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趋同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重点对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战略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以面向市场为前提,并以网络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为手段,研发或引进新产品、新工艺,进而将其转化为商品并获取较大的经济增长的能力.作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体系架构的研究,是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次发达地区资源禀赋及其高新技术产业的显著特征,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调研数据,对次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及SPSS软件对次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促进次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水平、支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山西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发展处于落后水平,将山西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地区的各公共因子进行比较,发现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研发能力、产业支持环境、财力资源投入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方面均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自出创新能力的三个主因子,并对中国31个省市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得出31个地区存在明显的创新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企业是以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核心能力的最显著表现和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项目的基础研究,本文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功能的基础上,主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7.
再论技术创新及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的内涵,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本思路及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具体措施,从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调节机制和完善国家政策体系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需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主导产业群,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邓留保  刘媛媛 《科技信息》2014,(12):223-224,236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安徽。为客观地评价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明确安徽省在技术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业产业现状,研究了工业产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认为工业产业核心能力是指工业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快速实现先进技术的获取、积累、激活与运用的能力,表现为较强的技术学习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决策法对2004年中国31个地区工业产业核心能力进行了比较评价.通过对各地区工业产业核心能力评价值与产品销售收入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揭示青海省藏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青海省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得出目前青海省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低结论的基础上,指出要增强青海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产出效率,并培育良好的创新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重在对不同地区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构建包含21项指标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提取了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支持3个因子。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省级地区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显著。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应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侧重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并不能通过一种技巧或程序来解决,它意味着知识总量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对创新能力的形成,知识的积累固然很重要,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哈佛商学院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发是,过多的知识传授可能会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大学知识传授方面的不足可以在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得到弥补,应用技能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大学教育期的每一个阶段,这需要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作一次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聚集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开发,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开发、利用好第一资源,把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创新成果,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全部工作的重点所在。通过对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编制安徽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问卷,对安徽地区6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大致在中等水平。民办本科高校与公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经管文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应加强民办本科高校创新能力教育,针对经管文类专业学生还需进一步强化创新实践能力锻炼。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科技资源投入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识别科技资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与效应,对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构建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于2011年—2018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模型实证分析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湖北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2) 科技资源能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 交易效率在科技资源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科技资源投入的规模和结构、完善物质基础设施与优化社会制度环境以提高交易效率继而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志和灵魂。通过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指出了当前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士华  吴兴泉 《科技信息》2010,(27):23-23,253
本文分析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探讨了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了以科技创新活动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应在准确把握理论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努力提高理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分析产学合作强度和高校创新投入对高校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区域产学合作强度和高校创新投入对高校创新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总体而言,我国的产学合作质量不高,产学合作强度对提升我国高校创新能力未起到正面作用;分地区而言,我国的二类地区产学合作质量更高,产学合作强度主要起正面作用,且与部分高校创新指标大致呈“倒U型”关系,而一类地区和三类地区产学合作强度未发挥显著作用或主要起负面作用。其次,无论是就总体而言还是分地区而言,高校创新资本投入对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只在部分情况下才发挥正面作用。最后,政府过度投入并不能持续促进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不一定总是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发挥正面作用。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评估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能力的复杂影响,全面考虑不同的高校创新指标,并对不同创新能力的高校进行区分。高校和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学合作的质量,高校要纠正过分重视科技论文发表的不良倾向。政府应减少对高校的直接干预,为高校自主创新留下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