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南阳凹陷地层发育的特点,运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分析边界断层的活动历史,认为断层活动在时间上经历了最弱-增强-最强的变化,在空间上活动强度最大的部位发生了迁移,同一时期不同部位活动强度差异明显,并结合沉积相的展布初步探讨了断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分析了福山凹陷西部美台断层的活动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美台断层在流沙港二期开始活动,在流沙港二期至一期,断层活动速率达到最高,此后活动性逐渐减小;在空间上,活动强度大的部位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迁移;同一时期断层的不同部位活动强度也具有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在美台断层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而在断层两端活动性相对较弱。结合区域地层总沉降速率和沉积体系分析,初步探讨了断层对凹陷沉降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在近南北向的伸展方向上,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在沙三—沙二早期,东营凹陷断层活动强烈,沙二晚期—东营期断层活动明显减弱.东营凹陷的断层在平面上、剖面上有多种不同的几何形态,组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多种形式的断块体,其组合的分布使整个东营凹陷具有南北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时空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在北西—南东向和南北向的双向伸展作用下,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分段性特点.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不仅控制着构造演化,而且控制着凹陷内的沉积演化.同一时刻,同一条断层,断层落差较大的中央部位发育了扇三角洲,而两翼落差较小的部位发育有湖相泥岩沉积;一级断层控制了凹陷沉积体系的地层厚度,二级断层控制了扇体的类型及规模,而三级断层控制了砂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对渤中凹陷古近系石南地区的构造、地层及沉积进行详细解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系统分析了古近系石南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相的控制.结果表明:石南地区由西向东依次发育近EW、NNE、EW走向的分支断层.古近系沉积演化过程中,石南断层活动强度呈"弱—增强—减弱—最强—减弱—最弱"的变化趋势;随着断层活动速率的降低,沉积相依次为扇三角洲、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等相类型.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活动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回剥法恢复盆地古沉降速率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定量分析了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的活动特征。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柏各庄断层的活动速率呈现为"弱—强—弱"的变化趋势,断层南北两部分表现为强弱交替的"翘翘板"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柏各庄断层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差异性活动不仅控制了沉降中心的发育和转移,而且对砂体分散体系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回剥法恢复盆地古沉降速率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定量分析了南堡凹陷柏各庄断层的活动特征。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柏各庄断层的活动速率呈现为"弱—强—弱"的变化趋势,断层南北两部分表现为强弱交替的"翘翘板"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柏各庄断层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差异性活动不仅控制了沉降中心的发育和转移,而且对砂体分散体系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活动断层分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地震发生在活动断层上,而断层活动不一定都发震,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段和强度。因此,把活动断层分成地震破裂段进行研究,分析断层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了解破裂段特征和分段标志,确定破坏性地震发震的构造条件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断裂是断陷盆地内构造变动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发育,也控制着油气聚散。对惠民凹陷18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该凹陷的10余条断层活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各断层的活动特征。惠民凹陷的断层发育可分为6个期次:①印支末期(T3),主要发育两条北西向逆推断层,平面上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组合;②燕山早期(J1+2),北西向断层继承性活动,活动强度弱;③燕山中、晚期(J3+K),北西向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由逆断层转变为正断层,该时期末北西向断层活动性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活动;④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Ek—Es4),为盆地转型期,北东向断层开始活动;⑤喜马拉雅早中期(Es3—Ed),北东向断层活动达到高峰,并伴随有次级北东(东)向断层的产生,为新生代惠民凹陷发育的主要时期;⑥喜马拉雅晚期(N-Q)断裂活动明显减弱,甚至消亡。各个时期的地层展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沾化凹陷断层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即在沙三早期断层活动强烈,沙三中、晚期—沙二早期断层活动变弱,沙二晚期—沙一早期断层活动又变强烈,东营早期和晚期断层活动又变弱。断层的幕式活动控制了各时期沉积地层的厚度和空间展布形态,使得沉降中心以五号桩长堤断裂带附近为起点进行顺时针迁移;断层活动的性质控制了沉积物内部的叠加方式,即张性断层活动时期以发育退积式准层序组为主,压性断层活动时期以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为主。同时,断裂的不同组合样式也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和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地洼理论,分析了处于麻城—岳阳—贵定地震带上、江汉地洼内洞庭湖东侧的洪湖—湘阴地壳断层,该断层为—地貌反差明显、走向NE15°~40°、倾角小于45°、规模较大的走滑正断层。作者在研究该断层的地质背景及发展历史、地球物理及应力场、现代活动、地壳形变等方面的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洪湖—湘阴断层与地震的关系:1)该断层属本区NNE,NE向发震构造系统;2)断层两侧盆地的沉降幅度、速率、梯度与地震紧密相关;3)断层区内地壳形变表明存在水平剪切与垂直差异运动;4)历史地震的分布规律与现代地震的发震位置反映了该区地震活动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1.
尚义-赤城断裂是燕山构造带内一条重要的地质构造分界线,形成于太古代末至早元古代,控制着区内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震分布及矿床形成。本文在卫星影像解译基础上,通过地形地貌分析、地质地貌调查对尚义-赤城断裂的最新活动迹象进行观测和研究,结合小震分布和张北震区地层结构特征归纳断裂活动现象的本质。研究表明:尚义-赤城断裂具有复杂的多期活动特征,最新活动表现为高角度逆冲/正断-左旋走滑运动特征;主体段落最新活动时代主要为中更新世,多个地段晚更新世仍有活动迹象,是张北地区活动性最强的断裂。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发现该断裂与张北6.2级地震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能是该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2.
高邮凹陷沙埝断块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沙埝断块区是由多个分散、破碎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群.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认为该区断裂构造发育,阜宁组整体呈现鼻状构造,且是断层的集中发育层,断层弧形弯曲、伴有分支,断块圈闭发育.依据典型的构造演化剖面及伸展量、伸展率和百万年内断层落差将其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划分为阜宁期断块形成、戴南期断层休眠、三垛期断层再次活动以及新近纪和第四纪构造稳定4个阶段,认为该区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性差异明显,阜宁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最大,新生代持续南降北升,有利于聚集来自南部内斜坡的油气形成油气藏,断块圈闭定型于阜宁期末.  相似文献   

13.
在文昌组和恩平组层序细分的基础上,对西江主洼主干断层的古近纪活动强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主干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认为:1 NE向的F1号断层是区域性的控洼断层,对沉积充填及构造演化有重要作用;2多数主干断层在文昌期活动性较强,在恩平期活动较弱;3西江主洼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拗过渡期和热沉降期,其中初始断陷期和强烈断陷期对于洼陷的形成、扩张以及沉积充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构造解释及断层受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逆断层两盘剥蚀与沉积的关系,将哈密坳陷逆断层活动的地质模型归纳为单向逆冲型、逆冲生长型和基底抬升型,并提出针对这3种类型逆断层活动量的计算方法,对主要断层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活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石镇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活动最为强烈,燕山期断层活动变弱,喜山期只有南部边界断层活动增强;三堡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开始活动,燕山期断层活动最为强烈,喜山期断层基本停止活动;断层活动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各凹陷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火石镇凹陷构造格局早在印支运动就基本定型,而三堡凹陷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运动后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演化耦合关系的量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边界断层组合样式及演化特征的分析,利用新方法量化表征边界断层活动性特征,并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边界断层活动性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量板。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期边界断层活动性自西向东具有弱—强弱交替—强的变化特征;微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控制形成了稳定-富物源型、动荡-富物源型、稳定-贫物源型和动荡-贫物源型4种沉积环境;宏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推进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微观与宏观上相结合,可以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识别量板,明确边界断层活动性与陡坡带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构造解析、平衡剖面恢复、断层活动速率和反转强度系数等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以断层反转为主要表现形式,走向以NW向为主,剖面上表现为断面延伸至新生界或隐伏于新生界之下2种类型.卷入地层可划分为挤压剥蚀层序(古生界)、压-张过渡层序(侏罗系)和拉张裂陷层序(下白垩统);负反转断层的主反转期为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断层活动强度相应经历了较大负值、较小负值和正值的变化;主反转期内反转强度系数为1~7,整体具有自北东向南西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断层带中断层气异常测量作为气体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已应用于地震预报和断层活动性研究.断层泥是断层活动历史的直接记录,为了探索断层泥中的吸附气体与断层活动性之间的关系,对大柳树地区的断层泥取样,进行室内脱气和气体组分测定,分析了不同特征断层泥吸附气体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初步建立了断层泥吸附气体组分与断层泥测年值之间的相关方程,并计算了误差.结果表明断层泥吸附气体与断层特征和活动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渤中凹陷周缘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带,而其北部至今尚未有油气田发现,断层与油气具有密切关系,不仅控制着圈闭的形成和演化,也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开展断层构造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解析渤中凹陷北部三维地震资料,对其断层发育特征、活动特征、成因机制以及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北部发育层间、阶梯状的弧形正断层。在垂向上,断层的活动强度具有中间强两边弱的特征,在平面上,断层演化为简单侧向生长模式。综合分析断层的生长指数和断开层位,认为断层活动时期主要为东二下段第II期到东二上期。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包括断层孕育期、断层活动期、断层迁移期和断层静止期。指出重力滑动作用和走滑作用共同控制了弧形断层生长发育过程。探讨了断层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弧形断层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滚动背斜圈闭的形成,控制了砂体的层数和厚度,促进烃源岩与储层沟通,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沙三-东营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是控制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的主要因素。应用断层落差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在近南北向的伸展方向上,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在沙三-沙二早期断层活动强烈,沙二晚期-东营期断层活动明显减弱。东营凹陷的断层在平面和剖面上有多种不同的几何形态,组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多种形式的断块体,其组合分布使整个凹陷具有南北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时空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在北西-南东向和南北向的双向伸展作用下,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分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