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皮肤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法,对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和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体表9个部位皮肤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者皮肤基本结构与其他无尾两栖类相似,由表皮和真皮组成,但是各部位皮肤薄厚存在差异.分布于真皮疏松层的皮肤腺包括粘液腺和颗粒腺,2者粘液腺的分布范围没有差别,只在腺体数量和大小上存在不同;颗粒腺的分布范围存在种间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机制下物种间的差别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湖北侧褶蛙与黑斑侧褶蛙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湖北侧褶蛙(Pelophylax hubeiensisi)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mgromaculata)的消化道、心脏、肌肉、脾脏、肾脏、脑、肝脏、生殖腺、晶体和肺等10种组织中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物酶(POX)等5种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并讨论了5种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遗传基础。结果显示,两种蛙的POX、MDH、ADH同工酶表现明显的遗传相似性;EST、LDH同工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金线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金线侧褶蛙成体的8个主要形态指标和雌体的怀卵量.结果表明。各形态指标均与体长呈正相关,金线侧褶蛙雌体的体长和体重均显大于雄体.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只有雄体的鼓膜径显大于雌体.而头长、头宽、眼径、前肢长和后肢长不存在明显的两性差异.雌蛙怀卵量与自身体重和体长成正相关.表明该蛙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4.
临汾附近两种蛙类染色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对临汾附近两种蛙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其中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4,包括12个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大于7.0)和12个小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小于6,0).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2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的二部体染色体数目为2m=26,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3对,5对大型、8对小型染色体.与北京郊区同种蛙类染色体比较,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不同地区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北京产的、杭州产的)、金线蛙福建亚科和黑斑蛙的脑、心、肝、肾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金线蛙指名亚种和金线蛙福建亚种 LHD 同工酶迁移率较一致,但是,它们的酶谱从 LDH_1—LDH_5各组分含量的多寡有区别。因此,我们认为把它们作为两个不同亚种处理较为恰当.其次,不同地区(北京相杭州)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 LDH 同工酶酶谱虽然相似,但是,北京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和杭州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在脑、肝组织中 LDH 同工酶的组份,还有一些差异.电泳图谱表现出黑斑蛙 LDH 同工酶 LDH_1、LDH_2、LDH_3、LDH_4与金线蛙的相比,都明显地具有较小的迁移率。  相似文献   

6.
稻-蛙种养是一种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筛选高效低毒农药,优化稻-蛙种养体系,为农药的合理使用与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测定了6种农药对农田常见的黑斑侧褶蛙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在水温(25±1)℃条件下施毒96 h后,对黑斑侧褶蛙的毒害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阿维菌素、戊唑醇、毒死蜱、氰氟草酯、吡虫啉和噻虫嗪;以稻田常用农药吡虫啉和戊唑醇为实验试剂进行生长毒性实验后发现,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随着这2种农药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缓,表明这2种农药在黑斑侧褶蛙体内有一定的蓄积作用,短时间就可以对蛙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同天数及不同浓度的染毒组都可以激活黑斑侧褶蛙体内的氧化应激机制,低浓度吡虫啉和戊唑醇处理后,黑斑侧褶蛙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升高2种农药浓度,该抑制现象更为显著,机体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防御系统被破坏,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引起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交联聚合,产生毒害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稻-蛙综合种养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对六盘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两栖动物标本80余只,经鉴定并结合文献记载,六盘山保护区分布有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71.4%.其中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种群数量不足3万只,已处在濒危状态,花背蟾蜍(Bufo minshanicu)、岷山蟾蜍(Pseudepidalea raddei)及中国林蛙(Rena chensinesis)为保护区优势种,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在保护区十分罕见,恐已绝迹.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3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6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42.9%,广布种2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28.6%,无东洋界物种,这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宁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动物群相一致.针对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科研及具体实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侧褶蛙及阿尔泰林蛙的核型、C-带、银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刚  徐宁 《贵州科学》2004,22(3):54-57
本文报道了产于新疆伊犁的湖侧褶蛙(Pelophylaxridibunda)及阿尔泰地区的阿尔泰林蛙(Ranaaftaica)的核型、C-带、银带。产于中欧的湖侧褶蛙的第8、11号染色体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而且几乎每条染色体都有端粒区C 带,在一些染色体上还有居间区C带;而产于新疆伊犁河谷的湖侧褶蛙的第8号染色体是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1号染色体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只有着丝粒区C-带,没有端粒区和居间区C-带。本文认为这种染色体核型上的差异是同种不同地域种群的染色体多态现象。阿尔泰林蛙与田野林蛙的第6号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本文认为两者同是欧洲林蛙群2n=26与亚洲2n=24的林蛙群的过渡种类。  相似文献   

9.
研究记录了三清山两栖纲动物2目7科24种,是江西省两栖纲动物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小棘蛙、九龙棘蛙是江西省的新纪录,无斑肥螈在江西省的分布得到了证实,树蛙科、姬蛙科和蛙科种类颇为丰富.棘胸蛙组3种均分布于三清山;黑斑侧褶蛙、泽蛙、花臭蛙、棘胸蛙和中华大蟾蜍为优势种群;垂直分布特点明显,低海拔物种数量较多,随海拔升高,物种数量减少.中国特有动物13种;虎纹蛙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4种,近危(NT)物种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成分占据绝对优势,东洋界成分仅由华中区成分及华中华南区共有成分组成,没有华南区成分.华中区成分和本区中国特有种均属南中国型.南中国型在该区出现频率高达58.3%,表明该区仍为其优势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描记采于云南省文山市的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以采集地市名命名文山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wenshanensis Li,Yang,Li et Chen sp.nov.).新种体侧分布有3行纵列圆斑,口亚下位,与分布于相邻的砚山县体侧布满不成纵列行的斑点,口亚上位的麻花金线鲃(S.maculatus Li 2000)可明显区别;新种体侧有3行黑色圆斑,侧线鳞67~72,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后,背鳍前长为体长的55.65%~59.50%,与体中有6~8个黑色圆斑,侧线鳞74~88,背鳍前长为体长的47.10%~53.70%,同为红河水系的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 Pan et al 2013)亦可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