过程中,能否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高师地理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通过资料分析与文献研究方法,对建国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目前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并对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教学提出了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善课程结构,注重对师范生进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观、技能教学观的培养,加强师范生乡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