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钾盐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柴达木盆地盐湖是中国重要的钾盐资源基地,其钾肥产量(以氯化钾计)占国内总产量87%,对保障国民经济及农业发展所需、平抑国际钾肥价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浅部盐湖钾盐资源量有限,强力开发的保障时间不可持续,近年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富钾卤水勘查发现,埋深350 m以下存在新类型大型卤水钾盐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察尔汗可靠的后备资源接替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攀枝花钛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分析开始,提出攀枝花钛基地发展战略基本构思,进而对攀枝花钛基地发展战略对策进行谋划,为今后开展攀枝花钛基地发展战略大型课题研究。提供框架性参考见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均资源量低、自然资源相对紧缺 ;而对资源的需求量却不断上升和扩大。因此 ,我国自然资源供需不足、形势严峻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尽管有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可供选择 ,但从根本上讲 ,应尽可能地扩大国内资源基础。[1]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是我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磷矿、钾盐以及草地、森林、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等的富集区 ,也是我国资源开发的战略后备基地。从长远的战略观点来看 ,要解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问题 ,除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节约型生产技术体系、降低生产…  相似文献   

4.
《当代地方科技》2006,(4):64-65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是当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新加坡等5个国家为促进区域内经贸交流及合作所创立,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后来又陆续有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及柬埔寨等5个国家加盟,目前会员国已扩增为10国,是亚洲举足轻重的区域性组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中国西部边疆的大后方,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钾盐、氯化锂、硼的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的85%、80%和25%,是中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基地。2012年,中国生产氯化钾约642万t[1],青海柴达木盆地钾肥生产(以氯化钾计)约570万t,约占全国钾肥产量的88%。柴达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持续保障中国大农业的稳定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军进占泰国以后,美帝国主义利用泰国作为重要军事基地来对邻近国家加紧侵略的活动显著加强。据报道,美军正在湄公河各通道进行荷枪实弹的步兵巡逻和空中侦察;由曼谷通往靠近老挝边境的廊开和乌汶战略公路,以及由曼谷通往靠近緬甸边境的清迈公路干线等,正在加紧修筑;美国军事头目柯林斯、哈金斯、法伊、舍奇等不断前往泰国积极进行军  相似文献   

7.
东盟十国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简称东盟)区域及东盟各国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15-2017年全球卫星降水观测计划(GPM)系统卫星数据集,采用遥感影像平滑、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月降水量时间序列周期性及其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是东盟十国中降水量排行前三的国家,年平均降水量约3 000 mm,各月平均降水量均接近或者超过200 mm;新加坡和菲律宾年平均降水量约2 400 mm;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年降水量为1 600-2 100 mm;缅甸中部、泰国北部、柬埔寨中部是东盟降水最少的地区,降水较多的区域集中出现在马来西亚中部、菲律宾东部、缅甸南部沿海地区及印尼各主要岛屿。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位于中南半岛的五国降水主要集中在5-11月,这个时段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东盟国家降水普遍较充沛,但各国降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常年多雨,无明显旱、雨季之分;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五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雨、旱季交替规律,雨季为5-11月,旱季为12月-次年4月。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后,进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全长4 880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6 100万,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气候区,流域资源丰富.按河长排序列世界第六大河、东亚第一大河,且具有内河、界河和跨越多国的国际河流的性质.这条河的下游是东南亚文明的策源地.早在公元前120年前,它就被流域各国作为著名的文化走廊和天然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它又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与流域范围各国在经济、旅游、科技方面合作往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澜沧江(湄公河)干流上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超过5 000万千瓦;且拥有若干可开采的世界级大型矿床,如:铅锌、岩盐、宝石、铁、油气和有色金属等;也是世界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又是蕴藏极丰的旅游资源.自本世纪50 代以来,由于湄公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及丰富资源的诱惑,西方各国始终对该流域地区的开发予以极大关注.近年来,为寻求国外市场,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我国国务院已于1994年3月正式将澜沧江下游开发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项目.  相似文献   

9.
 寒武系膏盐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以亚洲寒武系分布最为广泛,含盐岩系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阿曼和中国.东西伯利亚、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均有钾盐发现.构造基底性质对钾盐盆地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控制作用:稳定构造区在准稳定区有利聚钾;准稳定区在局部稳定构造区利于聚盐成钾,如形成于早寒武世的涅帕钾盐矿床——世界上大型钾盐矿之一,即位于前寒武纪地层为基底的古拗陷区.中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发育于以前寒武纪为基底的准克拉通(陆块)中.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查和盐业开发工作,中国上扬子陆块、华北陆块和塔里木陆块相继发现了4个大型的膏盐岩盆地.上扬子陆块与塔里木陆块发现单层厚度较大的岩盐沉积及较好的成钾水化学显示,为在中国寒武系蒸发岩盆地开展成盐找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钾盐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以规模大、矿层厚、品位高、有害杂质少著称。对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位于萨斯喀彻温省的“中钾”项目矿区内2008-2009年完钻的5口钻井岩心进行了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域成钾与萨斯喀彻温省目前在产钾矿成矿状况相近,钾石盐资源巨大、埋藏浅、分布广,其钾盐层埋藏深度略深于目前在产钾盐矿。萨斯喀彻温省钾盐矿床成矿稳定连续,以钾石盐为主,光卤石少,矿床自东北向西南方向以极小的倾角倾斜,从曼尼托巴省的露头一直倾斜到萨斯喀彻温省南部达到2750 m深,表明该钾盐区仍然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待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原煤产量的灰色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故煤炭产量预测意义重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原煤产量进行预测,构建预测模型,根据预测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42亿吨,2015年达60亿吨。并对预测过程软件实现,采用MATLAB建立小型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产业在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与社会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氏沼虾作为外来物种自1976年引入中国大陆已有30多年历史。到2009年,全国罗氏沼虾年育苗量达250×108尾以上,养殖面积约3×104 hm2,养殖产量超过13.5×104 t,养殖产值超3.0×109元,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罗氏沼虾养殖大国。其持续增长的原因有:1、罗氏沼虾优良生物学特性是其产业发展的前提;2、苗种繁育和商品虾养殖技术的进步支撑了产业的发展;3、对虾养殖产业的波动为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机会;4、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国内罗氏沼虾的消费市场;5、政府支持和水产技术推广是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保障和技术支撑。罗氏沼虾生长迅速、养殖时间短、市场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虾类。因此,推广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应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世界能源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预测了2020年世界能源发展的前景。1995年世界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可折合成83.41亿t石油,而到2020年,全世界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将达到137.49亿t石油。其中发展中国家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增幅较大。中国1995年一次能源的需求约占世界的10.4%,到2020年将增至15.3%。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低劣生物质种类丰富、总量巨大,其中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秸秆、禽畜粪便等低劣生物质达到3×109t之多,大量的原料基础为我国生物甲烷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介绍低劣生物质制备生物甲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重点介绍以生物甲烷为核心的一种可以使生物甲烷更加清洁高效、利用全面的环保型能源产业新模式。最后通过能源产业链延伸对生物甲烷利用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强大支撑。为了定量评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基于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核算了大宗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水泥、沙子、碎石、砖块、石灰、玻璃、橡胶、木材、塑料、沥青、钢铁、铝和铜等的循环利用潜力,特别对“高耗能、高排放、高产量”的钢铁和水泥行业的碳减排路径和碳中和潜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宗物质资源的需求量将在2022—2025年达峰后持续减少,2030年后物质资源报废量将逐年增加,并于2060年达到约54.6亿t/a,建筑垃圾的比例高达90%且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 2019—2060年,大宗物质资源需求量的减少导致了碳排放的持续降低,若协同资源高效循环策略,2060年碳排放量将下降至4.3亿t/a,比2018年排放水平低77%。其中,废金属尤其是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碳减排潜力最大,若在2060年将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碳减排量将达到4.4亿t/a,比2018年碳排放量降低90%。相比之下,水泥由于回收处理技术和产品回收价值的限制,仅能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等策略达到碳减排效果。最后,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作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需要部署的资源循环政策、模式和技术等,为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云制造模式下分布式企业间迫切需要开展大规模开放式协作及资源共享的需求,结合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分布式环境下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可知:资源可共享总量、资源共享水平、资源利用能力、协同收益系数、评价收益系数、共享激励系数及投机惩罚系数对资源共享起促进作用,共享成本系数起阻碍作用,直接收益系数无影响,协同收益分配系数与资源共享演化稳定状态呈倒U型关系.本文研究内容为促进分布式资源共享,加速未来云制造模式下产业创新研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迈阿密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 绘制高精度的人均农作物产量分布图; 计算水资源高效利用条件下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 对不同农业投入水平和食物消费水平组合下的地球人口承载力进行超远期情景分析。按经济产量干重计量, 通过计算得出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为60.39 亿 t, 加上现有耕地的农作物产量和增产潜力以及跨流域调水垦荒的农作物生产潜力, 全球最大可持续农作物产量为160.15 亿 t, 是目前全球农作物产量的3.09倍; 在中投入和中消费情景下, 2100年全球可承载121.1亿人口, 是当前全球总人口的1.60倍。为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增加农业投入, 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同时加强国际农业合作交流, 加快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