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利用改进的常水头压力渗透仪对非饱和油田白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轴平移技术来控制基质吸力,据以研究非饱和油田白垩的渗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田白垩的渗透性与其所承受的应力、渗压梯度和基质吸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围压的增大,白垩孔隙比和油渗透性都随之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压敏效应;渗压梯度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渗透系数;注水作用使白垩内部含水量提高、基质吸力降低,并使油渗透性降低.上述研究成果为在石油开采工业中探索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WF循环单剪试验系统,对不同法向应力、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砂土在单向剪切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砂土含水率为5.4%~25.4%,法向应力为25~300kPa,主要考察含水率、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临界含水率,当非饱和砂土含水率大于该临界含水率时,其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将由双曲线函数变为双折线函数.当非饱和砂土含水率小于临界含水率时,非饱和砂土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变化幅度较小.当含水率高于该点后,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急剧降低.含水率对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剪胀性等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竖向应力及干湿循环对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水特征曲线是描述非饱和土水力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利用非饱和土固结仪对2组5个压实非饱和黄土试样进行土-水特征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竖向应力和干湿循环对压实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大,压实黄土的进气值和脱湿率逐渐增大;在一个干湿循环中,同一基质吸力下脱湿曲线所对应的含水率大于增湿曲线所对应的含水率,脱湿率大于增湿率;第2次干湿循环所产生的滞回圈大小小于第1次干湿循环;滞回圈大小随竖向应力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土的湿陷并不是饱和状态,即吸力为零时黄土所表现出的特性,而是受其含水状态,即吸力的显著影响。室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在竖向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含水量的增加或吸力的减少会引起非饱和黄土的湿陷。利用压力板仪测试了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得到相应土的湿陷变形,分析了土水特性曲线对原状黄土湿陷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的渐变湿陷特性和土水特性曲线的形式和参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的分析为采用类似土水特性曲线的预测模型来预测非饱和黄土随吸力变化的湿陷系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体积压力板仪及压力膜仪法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水特征曲线是解释非饱和土工程现象的一项基本本构关系,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非饱和土的试验研究既费时又费力的问题。土水特征曲线特性(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非饱和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吸力变化特征,采用体积压力板仪与Tempe仪开展试验研究,测得某土样的进气值与残余含水量。  相似文献   

6.
非饱和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其渗透特性明显不同于饱和土,无法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从理论上分析得出,试验难度也较大。本研究采用的稳态渗流试验装置,是根据非饱和土的特性设计出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直接测量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粉土和砂质壤土两种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非饱和土含水量与渗透系数的基本关系。同时,对其关系曲线进行了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拟合,得出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膨胀土是一种随含水率变化而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特性的特殊土,与普通黏土相比,含水率对其强度特性影响更为显著.为了探讨含水率对膨胀土强度的影响,对压实南阳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直剪试验,得到了在相同干密度及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南阳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内摩擦角受含水率的变化影响不大.此外,把宏观饱和度引入Bishop非饱和土强度公式中,对试验结果与修正强度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后的Bishop非饱和土强度公式可以较为精确地预测出非饱和膨胀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土壤的高速切削阻力是土方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用经验或半经验法导出,其使用范围有限。针对工程实践中常遇到的非饱和土壤的切削阻力计算问题,考虑饱和度与吸力的关系,采用剑桥模型,结合有效应力原理推导出非饱和土壤本构关系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建立了非饱和土壤的高速切削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可以较好地反映高速动态切削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土蠕变试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饱和土蠕变是在非饱和土力学及常规土蠕变力学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理论.进行非饱和土流变试验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国内外还不曾有过类似试验的报道.与常规土蠕变试验相比,该试验在气体加压、密封、透水及恒定加载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试验仪器及方法非常复杂.在对非饱和土蠕变试验方法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该试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关键技术及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进行非饱和蠕变试验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饱和土壤有压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非饱和土壤水分有压积水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在考斯加科夫(Kostiakov)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非饱和土壤有压入渗的三阶段经验模型.经验模型更好地反映了非饱和土壤有压入渗的过程,由其计算的累积入渗量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小于5%,与考斯加科夫三参数模型相比,和实测结果具有更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不同溶剂提取干海带中的总脂肪酸,提取物经碱液水解和三氟化硼甲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带提取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丙酮和石油醚的总提取率分别为11.92%、3.93%和3.22%。在GC/MS检测结果中,石油醚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82%、60.40%和60.41%。石油醚溶剂不适合提取海带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丙酮和乙醇溶剂较好,丙酮提取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8.68%,乙醇提取物中则为30.29%。以乙醇为夹带剂对海带中脂肪酸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GC/MS检测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79.04%,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52.1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更适合海带多不饱和脂肪酸提取,能提高海带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对石油树脂厂含有未聚合不饱和芳烃C9的副产品进行二次聚合,得到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溶剂油),以此为溶剂,C9石油树脂为主料,配以合适的辅料,制备了一种质量好的新型防潮上光剂。选择了最佳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13.
非饱和土强度及其边坡稳定性一直是工程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Bishop和Fredlund提出的抗剪强度公式虽被广泛接受,但应用工程仍存诸多不便.针对于此,作者提出了一种有效应力与土水特征曲线发展成的一种新的非饱和土强度公式.该公式不需多组的非饱和土剪切试验,便于工程应用.基于此强度公式,采用VB语言,结合Bishop法,编写了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计算程序,讨论了强度分层的影响,还分析了裂隙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膨胀土边坡,强度的分层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16种石油外文期刊检索结果,阐述了其题录途径、题录内容、修改题录及其他问题,为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建立石油外文期刊篇名电子数据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以及目前石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搞好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采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在矿业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文地质问题相互交织,限制了矿业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未来的经济转型.选取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大庆作为研究石油资源开采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的典型区域,从大庆油田石油开采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石油开采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影响的机理,对大庆地区水文地质环境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利用CorelDRAWX4工作平台,模拟了大庆市1960年以来3个阶段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及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手段,阐明了大庆油田石油开采对区域性水文地质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防治措施,以改善和修复该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同时为面临相似问题的区域提供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油企业推行物资供应配送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企业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领料制物资供应模式,物资供应流转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已经越来越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分析了传统物资供应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阐述了石油企业开展物资配送制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开展物资配送制的具体思路,并对实施配送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状况、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石油资源安全供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能源的核心问题是石油,能源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石油安全。中国在能源的进口上过于单一化,其安全受到威胁。而作为与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中亚接壤的新疆将会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问题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借此契机,新疆与中亚达成的互利经贸合作也必将会成为新疆发展的一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