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二十一世纪生态民族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结果。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生态民族学是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中国的生态民族学应具有更开阔物视野及同的认识。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不是局部问题,而具有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部各民族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使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是我国具有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特性的地缘政治环境,其旅游安全管理应有别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文章从非传统安全理论入手,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在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安全中的表现、成因和影响机制,从预警、危机管理、安全体系构建和区域安全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民族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民族群体与其自然环境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民族生态学构建了有用的框架来分析与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管理利用、社区发展等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和实践人与环境,民族与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理念.在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民族生态学视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观照生态网络运行中的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从实践角度而言,民族生态学理论方法能正确认识西部地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助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西部的经济基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川西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性和原始性。川西民族地区聚居着大量藏羌等少数民族,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广阔。川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不能走传统的老路,旅游开发务必考虑到生态问题和文化保护问题,要把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主,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川西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是西北民族学院建院45周年。这所丝绸之路上的高等民族学府、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45年来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培养了数万名专业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乡土知识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具有很高的环境教育价值。如民歌民谣可以陶冶学生的环境情操;地方风物传说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人类起源神话可以使学生感悟自然之恩;民间信仰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生产生活过程中环境保护习俗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历史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加家乡环境建设等。开发富含乡土知识的校本课程可以为环境教育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提供较为开阔的田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于 1 998年底正式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 999年又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给西部旅游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政策机遇。发展旅游业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经济等方面出现繁荣景象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生态及人文环境 ,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章认为 ,西部地区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在充分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确保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保护与抢救民族文物要与实地调查及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对这一工作的理论指导可借助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民族生态学的概念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族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生态文化问题,而"狭义民族生态学"则是把生态文化看成是生态人类学的另一种表述。"狭义民族生态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擅长于对传统知识的研究。民族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需要民族生态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国家公园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自然区域建立,向人类传递自然文化生态系统的各种知识。纵观全球成功的国家公园,大多数都将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与文化结合起来。该现象背后诸多因素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可忽视。从全球代表性国家公园发展特点可看出,只有将国家公园自然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建立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均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需借鉴全球成功国家公园的经验,发展和挖掘国家公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江苗寨是贵州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迅速的村寨类旅游景点之一。旅游经济发展为村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成为西江苗寨经济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诱因。研究结合现有文献基础上,选取西江8个主体自然村寨为田野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田野观察等方法对变迁指标进行搜集,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探求西江苗寨生计、消费、文化传承3个方面的变迁状况;并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探寻各自然寨基于区位条件差异而产生的分层现象。研究成果对指导民族地区村落文化保护、解决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民族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分析古代新疆经济文化区的划分及其属性,指出古代新疆的自然环境衍生出农耕-游牧的农牧二元经济区模式,由此产生历史上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立。绿洲民族的特性使其深受游牧民族的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属性。认为这对该地区的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是人类社会创造物质生活的摇篮 ,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环境 ,它除了能为人们遮风避雨 ,安居乐业之外 ,还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由于建筑物是稳定的实体形象 ,不能随意搬动 ,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的山川地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建材储备等诸多因素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 ,因地取材 ,才能做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白族民居顺应自然、师法自然 ,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 ,从而创造了绚丽精致 ,绰约多姿的最具有人性化魅力的建筑风格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并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这一资源,将会造福于民族区域的人民。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雷山西江就是通过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利用,既促进了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又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区域内原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成为民族文化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如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世界人才竞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三项措施,以促使人才脱颖而出,振兴民族教育,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化事业。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针对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保护的数字水印算法几乎没有,而实际情况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民族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性抢救必须进行数字化,但数字化之后带来的产品内容安全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影响了数字化产品的进一步开放、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本文从数字水印技术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的特点,探讨各种不同数字水印技术在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环境剧变、文化断裂与伊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繁衍的过程,是一种环境适应和自身发展的过程.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文化,文化是人地关系的一种结果和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人群生存的地理环境剧变,传统文化骤断,可能导致该人群的心理孤独和精神蜕变,进而出现"伊克综合症".快速城市化过程则会加重伊克效应.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和改革开放之后,先后经历了文化突变和地理环境的剧烈变迁,如今又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大量社会现象表明,中国部分人群出现了伊克化的不良征兆.如果不能及早认识伊克化的严重后果并考虑应对策略,则伊克化过程将与城市化过程一起,诱发中国社会的畸形成长以及地理空间上的病态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