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针对同步发电机模型参数中多个不可观测量的存在使得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组对电机参数进行辨识,进而导致了辨识困难,提出了一种完全由可观测量表示的同步发电机辨识模型,即状态量均为由发电机出口电流、励磁电压、励磁电流以及功角,转速变量增量表示的可量测量,并基于该模型提出用直接积分最小二乘原理(DILS)来辨识发电机参数.这样既避免了复杂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简化了参数辨识方法,又提高了辨识效率.辨识后,利用MATLAB进行算例仿真,通过实测曲线和辨识曲线的拟合表明了所采用的辨识模型与算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选取特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同步发电机机械参数可辨识性分析,得出该模型下可唯一辨识的结论,为同步发电机机械参数的辨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验证了该数学模型选择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就大型汽轮发电机模型中饱和参数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响应计算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运用2D-FE方法计算了汽轮发电机的稳态、暂态饱和参数,提出了新的饱和修正系数;研究表明,在计算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时,必须考虑发电机饱和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大型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的计算,其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参数均采用常数,未充分考虑实际工况下铁芯涡流和饱和程度对参数的影响,给计算带来较大误差.为此提出大型汽轮发电机动态参数的场路结合计算法,既考虑了铁芯涡流效应又考虑了饱和对动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勇  徐珊珊  白强 《山东科学》2008,21(2):75-78
针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参数自校正的PID控制器,采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通过在线辨识同步发电机的参数,实时改变PID控制器的增益系数,从而实现同步发电机励磁的自适应最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王宏伟  陈瑜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639-11646
针对含有饱和特性的双采样率数据Hammerstein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辨识方法。首先,将含有饱和特性的静态非线性环节和线性动态环节的串联,整理成一个非线性基函数和线性动态环节的串联。在此基础上,利用辅助模型辨识原理解决数据缺失、中间未知变量、被辨识参数之间存在耦合的问题, 通过递推辨识算法利用双率采样数据辨识单率Hammerstein模型中的参数。最后,以一个含饱和特性非线性系统实例的建模来验证提出辨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励磁系统具有保持发电机端或枢纽点电压稳定,控制并行发电机无功功率分配等功能,对发电机乃至电力系统影响很大,因此励磁系统的精确建模十分重要。依据试验结果采用参数辨识方法是确定励磁系统模型参数的主要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拟合现场试验结果,具有辨识结果精确性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励磁系统建模中。目前,参数辨识算法众多,该文将常见辨识算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个从负载试验获得参数的可行方法.其参数是通过在系统扰动过程中的发电机电压、电流和转子角等数据而得到的.它既考虑了饱和效应,也包含了其它非线性效应,适用于动态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优化同步糖化发酵(SSF)工艺,在经典发酵动力学的基础上,总结出SSF工艺中的还原糖变化方程,并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菌体生长、产物生成以及还原糖消耗的模型参数辨识.通过比较分析线性和非线性动态变化惯性权重的自适应PSO算法在动力学参数辨识过程中的优劣,确定了非线性方法的快速收敛特性.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值与实验数据比较接近,即利用这些模型来反映此SSF过程的机理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非线性动态变化惯性权重的自适应PSO算法进行参数辨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性,也为模型参数辨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问题,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可辨识模型.将参数看成缓慢的变化状态,同时考虑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该算法能够同时辨识定子电阻、直轴和交轴电感、永磁体磁链,讨论分析了该算法的稳定性.为了减少算法的计算量,将4个参数分成2部分,采用2个STF-UKF滤波器交替运行辨识全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PMSM不同的工况下能够有效地辨识电机的全部参数.  相似文献   

11.
同步电动机励磁故障是影响其运行品质和造成其失步事故的主要原因,为解决其故障实验造成对电机和励磁装置损害的问题,研究了基于MATLAB/SIMULIK的励磁电路和同步电动机动静特性仿真模型,进行了同步电机在励磁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仿真实验并给出了仿真波形.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波形和同步电机运行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证明仿真模型是准确有效的.只要简单地改变仿真模型极少的几根连线或改变某些参数设置就可以方便地对同步电机其它多种不同的故障进行仿真实验,避免对同步电机和励磁装置进行有损害性的实验,能极大地节约实验成本费用并提高实验效率.图8,参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典型的励磁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其模型机构和需要辨识的具体参数,进行汽轮同步发电机组励磁系统参数可辨识性研究,得出在该模型下,通过设置合适的观测点,励磁系统的参数可唯一辨识的结论.以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进化策略法进行参数辨识,确定该模型结构下,励磁系统的各项具体参数.算例进一步验证能有效地辨识出励磁系统的参数.为汽轮同步发电机组励磁系统参数的辨识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过程中的同时性修订问题,克服流动观测方法获取数据非同时性的不足,在分析城市热岛强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同时性修订,提出1个计算流动观测时段内任一时刻热岛强度的数学模型。结合重庆市热岛效应的流动观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解释,并将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不同时刻热岛强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解决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过程中的同时性修订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包含了逆变器接口(voltage source inverter,VSI)、同步电机接口(synchronous generator,SG)的独立微网控制策略,并分析了其小信号稳定性。VSI 接口和 SG 接口的分布式电源均采用下垂控制策略,二者之间无需实时通信,可实现负荷功率共享。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主要包括:同步发电机及其控制器的小信号模型、逆变器及其控制器的小信号模型、电网络及负荷小信号模型。计算了下垂增益变化时的根轨迹,得到了系统主特征值随参数变化的根轨迹,计算了不同状态变量对特征值的参与因子。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所有分布式电源采用下垂控制时,引入同步发电机接口的分布式电源,系统频率小信号稳定性大大增强。PSCAD 时域仿真验证了特征值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起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采用新型投励装置时同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应用多回路理论建立了同步电机在相坐标下的数学模型。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数字的仿真,研究了电机参数尤其是阻尼参数对同步电动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其结论可用来改善同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为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及其投励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内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方法 ,在MATLAB SIMULINK环境中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各部分进行精确建模和仿真。为使仿真系统更接近于实际系统 ,其中根据电压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及功率管的实际开关状态对其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 ,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为该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参数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机内励磁同步发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电机参数计算方法。对具有P绕组的凸极同步发电机进行了实验和仿真研究,证明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对具有P棒的隐极同步发电机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指出了这种系统运行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小型单相同步发电机并列控制器设计时,并列参数选择需要限制合闸后冲击电流不大于一定范围。通过建立小型单相同步发电机并列系统的场路耦合时步有限元模型,并采用ANSYS的APDL语言编制的计算软件,研究了两台单相同步发电机在不同并列参数差值下并列的暂态过程,得出在3个并列参数差值单因素及多因素作用下合闸后冲击电流的大小和变化规律,为单相同步发电机并列控制器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并列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纤维拔出试验和声发射试验,以探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材料的粘结破坏机理。根据聚丙烯纤维拔出试验的拔出力-拔出位移曲线,提出将聚丙烯纤维拔出破坏模型分五个阶段:完全粘结、完全粘结至部分脱粘、部分脱粘至最大脱粘、最大脱粘至完全脱粘、摩擦拔出。同步进行的声发射试验表明,累计计数-时间曲线与聚丙烯纤维拔出力-拔出位移曲线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声发射试验结果为提出的聚丙烯纤维拔出破坏模型提供了较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以反向回转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其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以及电机的电磁转矩模型,对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定量研究了振动机在理想工作状态下两电机偏心块重合角不同时以及电机2的供电频率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两电机及振动质体的同步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当两电机各参数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可以实现稳定同步运行.最后,对该振动机在三种工作状态下进行了自同步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