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油液带电的静电涂油机中,接高压直流电源负极的刀形喷油梁与接地的带钢(或钢板)之间产生高压静电场,从喷油梁刃口狭缝中流出的油液直接带电,在强电场中雾化后吸附在带钢(板)表面上,实现“静电涂油”。喷油梁结构型式与直流电源输出电压是影响静电涂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液体荷电雾化技术在试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综述,并结合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论述液体荷电雾化技术在静电涂油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梁板电极电场下的油液雾化技术以及静电涂油机的开发研制过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带有显微变焦镜头的高速摄像技术对不锈钢双毛细管产生的静电雾化现象进行了可视化研究.以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为雾化介质,采用高速相机以104Hz的拍摄频率记录静电雾化图像,通过对大量图像的离线对比分析,获得了双毛细管静电雾化模式,并与单毛细管静电雾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水乙醇静电雾化中观察到了滴状、斜滴状、纺锤、锥射流、鞭式射流与多股射流等多种雾化模式,而去离子水静电雾化中存在滴状、斜滴状、纺锤、锥射流以及振荡射流等雾化模式;双毛细管静电雾化中,除电压较低的滴状模式外,其余雾化模式中雾化射流中心线与毛细管轴线之间的呈现出不同的夹角,夹角与雾化模式和流量均有关;不同的雾化模式下,雾滴的粒径分布也有显著差别;在相同的试验范围内,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表面张力不同,静电雾化模式不同,无水乙醇能够呈现出更多的雾化模式,雾滴粒径更为细小,射流与雾滴的界面更加光滑.  相似文献   

4.
雾化电晕放电除尘原理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了一种新型静电除尘器结构和原理,采用新的电极结构,通过雾化电晕放电和水的循环利用,实现长期、高效并且无污水排放的静电除尘,解决了烟气污染源中黏性的微米及亚微米颗粒对传统除尘器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对雾化电晕放电静电除尘的构造、放电特点、雾化电晕放电伏-安特性、雾化状态、温度的影响和电极清洗效果均进行了实验研究,为采用雾化电晕放电净化黏性粉尘的烟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压静电场中液体在射流区、过渡区和雾化区的运动过程,探讨了荷电液滴雾化的实质,提出射流长度,雾化角和液流浓度分布是描述液体雾化过程和效果的主要参数.采用自行设计和组装的高压静电雾化试验装置,研究了煤油、乳化剂和酒精的雾化过程.试验表明:液滴开始分裂所需要的起始电压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正比,表面张力和粘性力越小、电导率越大,液体的雾化效果越好,煤油、乳化剂和酒精分别在40kV,10kV和25kV达到最佳雾化效果.通过静电场对柴油轴对称射流的雾化试验发现,静电场能提高液体的雾化效果,它与采用增大喷射压力所获得的雾化效果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6.
荷电射流雾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荷电射流在电场中的雾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为静电喷雾、静电喷涂等的各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荷电射流在电场中的雾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为静电喷雾、静电喷涂等的各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带有显微变焦镜头的高速摄像技术对无水乙醇在不锈钢单毛细管产生的静电雾化现象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基于毛细管末端形成的弯月面、微射流或雾滴分散形态,获得了无水乙醇的静电雾化模式及其转变过程,典型的雾化模式有滴状、微滴、纺锤、摆动射流、旋转射流、锥射流及多股射流等.通过分析不同雾化模式下微射流与雾滴的受力,探讨了微射流和雾滴的运动形态与雾化模式及受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毛细管静电雾化模式与电压紧密相关,随着电压的增加,雾化模式逐渐从滴状、纺锤模式过渡为射流及多股射流模式,呈现较为有序的过渡;在不同的雾化模式下,微射流或雾滴受到的重力、电场力、阻力、表面张力及介质电泳力和变形力对微射流形态或雾滴运动轨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较低的电场强度下产生静电雾化过程中,电场力作用较小,重力占主导地位,雾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呈现球形或椭圆形;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产生的静电雾化过程,电场力占主导地位,雾化模式在不同性质电场力的作用下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借助压缩空气动力获取100KV 静电高电位的原理和它的结构。我们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利用电气流静电发生的原理研制了现场使用的静电喷涂设备。在这里仅就静电喷涂设备中的静电高电位的获取和它的实验结果作一介绍。已往喷漆领域里压缩空气只作为雾化漆料的手段,而在本发生器中则一气两用。即用来发电和雾化漆料。它的结构简单,成本又低并且使用方便、安全,所以在静电喷漆领域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旋杯式离心雾化技术和静电雾化技术在药液喷洒过程中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旋杯式静电雾化装置.首先对雾化液滴的荷电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然后结合高速数码摄影技术探讨了荷电对雾化机理及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杯式静电雾化液滴的荷电性能与旋杯边缘液帽或液丝直径的大小有关,液帽或液丝直径越小,雾化液滴的荷质比及其增长速率越大;We数较低时,滴状分裂模式下,增加荷电电压,滴状分裂模式逐渐向丝状分裂模式转变,雾滴索特尔平均粒径逐渐减小;We数较高时,丝状分裂模式下,增加荷电电压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及雾化过程的影响减弱,能够改善雾滴粒径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工作,研究给定尺度油舱的重油在加热棒加热及热油注入的两种情况下,油舱重油的热扩散问题。采用加热棒加热重油和注入热油的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的平均热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从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加热棒加热油舱内的重油,油舱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显著升高后达到稳定温度,分别经历了重油温度线性增加、升温速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和稳定段三个阶段,且温度达到稳定时在空间范围内变化不明显;注入热油情况时,油舱内重油温度随时间升高速度大于加热棒加热的温度升高速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线性段温度升高较快、弯曲段升温速度明显变慢和稳定阶段,且注入的热油温度越高,油舱内的重油温度越高,重油温度沿油舱的展向变化也非常小。与加热棒加热重油相对比,注入热油后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采用注入热油的方式对增加油温和油的运动速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值分析结果可为沉船重油回收加热棒布置提供参考,热油注入模拟可以解决油舱内重油流动缓慢、在抽油口难以抽出重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李咏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49-50,137
介绍了利用石油产品闭口闪点测定仪测定润滑油中所含轻质油料多少的一种试验方法。根据润滑油闭口闪点温度的不同,判断润滑油中是否混入轻质油料以及轻质油料在润滑油中所占的比例。试验证明:在油品使用过程中,从闪点的下降程度可以判断混入轻质油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侯会杰  郜玉玲  周喜满  周彩虹 《河南科学》2011,29(10):1181-1184
采用玉米油、棉清油、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亚麻油为材料,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着重研究了玉米油掺入其它油品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掺伪量的计算方法,为玉米油掺伪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有7种,其中有4种因素影响较大。侧缘微相带由于注水状况差,易于形成剩余油;小鼻状微型构造高部位剩余油相对富集,且向上驱油对油井生产有利;靠近断层的地带封闭性好,剩余油相对富集;注水井网不完善易于形成相对富集的平面剩余油潜力区。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原油性质和注水压差,剩余油主要是在多孔隙网络体系条件下形成,其形态多以油珠、油丝、小油块和孤岛状分布。剩余油形成过程中,宏观因素对微观因素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它们决定油层孔喉结构及润湿性,提供水驱油动力,控制水驱油过程,影响水驱油的速度。此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5.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源及运移路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研究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系统收集了三肇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根据生物化学标志物特征探讨了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在埋藏史恢复、生排烃史恢复、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软件,应用流体势原理,模拟油气从三肇凹陷到朝阳沟阶地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通过断层垂向连通作用和砂体侧向输导作用,由南向北运移。朝阳沟阶地北段先行聚集油气,并向南段调整,形成现今油气聚集局面,朝阳沟油田油气富集区是有效运移油气量和圈闭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黑油模型对让那若尔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水驱生产历史拟合,研究表明:油层出水基本分为3种类型:油层同时产油产水;油层顶部主产油、底部主产水;油层底部主产液主产水,底水到达井筒主要以线状突进为主。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用可动凝胶调剖数值模拟软件优选出调剖方案的各项技术参数:在区块综合含水40%时注入调剖剂,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10-6,采用多段塞注入,段塞尺寸为0.15 PV。该方案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有7种,其中有4种因素影响较大。侧缘微相带由于注水状况差,易于形成剩余油;小鼻状微型构造高部位剩余油相对富集,且向上驱油对油井生产有利;靠近断层的地带封闭性好,剩余油相对富集;注水井网不完善易于形成相对富集的平面剩余油潜力区。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原油性质和注水压差,剩余油主要是在多孔隙网络体系条件下形成,其形态多以油珠、油丝、小油块和孤岛状分布。剩余油形成过程中,宏观因素对微观因素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它们决定油层孔喉结构及润湿性,提供水驱油动力,控制水驱油过程,影响水驱油的速度。此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8.
四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琰  陈训 《贵州科学》2006,24(2):20-23
本文采用硫氰酸铁法,以没食子酸丙脂为对照,研究4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生姜、木姜子、桔皮挥发油对黄豆油、芝麻油、油菜籽油、花生仁油等食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溢油鉴别及油指纹库建设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指纹鉴别作为目前溢油鉴别最成熟的技术,在国外溢油事故调查处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鉴别技术和系统不断发展完善.油指纹库作为其重要基础,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论述了溢油鉴别的方法,美国、加拿大、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油指纹鉴别方法、体系及油指纹库建设情况,以及溢油鉴别和油指纹库的作用.面对我国目前石油开发和运输状况,认为我国的溢油鉴别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油指纹库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从花土沟油田原油中筛选的4株菌能降低原油粘度及凝固点,有利于采油.对其进行了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与华岩山油层环境相适应,可用于进一步室内模拟采油实验及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