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0年作者和陈宜瑜共同发表了《广东省的平鳍揪科鱼类》一文,报导了8属16种(或亚种).为充实《中国动物志》,近年曾继续进行采集和整理,又发现2个新种,到目前为止,广东省的平鳍鳅科鱼类,共计8属18种(或亚种).现简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 Herre 1934年在《岭南科学杂志》发表丁氏缨口鳅(Crossostoma tinkhami)后,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在罗浮山获得标本。印度 Hora(1950:307)、Silas(1952:222)误认为是花尾缨口鳅(C.fascicanda)的同物异名。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与资料,认为这两者是不同的。近年来对该鱼作过描述的有陈宜瑜(1980:104)、郑慈英(1989:248),但因没有获得地模标本,所以描述比较简单。最近作者根据陈湘粦副教授提供的华南师范大学在南昆山采得的标本,认为是丁氏缨口鳅无疑。考虑到在最近将出版的《广东淡水鱼类志》一书中,作者仅依据 Herre 对该鱼原始描述进行摘译,又因《中国动物志》尚未出版,为了给研究这一类群的同行们提供参政,特对该鱼重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鞘瘤螨属Coleoscirus Berlese,1916我国已记录3种,普劳螨属Pulaeus Den Heyer,1980我国已记录8种。最近作者在整理采自福建永春和泰宁两地巨须螨标本时发现2个中国新纪录种。 简单鞘硬瘤螨Coleoscirus simplex(Ewing,1917)  相似文献   

4.
关于福建海蛇的调查工作,过去已有一些报道,例如,坡普(pope 1935)记载福建沿海有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 Daudin)一种;刘凌冰等(1962)报道在闽南东山岛沿海获得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 Shaw)一条;丁汉波等(1980)报道福建省有海蛇四属六种,即除上述两种外,还有黑头海蛇(H.melanocephalus Gray),  相似文献   

5.
关于福建海蛇的调查工作,过去已有一些报道,例如,坡普(pope 1935)记载福建沿海有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 Daudin)一种;刘凌冰等(1962)报道在闽南东山岛沿海获得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 Shaw)一条;丁汉波等(1980)报道福建省有海蛇四属六种,即除上述两种外,还有黑头海蛇(H.melanocephalus Gray),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 Linnaeus)、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a Schmidt)和环  相似文献   

6.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很多,有杨复曦(1959,1962,1965)在广东进行鸟类寄生吸虫的调查;李敏敏等(1978)、汪溥钦(1980)、林金兰(1981)发表两栖爬行类寄生吸虫的研究报告;唐仲璋等(1941,1962,1964,1979)则较全面研究福建各种脊椎动物寄生吸虫。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及其他一些地区作动物资源调查时,亦检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4种,分隶于10科、10亚科、14属,其中有1新属、8新种,3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柄球藻属(Stilocapsa)是黎尚豪先生于1947年根据在广东北部(坪石)所发现的中国柄球藻(Stilocapsa sinica Ley)而定立的属于蓝藻门的一个新属。迄今三十多年来尚未见有报道这个属中的其他种的发现。1980年7-9月间,我们在闽北山区采集的蓝藻标本中,发现了一种柄球藻属植物,在形态特征上和黎尚豪先生所定的中国柄球藻(Stilocapsa sinica)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现作为一个新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0—1981年在烟台白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一些零散海鱼骨骼。这是继1974年在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海鱼骨骼之后,又一新的发现。这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鱼骨,经分析鉴定,为4种海产经济鱼类,分类于3科,2目: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鮨科、鲈形目),真鲷Pagrosomus major(Temminck et Schlegel)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鲷科、鲈形目),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Tcmminck et Schlegel)(鲀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科,26属,其中有2个新属和11个新种,3种是我国新纪录,兹记录如后。模式标本保存在福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地区已知的苔藓植物的种类不多,1943年赵修谦教授就福建长汀等地的标本发表了我国第一篇苔类论文《福建苔类研究》,报道福建苔类30种,1957年陈邦杰教授带领进修班学员,首次从江西进入武夷山对苔藓植物作了调查。1975、1979年和1980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同志三度前往武夷山,采得苔藓标本2800号,经初步整理,发现了大量的新分布属、种。本文仅就几个东亚和南亚分布的属,在武夷山的新分布作一简报,以后还将陆续讨论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吸虫的记载始于三十年代。从1930年开始先后由曾省(1930)、秦素美(1931)、祝海如(1950)、郎所和李慧珠(1963)、王伟俊和潘金培(1963)、唐崇惕和唐仲璋(1963)、顾昌栋和申纪伟(1975、1976、1983 )、汪溥钦(1980)以及王溪云(1982)等报导了从四川、贵州、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采得的56种,近年来我们又在福建采得一些标本,经鉴定发现其中有10新种,一种新纪录和一些新宿主,兹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恙螨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52年福建发现恙虫病,从1953年起,我们就开始在沿海地区和有关的县分进行恙螨的区系调查。截至1980年底止,经鉴定的共有2科、3亚科、15属、53种恙螨(尚有5种仍在鉴定)。现记述如下:恙螨科 Trombiculidae Ewing,1944恙螨亚科 Trombiculinae Ewing,1929恙螨族 Trombiculini Vercammen-Grandjean,1960  相似文献   

13.
话蛇     
蛇类是爬行动物最后进化而形成的一支,起源于原始蜥蜴类。蛇类化石最早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但实际蛇类在地球上出现较此要早,约在一亿三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现今生活的蛇类有11科、约400属、2700种。中国产的蛇类已知8科、53属、224种(其中毒蛇近5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尤以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省(自治区)为多。  相似文献   

14.
鲟形目鱼类(Acipenseriformes)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多数鱼类一样,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Actinopterygii),又因其内骨骼多为软骨,体表多被复着硬鳞,亦将其列为软骨硬鳞类(Chondroslei)。鲟形目鱼是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它们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生代三叠纪初(大约2亿年前)的地层,很多种类在地球演变的长河中灭绝了,只有极少数残存至今,而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目前全世界已为人们认识的共有25种,其中我国分布的有8个种。在我国的辽宁和河北也曾于晚侏罗到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3年5月(春季)、10月(秋季)在宁波-舟山港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对宁波-舟山港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两次调查共获得鱼类36种,隶属于10目26科35属,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有10科17属1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7.3%。(2)通过分析鱼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发现,时间上是秋季的平均每小时渔获量多于春季,空间上是分布在桃花岛、金塘岛及穿山半岛海域的每小时鱼类渔获量较多。(3)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变化明显,春季优势种有龙头鱼、小黄鱼、六丝钝尾虾虎鱼等3种,而秋季优势种仅有龙头鱼1种,表明分布在该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洄游性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16.
绵羊泰勒氏焦虫病是羊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由Littlewood等(1914)在埃及发现,病原为Theileria Ovis,以后在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高加索、小亚细亚和印度相继发现此病。我国1958年在四川省乾宁种畜场首次发现绵羊罹病(杨辅国等)以后陆续在道孚、卢霍、甘孜、新龙等县发现本病流行。在西北的青海省湟源、久治等县(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王葆生198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黄守云等1980)亦相继有此病报告。所以在  相似文献   

17.
细纹舞蛛在安徽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1980年期间,在调查安徽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时,采集到狼蛛科蜘蛛七种(包括一亚种),经鉴定核对,其中一种隶属于舞蛛属Alopecosa(=Tarentula)Simon,1855,由申格尔Schenkel(1963)在我国华北内蒙发现,并根据3个雌蛛标本定名为细纹舞蛛Alopecosa cinnameopilosa(Schenkel,1963)。此后,在国内外其它地区未见有报道。现  相似文献   

18.
宽基蜉属(Choroterpes)是一个广布属,在我国除日人上野益三(Uèno)于1928年描述过我国台湾省三叉宽基蜉蝣Choroterpes(Euthraulus)trifurcata的稚虫外,至今在国内对这属蜉蝣的稚虫仅报道了南京宽基蜉蝣Choroterpes(Euthraulus)nanjingensis一个种。作者就1980年及1985年两次在宜兴采集的宽基蜉属的稚虫经培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9.
<正> 河南的鱼类过去曾有过一些报导,但缺乏系统的工作,50年代单元勋等根据前人的资料和当时所采到的标本,曾写出“河南鱼类调查与分布的初步研究”一文。为了查明河南的鱼类资源,于1973年~1980年历时数载,比较深入地进行野外调查和采集工作,共获标本2000余号,从所采到的标本分析,基本上反映了河南鱼类资源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全省现知有鱼类102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7目15科62属,其有32种为本省新记录。(见表一)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产鱼类半尾类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尾类吸虫(Hemiuroidae Faust,1929)种类很多,据 Yamaguti(1971)记载,共有9科42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和爬行动物。过去我国的曾省(1935),郎所(1963),顾昌栋等(1964、1965、1979),唐仲璋等(1981),汪溥钦(1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