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传统农村社会的变迁必须注入新的要素。其中科学技术是促使传统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之一。近代尤其是现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运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说明了我国农业组织化要求产生的内在机制,着重考察了我国均衡农村社会的形成和非均衡农村社会的产生这两个方面对组织化发展的影响,说明了农业组织化的要求是农民在追求农村社会变迁中所释放出来的获利机会的必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运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说明了我国农业组织化要求产生的内在机制,着重考察了我国均衡农村社会的形成和非均衡农村社会的产生这两个方面对组织化发展的影响,说明了农业组织化的要求是农民在追求农村社会变迁中所释放出来的获利机会的必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海南乡村旅游备受关注,农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获益者,其旅游影响态度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影响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影响,结果显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评估整体比较消极,认为经济影响与社会文化影响不显著,而环境的正面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由农业社会文明向工业社会文明的转换时期。从全国范围看,这种转换在发达地区早已完成,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则远远没有完成,有的农村偏僻地区甚至尚未开始。社会转型期的人们需要面对种种社会变迁,而社会变迁从终极意义上说是文化的变迁。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在社会转型期,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变迁势所必然,而文化变迁与民族发展空间息息相关,文化变迁中存在着困惑,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为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变迁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贫困人口多集中在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农村,传统农业生产已经不能解决这些人温饱问题,乡村旅游为贵州省扶贫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文章通过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在立足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深度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同时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从而巩固扶贫开发的成果,达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产生。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化发展、资本化、政府扶持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的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国际化等机遇。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区增权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以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探讨社区增权、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实证研究,揭示社区增权的四个维度影响居民支持乡村旅游开发态度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增权是影响居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心理、社会增权正向影响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部分中介经济、社会增权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完全中介心理增权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同居民态度关系的探索性研究,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促进社区增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乡村旅游是可以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考察多个国外的乡村旅游项目,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与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系统概念,并对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绿色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契合度,对生态环境保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指标分析郴州宜章的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分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弊端,促进农村社会网络重组,全面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为社会设定价值目标和理想图景,型构人们生活于其间的全部社会生活,是近现代以来制度安排的逻辑基石。宪法制度转型是社会变迁和社会阶层多元博弈的必然结果,制度的变迁固化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变迁引致宪法制度变迁,宪法的制度变迁并非单向受动,对社会变迁具有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标准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中度失调阶段、轻度失调阶段、濒临失调阶段、勉强协调阶段、初级协调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耦合关系;1993—2016年,两者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2013年实现了由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由强至弱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就业人员数、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乡村旅游景点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乡村旅游人均花费、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数、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相似文献   

13.
陈凤 《科技信息》2009,(17):150-150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全市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接待能力增强,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成为市民近郊游主要地点。六盘水市乡村游主题是"以旅促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以水黄公路沿线和城郊周边为重点,积极扶持“农家乐”,发展乡村旅馆,利用秀丽多姿的自然风情和怡人吸引众多城里人及消夏客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村旅蒋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是可以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考察多个国外的乡村旅游项目,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与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系统概念,并对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精准扶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PRA(参与型农村调查与评估)半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深入分析五峰县、英山县、监利市和微山县等案例地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案例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和土地利用情况在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五峰、英山、监利和微山四县中土地利用的强度、功能、布局均发展迅猛,土地利用效益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总体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土地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土地利用质量.表明了乡村旅游能够正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乡村旅游和土地利用相关理论提供新的参考,为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旅游用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乡村旅游业日渐繁荣。发展乡村旅游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增长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视角,研究无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与劣势,指出产业升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沂水县院东头乡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的意义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旅游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乡村旅游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大。本文在贵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支持问题,并以镇山村为例说明贵州乡村旅游金融支持的可行性,最后给出几点思考性的结论。结合贵州金融机构分布情况,本文体现的思想是发展贵州乡村旅游应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国家财政以及民间资本、外资等为补充的金融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村旅游是三峡库区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手段.在对三峡库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以期为库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本文尝试对乡村旅游利益协调机制进行研究,为协调其既冲突又互利的关系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