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城市间的联系逐渐由等级结构演化为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不仅有利于城市间各类要素的快速流动,而且有利于实现城市间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实现社会公平。本次研究以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将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作为城市间的联系度指标。选取工作日和休息日两个时间段,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技术(Ucinet)分析了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与特征发现:湖北省城市网络是以武汉为核心,以(1+8)城市圈的城市为主要节点,以荆州、襄阳、宜昌为重要联系点的空间网络结构;湖北省整体城市网络密度发育水平一般,武汉城市圈的网络密度发育水平较高,省域范围内的城市结构正在由"一主两副"转向"一主三副";休息日的城市间人口迁徙强度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对整体城市网络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何雪莹  张宓之 《创新科技》2021,21(11):42-51
考察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探究影响城市间协同创新趋势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区域一体化下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跨城市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创新合作广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度量的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形;创新合作深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呈倒"U"形,但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城市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创新合作策略,积极参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创新活动,提升区域创新绩效能力.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网络密度值较小,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较弱;中心度分析显示南昌市区是该区域的"中介"城市;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南昌市区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整个区域网络结构具有较多的小团体分布.在今后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探究了辽宁省地级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辽宁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2)各市旅游经济存在不均衡的空间结构,但网络密度增长明显;网络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沈阳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城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数量变化不大,但区内联系逐渐增强,边缘区区内联系不强,与核心区的联系也较弱;3)为了使城市间旅游均衡发展,需要强化核心区城市对边缘区城市的"渗漏效应",不断强化边缘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整体网络空间结构以增强辽宁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厘清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房价关联关系对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长三角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关联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间房价存在关联现象,构成较为稳定的关联网络,但关联度还不高。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是网络的中心,影响长三角地区房价变动,苏北地区和安徽大部分地区位于网络边缘,房价影响力不足。城市间房地产投资、居民购买力、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例以及省份差异对城市间房价关联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长三角房价关联网络特征提出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21,(1):122-131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00—2017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借助UCINET6.0和ArcGIS10.2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的建议.结果表明:①以核心城市构成的"金三角"空间格局仍保持稳定,先后带动东部和中西部城市间的入境旅游经济联系增强,整体网络趋于紧密.②核心区域范围沿南北纵向和东西横向扩大,促进东中西部城市间产生互动,空间分布差异缩小,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有所缓解.③凝聚子群空间格局经历了"核心—边缘层级明显"、"物理邻近性"、"飞地经济合作"阶段性特征,现阶段组团模式弱化了城市入境旅游分级发展的局面.④强化西部"增长极"作用以促进局部空间关联,构建"两纵一横"旅游轴带优化资源整合,制定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实现城市间更高效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 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 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相似文献   

9.
加快技术创新合作,促进城市经济互动,有利于缩减区域差距,最终实现协调发展.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30个省会城市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省会城市间的直接技术创新合作不断增强且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合作突破地理局限且东西部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经济网络密度有所增强但整体偏低,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经济联系发展不均衡,各城市在经济网络中位置变化不明显.二次指派问题(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QAP)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存在正相关关系,格兰杰检验进一步证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对经济网络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城市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间经济联系为依据,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网络总体水平较低,核心城市特征不明显,暂未形成城市网络协同发展格局.要素流通与扩散能力是影响经济网络结构的主要因素,城镇化水平和城市间距离的影响作用次之,产业结构和政府的干预能力影响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现淮河生态经济带网络化和协同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角度,以CNKI刊载主题为移动学习论文作者的合著情况为样本,从数据预处理、核心作者群的选定两方面对合作作者的总体进行了分析.从合著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平均路径长度、凝聚子群角度对移动学习领域科研合作网络作了实证研究,揭示了该领域作者群的一些特征,并建议要自觉融入合作网络,以适度增加合作网络密度;要积极加强合作,适度扩大合作网络的规模;要建立激励机制,培育“桥点型”作者,从而加强移动学习领域的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手工收集我国176家医药上市公司1992—2019年产学研合作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合作网络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和分析,探讨发展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医药企业产学研合作网络规模稳步增长,网络密度较低;网络结构呈现去中心化趋势,合作模式趋于固定化;区域内部合作比例下降,跨区域合作具有小世界特点;区域合作发展不平衡,应进一步提高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社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以"新市民"为代表的新兴群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环境的建设,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研究并探索一条适合"新市民"成长及发展的培育路径,将有利于提升"新市民"整体素质、促进"新市民"的城市融合,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安居城市,从而为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其核心区是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交通是城市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城市群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借助GIS技术手段,对不同时代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探究.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的交通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并且交通方式由过去的单一交通线演化为现代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最新学术思想,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乡资源配置政策不公平导致的贫富差异扩大问题,克服"增长极"思想的不利影响,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实施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可行之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完善,要加快推进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建立全省统筹的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集聚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动态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健全城镇投融资体制机制.研究提出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即,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公平性,坚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城镇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We construct a weighted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 computational geometry and study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network. In addition, we introduce a parameter called the collaboration relationship parameter to measure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ientists. The collaboration relationship parameter of two scientist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connection weights between the nodes, but also on the network’s struct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network’s structure in terms of different edge removal strategies is also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we find that a community structure exists in this type of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对经典著作中的研读和澄清对“人”的理论误区,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同时,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实践中认识“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看待“以人为本”。明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极大团的社区发现算法,设计了适应大规模数据的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提出了基于大规模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的科研合著网络分析算法,并用于对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2012年科研合著网络进行社区结构划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apReduce的并行社区发现算法可在保证正确性的同时有效提高计算效率,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网络的社区发现。针对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2012年科研合著网络的社区划分结果展现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合作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