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将拟对数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的透过曲线计算式应用于处理包含流体对流、可吸附组分向颗粒表面的传质、在颗粒孔隙内的扩散以及在粒内吸附位的吸附解吸过程等的复杂固定床模型,其所给出的透过曲线精确地逼近精确解.在计算该复杂模型的透过曲线时.精确解所耗计算机时比作者提出的计算方法有时甚至大千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小颗粒固定床吸附器中的液体轴向扩散系数,提出轴向扩散系数与颗粒大小和流速的关联式,证明了有吸附存在时该关联式仍然适用.说明了小颗粒低流速时轴向扩散对传递过程的影响不可随意忽略,尤其在吸附作用较弱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径向流吸附器的传质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单组分吸附的理论模型,并对CO_2吸附穿透曲线进行了求解与实测,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此方法用于求取径向流吸附器的穿透曲线是合适的,而且也易推广至其它气体的吸附净化,只需给出有关组分的吸附数据即可。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热流密度下CPL蒸发器多孔芯内相变工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所采用的是加入了非饱和传热传质段的三层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多孔芯内液相含量的变化十分明显,为将多孔芯的汽液相变区处理为非饱和多孔区提供了充分依据.当热流密度增加时,非饱和区域的厚度开始变薄,且在热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干饱和区域的出现对整个多孔芯的传热传质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固定床反应器应用广泛,固定床传递过程的研究中,固/气传质、传热系数是二个重要的基本参数。本文介绍了固定床反应器固/气传质、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方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立式径向流吸附器吸附层内CO2和H2O竞相吸附的传热传质规律,基于已有的氧化铝和分子筛的CO2和H2O的吸附实验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吸附层的CO2和H2O的二元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吸附层内CO2和H2O竞相吸附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分析了流动均匀性和吸附性能的关系,同时对比了4种结构吸附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流动均匀性是反映吸附器内流场分布的参数,与吸附性能变化规律相近,且可侧面反映立式径向流吸附器的吸附剂利用率和吸附性能;向心Z型的吸附器其CO2与H2O穿透区域不同,其他3种结构的CO2与H2O穿透区域相同;向心π型的吸附器其CO2穿透区域和主要吸附区域为进气侧吸附层区域,其他3种结构为与进气侧相对的吸附层区域;吸附器性能方面,离心π型的性能最好,压降相对于向心...  相似文献   

7.
导出非线性平衡体系带有轴向扩散的固定床浓度分布式,以此计算的透过曲线与实验值相符。带有轴向扩散的透过曲线可先按活塞流模型计算,然后对时间坐标作一修正,校正系数可由文中导出的总传质系数式确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化学法测定了空管中的液-固传质系数,得出了无因次准数关联式,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用电化学法测定了固定床中液-固间的传质系数,并得出了准数产式jd=1.18Re^-0.505。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采用扰流色谱技术[1、2]测定传质系数的原理及计算方法,测定了正己烷、甲醇、乙酸甲酯、丙酮在氮气载气流中的传质系数和扩散系数,并研究了温度、载气流速和搅拌各种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0.
萃取动力学研究中组分传质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两液相体系在确定的恒界面池内进行了革、碘和醋酸的传质实验,计算了它们各自的传质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宜的传质系数关联式,得到了所研究萃取体系中有关组分的传质系数。羟肟萃铜体系的计算结果与其它文献值基本吻合,从而说明这一实验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固定床上氯苯气体的吸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氯苯气体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过程。对不同温度下氯苯在活性炭中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测定,并用过热蒸气对活性炭吸附的氯苯进行了脱附回收。采用线性平衡吸附体系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了活性炭吸附氯苯的总传质系数和吸附带长度。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升高时,总传质系数减小,吸附带长度增大。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穿透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120℃恒温条件下,在活性焦固定床上测定SO2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吸附穿透曲线。采用Langmuir吸附方程拟合,得出饱和吸附量qm=0.072 g/g和Langmuir常数K=0.629 m3/g。根据穿透曲线的形状分析传质机制,建立了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预测其他条件下的穿透曲线。  相似文献   

13.
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分析及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化学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剂颗粒之间以及整个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强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分析比较了两种用于化学吸附制冷的典型吸附床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金属氢化物反应器内吸氢过程的热质传递特性,建立了圆柱形反应器的二维多物理场模型.新建立的模型考虑了换热流体流速与温度变化对反应器吸氢过程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V3.5a软件来求解,并探讨了一些重要参数变化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近换热管壁处的氢化物床的温度较低,吸氢反应更快,换热流体入口附近床层的吸氢反应比出口附近的快;减小氢化物床层与换热管壁面之间的接触热阻和增加氢化物床层有效导热系数都可以增强换热效果,从而加快吸氢反应,当接触热阻从0.002 m2·K/W减小到0.0005m2 ·K/W时,吸氢反应时间大约缩短了15.5%;采用强化换热措施可以减少吸氢反应时间,提高反应器平均功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C8芳烃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在严格分析系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混合池模型。该模型采用了等效连续逆流移动吸附建模方法,并考虑了床层轴向返混。根据装置操作条件,采用了液固吸附线性传质推动力模型和线性吸附等温线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亲和层析过程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应用非平衡热力学唯象理论,分析了该过程中温度场、化学势场及重力场等各种场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各自场内不同分量之间的协同关系.得到了亲和层析过程的总熵变表达式,多场协同条件下质量通量和热量通量的唯象表达式以及相应的传质和传热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场的存在,维持了体系的非平衡状态、保证了锥形床的稳定操作,避免了柱子堵塞及压密化.上流锥形床亲和层析在多场协同下,其传质、传热以及吸附反应相互影响,过程的最终传递方向将取决于各场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吸附容量大的884(?)树脂,考察柠檬酸与草酸在该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用微分床测定草酸存在下柠檬酸吸附和解吸过程的总传质系数。用显式差分法解以总传质系数表征的动力学过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草酸有较大的竞争吸附性,且因草酸存在,柠檬酸吸附过程的总传质系数比纯柠檬酸溶液的为小,解吸过程的总传质系数则比纯柠檬酸溶液的大。过程数学模型理论透过曲线与柠檬酸纯溶液,柠檬酸与草酸混合液及发酵液的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建立的固定床吸附模型以固体表面扩散为基础 ,同时考虑吸附剂颗粒内外扩散阻力、床层轴向弥散、非线性吸附平衡和吸附剂形状的影响 .应用非矩阵法构造了权函数分别为W (x) =1和W(x) =1-x ,最大配置点数为 2 0 ,适用于非对称性问题的正交配置表 .应用正交配置法求解吸附数学模型 ,并利用文献数值解和文献实验数据检验数值模拟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