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特别是围绕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尚有争议。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以犯罪论处。"这一方面在立法上承认有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确认其为共同犯罪,这与现实情况及共同犯罪的法理极不相称。然而,如果结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共同过失正犯、过失教唆犯等共同过失行为有成立的依据,符合共同犯罪的主客观要件;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应按照他们各自的主观罪过来认定他们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张敏发 《科技信息》2007,3(24):404-406
关于过失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在理论界有很大争议,肯定说和否定说各执一词。本文在肯定过失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的立场上,探讨共同过失犯罪中的共同注意义务的两个问题:一是共同注意义务的意识传递;二是信赖原则在共同注意义务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在国内外刑法界都争议颇丰,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肯定说,否定说和限定肯定说三种观点。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承认过失共同犯罪,并从史论、比较法,刑法理论和实践以及立法的角度来分析其成立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并肯定承认过失共同犯罪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论过失共同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失犯罪能否构成共同犯罪,国内外刑法学界对此争议颇多。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说认为各个共同犯罪人之间主观上应当是故意的,而不可能存在过失,过失共同犯罪通常被认为是难以成立的。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过失共同犯罪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处理中,仍坚持传统的旧过失论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现处于主流地位的新过失论,以期正确处理交通事故;我们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不应承认所谓的共同过失犯罪、过失教唆犯以及监督过失。在人来人往的地点和时间,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与遗弃罪的想像竞合;在人迹稀少的地点和时间,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均只需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刑即可。  相似文献   

6.
共同过失行为能否构成共同犯罪,国内外的理论有肯定说、否定说和限定肯定说三种主张。本文站在限定肯定说的立场,对理论界学术观点进行评论,提出共同过失正犯的概念,进而提出成立过失正犯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注意义务是犯罪过失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过失犯罪成立与否的重要条件是行为人是否具有注意义务,过失犯罪的本质在于具有注意义务的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在注意义务中,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注意义务的内容、产生的理论渊源、注意义务在过失犯罪中的运用以及违反注意义务如何判定等相关理论进行探讨,期待为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和为司法机关在实践中正确地认定犯罪过失和处理过失犯罪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尴尬思过失共同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潇筱 《科技资讯》2009,(24):210-211
过失共同犯罪是立法与司法的一个结,立法是明确规定共同犯罪的含义,将过失共同犯罪拒之门外的,然而,司法实践却让立法遭遇了尴尬。其实现实中的一些案例事实上已经运用了部分过失共同犯罪的理论,承认过失共同犯罪也是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的。本文主要站在限制肯定说的基础上,就过失共同犯罪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五条第二款是有关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规定。该规定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共同过失犯罪纳入了共同犯罪的范畴,开创了过失共同犯罪的先河,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发起了挑战。鉴于此,笔者将以我国刑法理论为立足点,对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问题进行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在过失犯罪中,行为人在内心上往往是反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之所以要对之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行为人在具有意志自由的基础上违背了注意义务,做出有害行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害结果。因此,具有意志自由和违背注意义务就是过失犯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  相似文献   

11.
犯罪过失是犯罪的主观要件 ,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注意的缺陷是犯罪过失产生的心理基础 ,而注意是心理资源对行为及对象的集中和聚焦 ,它不仅仅表现为疏忽大意和轻信 ,它应当是心理的连续体。依据注意缺陷的程度可以为量刑提供帮助 ,并可借助注意加工的机制来预防犯罪过失。注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引入注意的分析对丰富和深化犯罪过失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陆法系对属于违法性阻却事由的错误的假想防卫及其过当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理论和激烈的争论,属于事实错误的假想防卫只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而行为人对其过当部分也正如对防卫过当一样不可能存在故意。  相似文献   

13.
渎职罪主要表现为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两种行为形式,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的认定事实上决定了玩忽职守型渎职罪的罪过形式。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只能由过失,而不能由故意构成,否则会违反矛盾律、充足理由律及复合命题推理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4.
对合犯在大陆刑法中属于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在将此概念引入我国刑法理论时,却与我国的共犯理论产生了冲突。因此,有必要跳出我国刑法中的共犯理论体系,将包括对合犯在内的具有对合关系的一类特殊的犯罪即对合犯罪单独归类进行探讨。在犯罪构成上,对合犯罪具有犯罪客体同一性、客观对合性、主体依存性及主观对应性等特征。对合行为在我国刑法中主要表现为买卖行为、渎职、失职行为与一定违法行为间的对合行为及其他对合行为。对于对舍犯罪的处罚主要有对合双方行为都是犯罪和仅对合一方行为构成犯罪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吸收国内共同犯罪理论中的观点,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原因力说"进行了进一步修正,认为:"通说"主张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不仅无法实现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更违背了法律的公平价值;在共同犯罪中止"有效性"的认定上,原则上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立场,并区别对待不同的犯罪类型和各个犯罪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例外情况下,对主观方面的认定要求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16.
与国外的相关刑事立法相比较,我国《刑法》第330条关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一是犯罪对象仅仅限于甲类传染病,范围过窄,导致法条虚置;二是对该罪客体、主体的规定不科学;三是将传播传染病主观要件仅仅局限在过失上。为了抗制“非典”或类似于“非典”的传染病爆发时相伴随的犯罪,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相关刑事立法对《刑法》第330条的内容通过立法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17.
侵权行为法上的故意、过失及重大过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意与过失的二元区分构成了民法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框架.与故意相比,过失的判断标准是客观化的,是指没有尽到一个合理谨慎的人所能尽到的注意.虽然并不存在专门针对重大过失而定的一般规则,但重大过失在侵权法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过失相抵规则在侵权行为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责任自负原则和公平公正原则.在深入分析过失相抵规则传统方法的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此外,对经济分析法在过失相抵规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不适应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