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探索双螺杆挤压红薯全粉复配营养米工艺中不同螺杆转速、挤压糊化温度、水分含量对系统压力的影响,以期为红薯米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合红薯米质构特性中咀嚼感,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压力随螺杆转速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复降低,咀嚼感随螺杆转速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压力和咀嚼感均随挤压糊化温度升高而升高,随水分含量升高而降低。对于压力,水分含量的影响最大,挤压糊化温度次之,螺杆转速影响最小;对于咀嚼感,螺杆转速影响最大,水分含量次之,挤压糊化温度影响最小。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螺杆转速145 r/min、挤压糊化温度125℃、水分含量29%时,红薯米咀嚼感最好、压力最小,此结果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泥浆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模型,研究了混凝土徐变发生的几种机理,揭示了徐变的生是由于混凝土在持载作用下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运动以及与外界环境发生水分交换而引起的.考虑环境温度升高加快了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和水分的蒸发速率,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加快,收缩减小,因而徐变减少;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降低了水泥浆中水的粘滞性,又增加了混凝土的徐变.研究中采用了国外学者的试验图表,分析了环境温度升高时混凝土徐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早期短时间暴露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有利于降低徐变,而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70℃)的混凝土的徐变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朱杰  王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4):5757-5763
采用自行研制的冻胀融沉试验系统,对淮南弱膨胀土进行不同含水率、冷端温度等条件下的室内冻胀和融沉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冻胀率随含水率、冷端温度和干密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随着含盐率的增加,冻胀率呈现减小的趋势,冻胀率与时间关系的可用指数函数y=a(1-e~(-bt))描述。通过温度和水分变化规律可知,距离冷端越远,温度下降速率越慢,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长。土体冻结深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且与温度场发展规律一致。由于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使冻结区的含水率普遍大于初始含水率,而未冻区含水率则小于初始含水率,在冻结缘附近含水率达到最大,水分在此处集聚形成分凝冰夹层。另外,融沉试验的结果说明了土体融沉量会随含水率升高和温度降低而增大,由各级荷载下的融沉量确定融沉系数和体积压缩系数,为冻土沉降计算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生物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热稳定性,分析了该混合燃料在不同的存储温度和存储时间下组分物化性质的变化,并测试了存储前后该混合燃料的黏度、水分含量、酸度、平均分子质量等理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存储温度为80℃,存储时间为180 h时,样品的含水量小于0.7%;黏度随存储温度的升高和存储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利用FT...  相似文献   

5.
采用长链脂肪醇和短链醇复配,制成W/O乳液体系,制备了一种新型水分蒸发抑制剂.探讨了影响乳液抑制水分蒸发性能的各项因素,如温度、浓度、时间、杂质等,并对乳液体系的抑制水分蒸发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均相体系相对比,非均相-乳液体系可提升抑制水分蒸发的效果,并且该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抗杂质和抗温度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荒漠沙蜥能量代谢、呼吸和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能量代谢、呼吸和水分蒸发的影响.荒漠沙蜥的耗氧量(mg/g·h)log(?)和实验温度 X 之间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 log(?)=-1.037+0.028x,r=0.9980.相关非常显著(P<0.01),即随实验温度的升高,其耗氧量也随之增加.荒漠沙蜥的呼吸为非连续性呼吸,即通气期和非通气期相交替.在通气期,每分钟的呼吸率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实验温度升高时,荒漠沙蜥的水分蒸发量也明显增加.22℃时的水分蒸发量为0.48mg/g·h,当实验温度升为45℃时,水分蒸发量则增至4.36mg/g·h.  相似文献   

7.
油炸时间及温度对方便面水分及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方便面的水分含量及含油量是影响方便面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了油炸时间和温度对方便面水分含量及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炸时间越长、油炸温度越高,面饼失水程度越大,含油量越高.说明油炸时间和温度对面饼中水分含量及含油量的影响是相互关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合成纤维和棉织物作为实验样品,对纤维织物的表面接触干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干燥温度下的纤维织物表面温度与干基含水率变化曲线,以及各织物随时间的失重情况对比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表面接触干燥过程中,织物温度将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分别为预热升温阶段、水分气化降温阶段、温度回升阶段和恒温阶段。不同种类织物各阶段时间长短有差异,织物中的水分干燥主要发生在降温干燥阶段,纤维织物表面干燥的临界含水率与加热器表面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预处理对百合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的影响,以新鲜百合为原料,探讨干燥温度、漂烫时间、漂烫温度对百合干燥产品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干燥活化能、总酚与干基的质量比、总黄酮与干基的质量比、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漂烫时间和漂烫温度的增加可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百合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0.51×10~(-10)~4.57×10~(-10)m~2/s,并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未经处理和经100℃漂烫45 s的百合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86.91 k J/mol和41.38 k J/mol。总酚与干基的质量比和总黄酮与干基的质量比随着漂烫时间及漂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漂烫时间为45 s、漂烫温度为100℃时,能有效改善干燥产品的色泽,与未处理样品相比,表面皱缩严重。百合最适宜的漂烫条件为漂烫温度100℃,漂烫时间45 s。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白玉菇的货架期,采用中短波红外线对白玉菇进行干燥,考察了干燥温度(60、70、80、90℃)和干燥功率(675、900、1 125、1 350 W)对白玉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通过7种常用的农产品干燥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干燥功率对白玉菇的干燥过程均有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干燥过程影响更大,干燥温度越高,干基含水率下降越明显。白玉菇干燥过程由内部水分扩散控制,降速阶段为主要阶段。Page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白玉菇红外干燥过程,可以用来定量描述不同干燥温度和不同干燥功率下白玉菇的红外干燥过程规律。固定干燥功率为1 125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9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2.723×10~(-9) m~2/s升高到9.088×10~(-9) m~2/s;固定干燥温度为7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功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功率从675 W增加到1 350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4.847×10~(-9) m~2/s升高到5.243×10~(-9) m~2/s。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活化能为39.45 kJ/mol。本研究旨在对白玉菇的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生产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温胁迫下藓类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高温胁迫条件下湿地匍灯藓( Plagiomnium acutum)和大羽藓(Thuidium c ymbi f olium)体内游离脯氨酸积累及其与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与水分和渗透胁迫一样能够诱导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在一定的高温胁迫强度范围内, 游离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两种藓类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处理温度的关系是一“S”形曲线, 当温度从 35  升高到 50  时,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了近 3倍.  相似文献   

12.
干燥工艺对稻谷发芽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薄层干燥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对辽宁省稻谷主要品种942进行研究。分析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初始水分、干燥时间对稻谷发芽率损失影响的规律,建立了稻谷发芽率损失回归方程,在干燥时应采用低温干燥,以保证其发芽率。利用贡献率法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关系为热风温度、初始水分、表现风速、干燥时间,为进行辽宁省稻谷深床干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第3代SY型便携式绝缘油耐压试验仪,测定在不同温度、水分和机械杂质下,绝缘油介电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能使绝缘油的击穿电压增大,当温度达到一定的时候,击穿电压开始下滑;而油中水分、机械杂质的增多,会使油液击穿电压有较明显的下降,因此在绝缘油运行前应该注意防潮、去杂。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干燥过程对垃圾热值变化的影响,本文配制了不同水分的模拟垃圾放入马弗炉内加热干燥,模拟垃圾在干燥床上的加热过程,并对干燥后的"乏垃圾"进行了工业分析、热值分析,拟合出"乏垃圾"的热值公式,获得了垃圾水分、温度及加热时间对"乏垃圾"热值的影响。通过动力学计算分别得出干燥和热解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并分析对"乏垃圾"热值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低水分垃圾在低温下干燥,"乏垃圾"的热值在水分蒸干时达到最大,而对高水分垃圾,在较高干燥温度下,热值峰值早于水分蒸干时间出现。本文成果可用来指导选择炉排-循环床复合垃圾焚烧炉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5.
绝缘油击穿电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3代SY型便携式绝缘油耐压试验仪,测定在不同温度、水分和机械杂质下,绝缘油介电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能使绝缘油的击穿电压增大.当温度达到一定的时候,击穿电压开始下滑;而油中水分、机械杂质的增多,会使油液击穿电压有较明显的下降,因此在绝缘油运行前应该注意防潮、去杂.  相似文献   

16.
固相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氧化铁的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XRD谱图表征,发现产物氧化铁的晶型与灼烧温度及灼烧时间有关,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和灼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铁的晶型从γ型向α型转变。同时讨论了温度、时间等条件对产品粒径、产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水分含量下对普通玉米淀粉进行了湿热处理,研究了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形貌、黏度、热力学性质、结晶性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玉米淀粉的颗粒外形仍保持完整,但颗粒表面出现破损,偏光十字仍存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时部分偏光十字消失;经湿热处理后,淀粉起糊温度提高,峰值黏度、终止黏度和崩解值下降,淀粉糊化过程吸热焓变减小;结晶度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的淀粉中出现A+V型结晶峰,表明形成了淀粉脂质复合物;抗性和慢消化淀粉含量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变性淀粉颗粒的糊化温度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DSC的糊化特性,结果发现酯化交联淀粉的糊化完成温度比原淀粉高,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反应pH值为8.0和9.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比原淀粉低,随反间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反应pH值为10.0和11.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变化则随反应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值从比原淀粉低上升到比原淀粉高,这些变化规律同酯化交联淀粉的反应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猪血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不同的温度与不同的时间对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和杂蛋白均呈下降趋势,但从此活性上看,猪血SOD的处理以变性温度55-65℃,变性时间为15-26min最适宜,酶纯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温度效应对非饱和土壤中湿分迁移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种条件下,对非饱和多孔土壤中温度和湿分分布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效应对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土壤持水性降低,水分含量明显降低;在周期性变化的土壤温度的作用下,土壤水分含量则呈周期性变化;土壤润湿度与温度变化幅度共同决定温度效应对土壤湿分迁移的影响程度,由温度和温度梯度引起的湿分迁移在含水量中等程度的土壤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