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它源于儒家思想,沿袭了两千多年。但在新中国这一制度却已作为封建糟粕被摒弃。本文从其合理性入手,重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亲亲相隐制度。  相似文献   

2.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该制度深刻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家庭伦理道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制度不仅我国古代社会有,还存在于外国历史上和现代法律制度中。但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时,"亲亲相隐"制度被当作封建糟粕被彻底废除,提倡大义灭亲,这与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现在仍然适用的儒家伦理道德所倡导的价值观相违背。从现代法治价值的角度来看,"亲亲相隐"制度对建设法治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亲亲相隐"制度,利用其价值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亲亲相隐制度是中外法律传统中共有的一项制度。当代中国大陆法律抛弃了这一制度,而我国港澳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法律都将其继承下来。本文通过对中外亲亲相隐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考察,分析其理论基础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并探讨现代容隐权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蒋健芳  李语轩 《科技信息》2011,(23):I0414-I0414,I0422
亲亲相隐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法律中也有类似规定。现代刑法以宪法为基准,本着以事实为依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摒弃了亲亲相隐,但这项制度依旧存在许多可借鉴之处,值得考量。  相似文献   

5.
亲亲相隐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以儒家思想为支撑,特色在于对触犯法律后亲属之间的包庇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在当代,我们在摒弃其包含的封建落后内容同时,也应当注意其存在的合理价值及其他地区、国家相关立法例,以期找到对我国现代刑事法律的启示之处。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确立了亲属间的拒证权制度,而我国作为一个有二千年"亲亲相隐"法制渊源的国家,在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却长期没有这一制度的任何规定。亲属拒证权制度在世界及我国历史中逐渐演进和发展,从基本的伦理道德理念着眼,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现代法律意识中存在一定的空间,这项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在汉代以"亲亲得相首匿"的形式被正式确定。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日渐升温,取得了诸多成果,尤其是对其与亲属拒证权所做的联合考察。但研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论证理由不够充分,并且包含许多感性成分,同时对反对者的意见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拟梳理诸方争论焦点,指出恢复"亲亲相隐"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并就其当代构建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在当代中国的存在仍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故应对其予以重新分析和审视,实现其在当代法治建设中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亲亲相隐原则的法理探析及其在当代中国命运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亲相隐在中国古代作为体现儒家思想、维护封建家长制统治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新中国已作为封建糟粕被摒弃。但从现代法治社会的眼光审视,其对社会最基本的人伦血缘关系的承认与关怀,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前瞻其在中国未来之命运,应在刑事立法中占有一席之地,它表现为一定的亲属间相互享有作证豁免特权,但必须对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不得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亲亲得相首匿”的基本法律原则。在以家庭为本位、重视血缘亲情关系、提倡礼与法相融合的中国社会里,这一富有人性的原则在古代司法制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试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华法系中“亲亲相隐”的法治传统的历史发展、长存于古代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7,(3):82-85
"亲亲相隐"出自《论语》,对于孔子为何提倡"亲亲相隐",学界有很多讨论,主要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从"隐"和"证"所带来的不同社会影响来阐释;第二种是从不同社会角色造成的道德冲突来阐释;第三种是从儒家主张成就伦理关系中的另一方来阐释。相较之下,第三种观点更加贴近儒家立场。"亲亲相隐"作为儒家的一个重要观点,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亲亲相隐"的思考也会提高我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则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入手,论述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亲亲相隐"制度回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其如何在现实中适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逃犯高玉伦被其侄女婿扭送归案,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这与10年前学术界关于"亲亲相隐"的争论是相呼应的。在争论的背后有三个方面需要反思:首先,做好人并不意味着拒斥物质回报,当代德福一致的可能形态应该容纳动机与效果的双重考量;其次亲情伦理与国家法制的两难并没有因为后者的思辨与逻辑殊胜而水落石出,赞成"亲亲相隐"的努力恰好是传统道德现代转型的可能性证明与良好契机;最后,传统道德现代转型急切需要一场古今中西的真正对话,当代中外少数学人的努力已经为这种转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父债子还"的观念仍然在当代中国广泛的乡土社会中为人们所接受,但却与我国当代社会的家庭成员人格独立、责任自负的观念相违背。考察现行的立法,可以发现我国法律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制度予以了取舍,这种取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存在的"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这一节的标题与节中的内容相矛盾、"违约责任构成要件"阐述不准确、有关法律概念解释外延不周延等不足之处乃至错误之处进行了较深入的创析,并提出了将教材的"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这一节的内容改设为"行政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四节内容、将"违约责任构成要件"的内容阐述按照我国现行《合同法》第107条、303条、406条等条款规定的"以无过错的严格责任为原则,以过错责任为特殊"的归责原则进行修改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艳玲 《中州大学学报》2003,20(2):61-62,103
新《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使无过错配偶一方的合法权利获得了法律的救济。然而笔者认为这一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探讨。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制度作以论述:该制度与隐私权保护相冲突;难以实现其目的;缺乏程序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法律上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一制度却存在不少问题。正确界定它的涵义和构成要件,辩明缔约过失责任与其它责任的区别就很有必要,这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刘迪 《科技信息》2009,(32):I0074-I0074,I0076
行政复议作为一项与行政诉讼相衔接的行政救济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并不相同。本文对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动产抵押制度虽然已经在我国法律中予以确立,然而其制度本身却与我国物权法体系不相协调,违背我国物权法传统的公示公信原则,实践中,由于动产抵押适用范围限制较少、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动产抵押制度不能有效适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对一般动产抵押制度合理性质疑,结合动产抵押的适用范围与登记两方面,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解释制度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存在的弊端凸显,这将影响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对目前的法律解释制度重新进行定位,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促使整个法律解释体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