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传输线理论讨论了套管供大电流时井眼、套管内和套管外水泥环及地层中的电流分布。介绍了井地电位测量技术的方法及原理 ,重点分析了井地电位测量数据的成像方法。利用井地电位测量技术取得了孤东油田八区 2 6 J9井区的野外实测电位数据。用数值模拟和反演成像方法对实测电位数据进行了处理 ,得到了 2 6 J9井区目的层的电阻率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对本区构造、岩性及反演得到的电阻率数据分析可知 ,近南北方向有一条渗透性较好的优势通道 ,注水水洗及聚合物驱较为充分 ,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低 ;在高渗透带的两侧非均质性严重 ,水洗不充分 ,这是今后注聚合物封堵和调整挖潜应考虑的因素。与测试、生产动态和其他开发地质资料对比表明 ,井地电位测量资料的结果与其他监测资料吻合较好 ,剩余油平面分布和层间分布与智能测试结果一致 ,显示了井地电位测量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应用井-地电位测量技术判断油层高渗透带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高渗透带的方法——井-地电位测量方法,它是在地表测量由套管流入地层中的电流在非均匀电性变化的地下介质中形成的电位分布,来求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从而研究高渗透带的分布。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测量原理和模拟计算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井-地电位测量数据的成像处理方法和实际应用。采用该方法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北三区的两口井中进行了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的油层高渗透方向与开发动态吻合程度较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高渗透带的方法--井地电位测量方法,它是在地表测量由套管流入地层中的电流在非均匀电性变化的地下介质中形成的电位分布,来求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从而研究高渗透带的分布.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测量原理和模拟计算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井地电位测量数据的成像处理方法和实际应用.采用该方法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北三区的两口井中进行了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的油层高渗透方向与开发动态吻合程度较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油田中后期寻找剩余油分布的需要,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作为一种新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该技术在套后剩余油监测、老井挖潜、油层水淹规律确定、油层生产动态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采集过程中其有效信号为纳伏级,套管、测量频率、测量电极距、水泥环、套管非均质性等都会使测量信号发生严重的畸变,在过套管电阻率资料预处理中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校正。本文针对俄罗斯ECOS-31-7过套管测井资料特点,分析了原始离散数据筛选方法、离散数据插值原则,探讨了套管非均质性、水泥环及固井质量校正方法。对实际过套管测井原始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处理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能够过套管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碳氧比测井、中子寿命测井、中子伽马注钆测-渗-测、脉冲中子-中子测井(PNN)等。综述了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评价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测量原理、技术应用、适用性及实例,总结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维井地电位模型建立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地电位法是研究水驱前缘以及剩余油分布较为实用的方法。首先建立一维油水两相渗流方程,基于电位与含水饱和度模型将渗流方程与电位微分方程相耦合,形成一维井地电位模型。对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隐式求压力,显式求饱和度,再利用含水饱和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建立形成电位微分方程,隐式求电位;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机求解模型。对一维水驱油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求解,模拟水驱油的完整过程,得到电位分布与含水饱和度变化的相关关系。该方法为井地电位法后期反演油水分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后期老油田开发如何精准描述剩余油在井间的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基于长垣油田典型区块,利用其高密度地震资料,开展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剩余油预测应用技术研究.建立了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弹性参数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采用Zeop-pritz公式为核心的弹性参数反演算法,得到了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弹性参数,实现了L1井区含油饱和度分布预测.经由后验井验证,含油饱和度描述准确率达75%以上.剩余油整体分布相对零散,呈"甜豆"状分布,在河道相砂体边部含油饱和度较高,指导措施调整后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11-检11井区经历了水驱、聚合物驱、后续水驱及非均相复合驱等多种驱替方式开发。探索多种驱替方式后的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变化规律对高含水期油藏进一步挖潜,特别是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的进一步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一区Ng3单元中11-检11井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密闭取芯井及开发动态资料,对注水、注聚及非均相复合驱等多种驱替方式后的油藏物性变化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驱前相比,聚合物驱后的储层非均质性得到了一定改善;对正韵律储层,聚合物驱后底部层位储层非均质性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增强,而其他部分层位的储层非均质性减弱;对于复合正韵律储层,分段水洗明显,各韵律段中下部水洗较强,各韵律段上部水洗弱、剩余油富集。非均相复合驱前后的储层孔隙度分布变化差异小,但非均相复合驱后储层的非均质性变强。该研究对GD油田中一区及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兆赫级测量频率的电磁波测井提供了电导率和介电常数两类信息,有助于解决岩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的水洗状况识别困难的问题。针对大庆油田电磁波组合测井仪,利用均匀介质磁偶极子电磁场理论考察分析发现,60MHz相位差同时受岩层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影响,而2MHz相位差值主要受岩层电导率的影响。同时,合理构建了由相位差曲线快速反演计算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公式:首先,针对2MHz相位差曲线,建立已知介电常数,反演计算电导率的公式;其次,以深侧向电阻率为已知输入,建立由60MHz相位差曲线反演计算介电常数的公式。针对两口密闭取心井进行反演计算,计算出的介电常数及电导率很好地反映了岩层水洗状况。利用反演计算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建立岩层水洗程度识别标准,符合率达到87.5%,为污水回注岩层的剩余油有效识别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河油田Ⅱ油组聚合物驱后油层新鲜岩心的现场观察结果,分析化验以及测、录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特征、水洗特征,及不同水洗程度下剩余油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渗透率增大,孔喉大小偏于粗孔喉,聚合物驱后强水洗厚度占76.21%,平均驱油效率44.57%,油层润湿性由"偏中性-弱亲水"向"亲水-强亲水"转化,总结出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