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针灸穴位三维仿真解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人体定穴真实标本的断面切割、计算机三维重构方法研究穴位的仿真形态解剖结构,提供穴位的相关三维仿真精细形态图象资料.结果建立了人体标定穴位后的逐层断面解剖图片库(3 022张),建立了穴位三维仿真软件,研究了中脘、风池等部分穴位断面的仿真重构切面结构,为穴位断面图像处理提供了较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消除人体穴位的阻抗信号特征集中存在的冗余和不相关分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人体穴位阻抗特征子集选择与优化算法.通过分析穴位阻抗信号的自回归(AR)模型谱图建立了穴位原始特征样本集,利用类内-类间距离判据构造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并改进遗传算法的特征优化算子.经人体穴位的电阻抗特征选择与优化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和适应度稳定,在不增加原始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少分类识别的特征数和提高信号识别的准确率,且将穴位阻抗特征的平均状态辨识率提高9%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非专业人群寻找穴位难、不准确、不易操作等难题,设计了一种以SPCE061A为核心MCU(Micro Control Unit)的简易人体穴位识别治疗仪。给出了系统结构和实现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原理的新型穴位检测方法,并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穴位识别结果的影响。通过人体穴位检测实验表明,本系统的穴位与非穴位正确识别率可分别达到95%和98%以上,且输出频率可调、波形可变的脉冲电压可达到模拟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与传统找穴位方法相比,该方案具有操作简单、功耗低、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针灸穴位识别与训练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如何用客观、量化的方法识别穴位一直是中医教学与实践中的难点,该文研究了基于ZigBee无线通信协议的一套人体穴位识别与训练系统,用单片机扫描标准针灸模型上的相应穴位点的开关量信号,按行列标识编码后,经zigBee组成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用VB编制数据接收与管理程序,使得穴位的识别、训练和考核更加直观规范、客观准确.系统可广泛用于中医教学与实践中,有利于促进中医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能的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调强的正是在气动态下对人体经洛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  相似文献   

6.
穴位探测仪     
穴位探测仪是用于探测人体经络穴位和病患敏感点的穴位的。 现有的穴位探测仪的设计,均是以人体电阻作为探测仅电路结构的一部分,而人体电阻因人或因病而异,且差别较大,以至探穴灵敏度不高;加之现有穴位探测仪多采用脉冲波,并迭加有交流波形的电流,而人体电阻率是随所加电压大小而变,这与随时间面变的脉冲波的电压值不一致,其结果势必造成探穴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服红景天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因高原清气不足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失眠患者,口服红景天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结果:痊愈74例,显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口服红景天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因高原清气不足失眠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人体经络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为假说和探索有关经络系统的物理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物理学的应用,人体内部各脏器,各种生理回路以及神经纤维都可以认为是广义振子,都是电磁波的发射源,于是在人体内无数不同频率的发射源,形成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由于人体的皮肤,骨赂等形成的反射界面,在人体内造成稳定的电磁驻波,形成三维的干涉图析。干涉图要的“脊”和“结”即为经络和穴位,尽管是初步探索,但许多现象都能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构建了穴位网的实证系统,并且对其统计性质——度分布、点强度分布、项目度分布、项目尺度分布等进行研究,从中得知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在针灸处方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穴位网快速划分群落的研究,发现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穴位网可划分为3个群落,而且群落结构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各区域中经脉间彼此合作,针灸处方满足就近取穴的原则,这就为从整体上把握穴位针灸治疗疾病的特征、探寻新的针灸处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辩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的呼吸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强调的正是在气功态下对人体经络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谓“经络通,百病消”。采用显微摄相机、MCIMPS系列微循环图象处理及多参数测量系统,连续三年对坚持练郭林新气功的数十名患者进行微循环参数和血液粘度的跟踪检测。自1995年起又增加了用JXT-2经络穴位图示诊断仪同时检测上述患者的经络V-A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望对郭林新气功疗效检测提供可靠的定量判据,从而为人体生命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整合发展态势愈加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引领医学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学的先导学科,针灸器具和技术的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中医针灸现代化的关键。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研发看整合针灸医学的发展趋势,“古术新知”的核心就是用现代科技知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针灸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研究证实,针灸通过体表刺激将信息传输到人体,在脑内整合处理,进而输出指令,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整体功能,达到改善机体状态、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神经调控技术风头正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6年开展一项名为“刺激周围神经治疗疾病”的计划,该计划类似于电针疗法。本文就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针灸与脑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特征总结,从神经调控角度阐释针灸的效应机制。理解针刺调节中枢及外周运行机制,将对针灸神经调控技术的人工智能化研发具有重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立足当前中医、针灸理论建设与临床发展实际,分析了针灸、中药内服理论与方法的差异及二者结合的优势。分析表明,针灸和中药内服在切入方式、效应机理、辨治视角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二者联合应用能补充彼此之不足,具有较大临床优势;药物外治法是针药结合的重要研究向度。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针灸的学术传统,认为由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条件,针灸传统一直在不断变化。秦汉时期,针灸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实用,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金元时期,由于儒家理论的影响而变得死板固化;民国以来,科学化是针灸的主要学术思潮;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针灸又回到了金元的传统。临床针灸医生则一般采用中西医兼用。西方有科学针灸和传统针灸两个不同方向的流派,分别实践着自己的理论。无论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针灸的学术形态都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医研究是一个“从临床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回归临床的循环。作为中医体系一大分支“针刺”,深入研究的前提即是其相对明确的疗效。通过梳理“针刺治疗便秘”的成功案例研究,结合临床科研经验,分析了现代针刺的研究思路。中医疗效来源于大量临床经验,因此临床疗效观察大多作为针刺临床科研第一步,初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穴方优化选择,得到疗效最好,临床最容易操作的规范化治疗方案。进一步采用与安慰剂对照的优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证明针刺的净治疗效应;针对不同类型疾病,可选择与“金标准治疗”对照的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针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灸疗效得到世界公认,但如何传承数千年针灸的治疗经验和标准化针灸刺激手法,尤其是临床上如何确定有效的针灸刺激量,成为针灸研究、应用,乃至向世界传播的难题。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和针刺得气的现代研究进展,思考了得气理论的意义,并提出得气是针灸取得最佳疗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针灸治疗作用及评价针灸疗效时,得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的见解。针灸临床试验应进一步纳入得气的客观量化评价体系,科学地探索得气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阐明得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心身医学起源与发展历史,概述现代医学心身疾病治疗现状,阐明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心理因素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现有心身治疗手段仍存在很大局限。回顾了中医学中的心身医学理念及特色,指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自始至终秉承了心身合一的思想,五行针灸便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代表性针灸学派。梳理了对五行针灸这一自然疗愈针灸学派的的源流、传承及诊疗特色。基于现代心理学回归东方这一背景,展望了五行针灸未来的发展。指出东西方两种文化必然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五行针灸这一源于中国的心身疗愈方法定会与蓬勃发展的心身医学一道携手前行,更深入、更有效地帮助受心身疾病困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医传统医疗方法结合现代物理治疗方法,对梅花针加艾灸、手法结合理疗,综合治疗踝关节扭伤50例进行报道,以期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包括针灸和艾灸.针刺又分为刺入人体内的针灸和不刺入人体内的梅花针(又称为皮肤针).笔者发明研制的梅花针艾灸器(梅花针磁疗艾灸器)是根据中医理论,将针刺、艾灸(磁疗)相结合的实用新型的针灸器具,有温经通络、补气助阳、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的梅花针艾灸器产品已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