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龙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na et J.Sun)属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为云南特有的大型合轴丛生竹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竹种。巨龙竹具有秆形通直和弯曲两个类型。作者对巨龙竹及其变异类型的生物学特性、形态解剖学特性、RAPD分  相似文献   

2.
使用LiCl/DMSO溶剂体系对巨龙竹粉进行溶解、再生处理后,以二氧六环为溶剂提取木质素,并通过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提取组分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LiCl/DMSO溶解、再生处理可使竹材木质素溶出率从6.1%提高到9.6%,纯度从82.5%提高到89.4%,碳水化合物含量由15.8%减少到9.2%;从LiCl/DMSO处理竹粉与原始竹粉中提取的均为禾本科木质素,其分子结构单元以β-O-4′(芳基醚键)和β-β′(树脂醇单元)结构为主.该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巨龙竹木质素组分的分离效果,同时不会明显破坏竹材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文化,指出了竹文化贯穿傣族的衣食住行之中,并以其典型性、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受到关注;同时,提出了加强竹文化研究;保护珍稀竹林;开发竹食品及竹制品;开设"竹文化节"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竹不仅影响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白族人民的的精神生活。白族的竹民俗文化、竹宗教信仰、竹人格魅力、竹文学艺术、竹绘画艺术和竹园林艺术共同构成了白族竹文化的精神层面。对其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将为大理白族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竹类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我国竹子的种质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群落多样性以及竹文化多样性,阐述了竹类资源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我国竹类多样性保护利用策略,为我国竹类资源多样性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巨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自199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公安信息化工作,开发了30多个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涵盖了公安机关各个职能部门。根据金盾工程的总体目标,公司研究开发了“巨龙公安综合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都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在福建、江苏等省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系统还先后被列为公安部2001年度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重大项目、科技部2002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和国家计委2002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总体框架巨龙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可抽象为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集成材家具取材于竹材资源,不依赖于木材资源。我国竹材资源丰富,全竹家具市场广阔,发挥竹材资源优势,开发竹集成材家具可以缓解木材资源紧张、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竹材的工业化高效利用及满足家具市场的需求。如何开发和发展竹集成材家具,是目前中国家具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1 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特点、造型、结构、生产工艺等进行了研究,并从人体工效、家具品种、使用场所、安放形式、结构特征、表面处理、造型风格及造型线型等方面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8.
重组竹抗压与抗拉力学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慈竹制作的重组竹为研究对象,对重组竹抗压与抗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重组竹与落叶松等6种木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组竹顺纹抗拉强度为248.15 MPa,顺纹抗压强度129.17 MPa,稳定性能较好。通过与落叶松、云杉等木材比较发现,重组竹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较高,纵向与横向抗压强度差异较小,EL/ET比值小,不同方向的泊松比和强重比也有差别。重组竹的横纹抗压过程分为3个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最后发生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9.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学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理清秦岭地区大熊猫最集中分布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陕西周至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和分布区域。方法采用常规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室内标本鉴定、查阅有关标本室的标本及文献资料考证,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这两个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3属、5种,其中巴山木竹Bashaniafargesii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 inlingensis为该区域内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结论在这两个保护区内,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主食竹种,龙头竹Fargesia dracocephala和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次之。为进一步研究大熊猫主食竹种提供了基本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麻将凉席的竹块缺陷人工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容易疲劳、判断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对大样本的竹块缺陷种类及缺陷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竹块缺陷自动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和Canny边缘检测等算法实现竹块轮廓缺陷的检测,然后通过水平投影法实现竹块正反的识别,最终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实现竹块表面纹理缺陷的检测。识别检测结果表明,该算法稳定,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5%。研究结果可以为竹块缺陷检测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五一棚生态研究区72个产量样方中的拐棍竹单株茎高、基径、湿重和干重等数据,建立了拐棍竹单株湿重的经验公式,湿重与干重的折算公式,为研究拐棍竹地上部分的生物生产量和大熊猫的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视角下的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文化为视角,以安吉竹产业集群式创新典型个案为例,研究文化、生态与经济相协同的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展对策.弘扬竹的生态文化,汲取竹的精神价值,提升竹的生态价值,用生态致富理念促进竹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提高竹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20到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对(竹蜓)化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提出了(竹蜓)科分类的十大准则,对(竹蜓)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外地质学家高度评价和赞赏。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竹筋混凝土构件中原性主材存在的耐久性差、与混凝土黏结性能差、抗拉强度离散性大等不足,本文提出两种新型竹筋改性方法,并对采用不同改性处理方法、不同竹筋率的竹筋混凝土柱在不同偏心距的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竹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破坏均为脆性破坏,混凝土压碎破坏为相对安全的破坏形式;两种改性方法均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竹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改性以后的竹筋与混凝土之间能较好地协同工作,其变形能较好地满足平截面假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经济与文化相协同的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文化、生态与经济价值。科学培育与合理开发利用毛竹,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创造和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是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问题。研究文化、生态与经济相协同的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战略模式,用生态致富理念促进竹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提高竹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用热模成型的方法制备竹屑粉酚醛树脂(PF)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屑粉/PF复合材料中的竹屑粉含量和粒度对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控制竹屑粉的粒度和分散度能使竹屑粉/PF复合材料取得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竹类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文首先介绍山东省的自然环境状况,竹类资源在山东省的历史和现状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山东省来说,竹子利用的研究方向和利用方法,以期为竹类植物的生态与进化、引种与栽培、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拐棍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秦自生等四川师范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竹子研究汇刊1993,12(1):6~17拐棍竹(Fargesiarobusta)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之一,仅产于我国四川西部中山地带。作者在该竹种分布中心─—卧龙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对拐棍竹的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竹锚杆和木框架梁的支护作用进行分析,运用Midas GTS/NX软件对竹锚杆—木框架梁支护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竹锚杆的轴力、剪力、弯矩以及木框架梁的弯矩。最后分析了有无竹锚杆—木框架梁支护的边坡对边坡安全系数和边坡塑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锚杆–木框架梁对黏性土边坡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不会在黏性土边坡中产生潜在的滑动面,从而导致边坡发生滑动。没有竹锚杆—木框架梁支护的边坡安全系数为1.05,而有竹锚杆—木框架梁支护的边坡安全系数为1.51,竹锚杆—木框架梁对边坡的能够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有利于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初步研究了湘西南苗瑶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竹于种类、竹材特性以及利用竹类制作生活、生产器具和竹类产物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