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京"三安"大街的景观对比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城市交通道路作为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概念,比较了北京市三条典型道路——长安大街、平安大街、广安大街——合称“三安”大街之间功能及景观的异同点,提出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景观”和“景现安全格局”等理论和概念的梳理与丰富,就景观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就“景观安全”概念进行初步的界定和分析。以期为目益重要的景观及帚观设计与规划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李凡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33-133
通过对安源学院校园植物景观的综合分析,探讨了现状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该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的校园景观与植物配置已成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一所高校环境特点的缩影。以烟台南山学院20周年校庆之际绿地现状与环境特点为背景,对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通过校园绿地现状分析、校园绿地景观优化原则和植物配置优化三个方面,浅论校园景观的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5.
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科技为背景,分析了张掖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建设的现状,总结了现代园林和景观生态学给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启示,提出了实现人居生态环境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研究日趋成为生态学与旅游学的一个热点。以西岳华山为例,在分析华山风景植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山风景植物景观特性,提出持续性保护、开发利用措施。最后讨论认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研究应以植物景观为切入点,将植物景观的营造提到新的高度;初步提出“风景植物”(plant of landscape)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公路景观是近几年在中国交通行业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并越来越成为热门学科,但从国内目前公路景观发展现状来看,广大公路建设者对公路景观的认识还不够,通过对贵州省凯里至雷山公路改扩建过程中遇到的景观建设问题的分析,阐述公路景观与周边环境应有的关系,总结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为我国山区公路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中心城市空间扩张及其景观格局变化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西安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个时期的西安市建设用地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西安市2000年至2020年以来建设用地总面积不断增长,呈现“先快后慢”的扩张规律。城市扩张在结构上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式扩张模式,建设用地扩张所占主要地类为耕地。(2)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对景观格局变化存在显著的影响:随着建设用地扩张,景观破碎度上升,景观多样性逐步增强,景观斑块的破碎化加剧,斑块边缘长度增大逐渐呈长条状,斑块形状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
尚颖 《天津科技》2014,(12):60-62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城市道路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道路不仅要宽阔、通行顺畅,道路景观也要设计美观。这既是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城市环境提升的需要。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分析了景观与道路景观的区别及道路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并概括介绍了天津市道路景观规划现状。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园林城市的沿江风光带景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城市地理,历史,人文条件及沿江景观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生态园林城市沿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的前提,原则,方法,从而为生态园林城市风光带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旅游资源富集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贯彻生态旅游理念,这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如何让生态旅游的理念从思想层面进一步落实到行动层面,真正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互利共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及景观管理等概念借鉴到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实践中,把斑块、廊道、基质这三类景观要素及其三元网络结构引入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能在保证旅游区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不断构建其空间异质性的同时维持旅游资源的风景美学价值,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在脆弱生态区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历史经验表明恰当的城市旅游开发是时古城建设性的保护,符合生态城市的旅游建设是时历史古城的最好保护。因此,基于生态景观学的生态城市旅游开发模式是时苏州古城进行城市保护和城市旅游开发的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德国居住区景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东  潘波 《科技信息》2007,(16):109-109,106
伴随着经济和城市的飞速发展,居住区环境景观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德国建筑与景观以其特有的风格和设计理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学习与借鉴德国景观设计思想,必须建立在对其准确的分析和了解之上,才能真正作到“中西合璧,为我所用”,否则只能是形式上的盲目模仿。本文将对德国居住区环境景观特点做出研究分析,以找出其真正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古都文脉源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营造法式,与城市文化景观和交通线路相关联.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营造的巅峰,同时,又是北京城市最重要的文脉,是北京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最巧妙的结合.沿着中轴线这条主要文脉,可以探寻到整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对古都文脉的研究有利于古都风貌保护和发展北京城市文化旅游观光事业.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明清皇城拥有590多年历史,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中国古代帝都文化的完美体现,是一件举世独有的东方文化瑰宝.皇城不仅是北京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它也应该是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申报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也是势所必然.但是如何进一步保护好皇城,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进行区域景观变化预测,对宜兴市近年来景观格局分布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城市化水平与景观格局变化之间的联系,为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用1996—2016年宜兴市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利用景观指数、转移矩阵分析在此期间景观分布的演变过程,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估算其未来主要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景观的演变过程中,建设用地、林草地持续扩张,面积分别增加了168.13、375.76 km2,且分布逐渐复杂,耕地、未利用地不断缩减,耕地与林草地在前期变动较大,动态度分别为-4.72%、10.18%,但耕地在后期面积几乎不再减少,分布也趋于规整;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耕地、林草地、建设用地的变化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相关性均高于0.8;在未来景观的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将处于动态稳定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用地与林草地不断扩张,预测2016—2024年的涨幅分别为15.1%、35.4%。【结论】宜兴市1996—2016年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且城市化进程对建设用地、林草地、耕地的范围和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是享誉世界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而如今北京的古都风貌已处于急剧变态过程中,陷于加速消失的险境,保护北京的历史文物,保护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具体建议如下:1)保护和发展北京城南北中轴线;2)保护和发展北京城山水相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的传统风貌;3)在北京老城区的破坏性建设应坚决刹车;4)保护和发展北京的地名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与水资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景观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特别是水文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河流的地理结构及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其中下游则明显受到人类高度调节和强化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格局带有明显的人为作用,将乌鲁木齐河流域景观分为20个景观类型,对流域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景观嵌块体类型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景观中植被的丰富与降水呈正相关,随着人类活动的另剧,景观多样性加大,均匀性,破碎度值较大;人为活动已 变了流域下游局地景观特性,人类对流域景观的利用与管理结果是水分过度利用,荒漠化加剧,流域景观研究中应注重景观效益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景观生态风险,并应适时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福州市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 Shannon多样性t检验和土地利用信息熵等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福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年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持续上升;建设用地大量蚕食林地和农地,自然景观聚集度下降,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②区域整体景观格局空间结构分布更加平均,景观多样性逐渐增加,在3个时期内福州市景观格局多样性均呈现极显著变化.③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林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农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可达性因素影响,建设用地的转变机率主要受人口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