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GIS软件的Network Analyst模块计算基于道路网络的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值,然后基于Huff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分布与公园绿地吸引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各类公园绿地的服务力和基于居民需求的服务范围,研究了各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可接触到的主要休憩娱乐场所,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却与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文章以北京市六环以内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建筑、人口等大数据对北京市二环—六环不同环线内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及其服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其对城市内部居民的服务水平。基于高德地图API数据,以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从数量、供需角度分析步行和骑行两种交通方式下公园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出行时间计算的各小区可达公园数量随着时间阈值的增大,居民接近公园的机会增多,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区公园分布存在空间供需失配现象;(2)两种出行方式下,可达性呈现“外围高,中心低”态势,步行出行方式在三种时间阈值范围内一直存在无法享受公园服务的小区,可达区域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隔离;骑行方式下的可达性水平空间分布显著高于步行,在20 min阈值内服务范围可达到全覆盖,各小区居民的供需可达性值相较于步行分异程度明显降低;(3)城市公园可达性较好区域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而可达性较差的城市核心区、西部和南部,可以作为呼和浩特市公园规划建设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4.
5.
张永民 《河南科学》2020,38(5):733-739
公园是规划与建设宜居城市空间的关键要素.基于公园、居民小区和城市道路等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引力模型等方法对2018年郑州市主城区居民小区的公园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郑州市主城区居民小区的公园可达性总体较差,而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郑州市主城区居民小区中不具有公园可达性的小区占53%,超过了具有公园可达性的小区...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省市、县及乡镇三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及地形条件因素,基于包含乡村道的交通网络数据集,应用成本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各级行政区可达性,揭示不同尺度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可达性总体格局大致相同.内部时间圈以中低可达性为主,外部时间圈以中高可达性为主.可达性值由内向外逐渐递减,呈现较明显的圈层分布,且时段越长,圈层分布越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核心增长极——中原城市群以及纵向京港澳高速和横向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低值区环绕在河南省周边区域,尤其以西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分布最为集中.②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短,内部可达性的空间异质性越明显.高可达值集聚的中原城市群内部既有中可达值区,亦存在低可达值区.乡级0.5、1.0h时段呈现更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主要围绕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宁洛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以及济广高速等主要交通轴线沿线高度集聚.③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长,空间自相关程度愈发显著,可达性在空间上集聚越明显.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以及京港澳高速和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是反映城市公园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以贵港市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网络分析法,对步行和骑行2种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空间服务区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步行方式下,仅有不足1/3面积内的居民能在20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且相对集中在港北区;骑行方式下有将近88.22%面积内的居民能在20 min内享受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空间可达性是判定各类设施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评价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则是判断区域服务差异性以及优化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基础.在基本潜能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需求方阈值,按照养老机构规模设计了3级服务半径,加入地区优先匹配原则,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基于供需点之间的实际驾车时间、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区域内部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优先原则的奉贤区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程度加剧,其中南桥镇、庄行镇、金汇镇部分区域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显著较高;可达性呈现较为明显地从中心城区到外围逐渐降低的趋势;中部区域一些乡镇存在养老机构密集,养老资源相对集中的现象.改进的潜能模型进一步考虑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强弱、老年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能更合理地评价机构的空间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为养老机构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指引可达性的指路标志布设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指路标志的指引可达性,结合已有研究对指路标志的布设优化进行了探讨。以指引可达性分析模型为基础,定义指路标志布设的连续路径(指引可达)与初级路径(指引不可达)。然后构建把初级路径扩展为连续路径的优化算法模型。模型中,定义衡量扩展指引路径选取的两大优化指标即指引距离和需增设的指引信息数量,基于网络分析算法,在路网中搜索指引路径,动态更新优化指标,并在最优扩展指引路径中增设指引信息,实现指路标志的指引可达。把算法模型应用广州大学城指路标志诱导系统中,对指定的道路进行优化,使所有指引信息构成路径都是可达的。实例表明:该优化算法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公交换乘效率、优化公交系统,基于GIS软件构建公交换乘网络,运用该网络对换乘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合Space-P模型和网络分析法,以拉萨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公交线路路径、站点、交叉口等基本信息构建同站换乘子网络.结合公交站点服务范围、步行通道路径、交叉口等信息构建异站换乘子网络.二者协同实现了基于ArcGIS的公交换乘网络构建,并依据该网络对公交线路的乘客在车时间和换乘系数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换乘网络能够对乘客在车时间进行良好的测度,乘客在车时间最大值为68.68 min,最小值为2.00 min,乘客换乘在车时间平均值为29.90 min.该换乘网络能够对换乘系数进行良好的测度,得到有效换乘线路90 300条,换乘系数最大为4条(线路为62条),最小为0条(线路为1 354条).采用可达性度量模型,可实现对公交站点时间可达性和换乘可达性的良好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依据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成因,借助遥感技术、GIS 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从人为属性、非生物属性、生物属性方面量化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因子,分析了济南市14个城市绿地中的鸟类群落结构与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中的分维度、建筑面积百分比、绿地面积百分比、植被多样性、草本多样性、人流量、音量是影响鸟类群落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系格局及其各种功能都将发生变化,有些功能逐渐衰退和丧失,有些则日益加强.本文对济南市城市水系的形成和随城市发展的变化做了介绍,并从航运、排水防洪、供水、及景观环境营造方面对城市水系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3.
芜湖市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及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的思路是将城市整体而并非个别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发展取决于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引力.文章在分析芜湖城市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认为芜湖应确立城市观光/休闲旅游和商务旅游并重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芜湖旅游形象总体定位应为“青山绿水中的现代商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