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半导体光催化效应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应用半导体TiO2薄膜光催化剂对苯酚废水进行转化,转化过程中气体的流量、膜底面的形状,溶液的pH值均对苯酚的降解率有影响。实验证明,在稀的苯酚溶液中经过光催化氧化可使其降解为完全无害的CO2和H2O。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用二氧化钛薄膜在光催化下对苯酚溶液进行转化。通过实验证明,薄膜层度、光催化时间、茯片种类均地苯酚转化率有影响。为实际处理苯酚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N掺杂TiO2-xNx薄膜和纯TiO2薄膜,对两种薄膜样品分别进行了300、400和500℃的退火处理,测试它们可见光激发光催化特性.在经过5 h降解苯酚的实验发现:经过同种温度退火处理的N掺杂TiO2-xNx薄膜比纯TiO2薄膜的可见光激发光催化降解苯酚效果要好,其中N掺杂TiO2-xNx薄膜经过400℃退火处理得到锐钛矿相薄膜对苯酚的降解率最高,达到50.4%,而纯TiO2薄膜经过400℃退火处理得到的同样是锐钛矿薄膜对苯酚的降解率仅37.8%.  相似文献   

4.
在TiO2为催化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降解废水中的苯酚,通过改变pH值、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光照时间,研究这3个因素对紫外光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紫外光对低质量浓度的苯酚废水在长时间的照射下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光照时间在3 h时苯酚去除率为28.6%;同时进行了紫外光与臭氧协同降解苯酚废水研究,在25 min内苯酚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52.5%和53.4%,结果表明紫外光和臭氧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苯酚的降解效果,并为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邵坚  李海华  王延乐 《河南科学》2006,24(5):761-763
实验用TiO2作为光催化剂,探讨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普通催化剂与纳米级催化剂,不同助催化剂掺杂量,光催化剂的加入量,紫外光和太阳光光照,苯酚浓度等对光催化氧化废水中苯酚速度及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低浓度苯酚废水中,纳米催化剂优于普通催化剂,紫外光优于自然光.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某家香精香料厂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以叔丁基苯酚最难降解。为了筛选香精香料废水降解微生物,实验采集上述香精香料厂好氧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为样本,以叔丁基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并分离出一株能降解废水的微生物。对该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并对它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类球红细菌属(Rhodobacter sp.),适应偏盐性和适当芳香有机物的废水环境中生长并能有力地降解废水中的叔丁基苯酚。研究认为该菌株在有关废水处理方面的贡献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7.
苯酚降解菌的富集、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富集培养化工厂、废水处理厂、造纸废水样品,从中分离得到4株具有苯酚降解能力的菌株.用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检测,共有3株菌扩增出相应的产物.对其中降解能力最强的1株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为假单胞菌.与以前方法相比,本方法可检测到目前几乎所有的苯酚羟化酶基因,从而实现快速、准确、方便地从苯酚污染的环境中检测苯酚降解菌.  相似文献   

8.
流化光催化反应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一凝胶结合CO2超临界干燥方法与浸渍法制得了颗粒型与薄膜型TiO2光催化剂,选择苯酚和苯胺为炼厂废水难降解污染物的模型物,通过流化光催化反应器与固定式光催化反应器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苯酚、苯胺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结合CO2超临界干燥方法有利于制很大比表面、大孔容、高活性TiO2催化剂,流化光催化反应器对苯酚、苯胺的降解效果要优于浆式反应器与固定式反应器,光催化方法适宜于对低浓度污染物废水的深度处理,优化反应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小球藻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藻类处理含酚废水,分离培养小球藻作为藻类种源,配置不同浓度苯酚水为受试水样,进行藻类对苯酚的降解实验研究,得出藻类对苯酚吸附降解的适宜浓度是200mg/l以下.所以可以利用藻类处理低浓度含酚水。  相似文献   

10.
对臭氧-紫外光-超声波协同作用氧化降解模拟苯酚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因素对苯酚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处理苯酚废水至最佳效果的能耗.结果表明,苯酚初始p H为9,臭氧进气量为0.6 m L/min,苯酚的初始浓度为140 mg/L,超声频率为34 k Hz,超声功率为300 W时处理效果最佳.反应4 h苯酚去除率达到99%,COD去除率达到97%,所需成本为0.33元/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用氢氧化钙垫底,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与单独用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清除病损区牙石,软垢,菌斑,色素,备洞,用75%酒精棉球清洗,消毒,隔湿,吹干。A组是把按比例调拌好的氢氧化钠送入缺损区,使之仅修复缺损的牙本质部分,待氢氧化钙固化后,再对其表面及缺损的釉质部分进行酸蚀,用清水冲洗,隔湿,干燥,涂布粘结剂,然后用光固化树脂修复缺损的部分,光照,抛光,上光。B组是对缺损的釉质部分进行酸蚀,用清水冲洗,隔湿,干燥,涂布粘结剂,然后用光固化树脂修复全部缺损部分,光照,抛光,上光。结果共选择患牙200颗,经过1-2年的随访观察,用氢氧化钙垫底,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为95%,而单独用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为64%。结论用氢氧化钙与光固化树脂合用,其防龋能力优于单独充填光固化树脂的防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L”形板料弯曲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影响"L"形板料弯曲回弹的相关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借助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试验方案,利用ANSYS/LS-DYNA的数值模拟得出各组方案中不同因素组合下的回弹量;借助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影响回弹的主效应因素及各因素较优的取值范围,最后对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可以使"L"形板料弯曲成形回弹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3.
苯、二氯乙烷价格便宜,易于购买与分离.本文对苯一二氯乙烷为新物系测定填料柱理论塔板数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通过对比实验表明新旧两种物系对理论塔板数的测定结果是一致的.用苯-二氯乙烷来测定填料柱理论塔板数,经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二醇(PEG)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铜掺杂介孔硅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并通过N2等温吸附-脱附法、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测试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PEG质量、分子量以及CuO掺杂量对复合材料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EG能够明显增加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随PEG质量增大,介孔孔容增多,孔径分布较均匀,加入24 g PEG时比表面积增加一倍达到约500 m2.g-1.PEG的分子量为600~2 000时样品以4 nm介孔为主,而分子量为10 000时,样品以小于2 nm的微孔为主.  相似文献   

15.
联系加热炉几何模型,在推导、阐述数论网格求积方法应用于直接交换面积计算的同时,比较了其与高斯方法计算直接交换面积在计算精度及计算机耗时等方面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数论网格法更简单、准确和节省机时。  相似文献   

16.
人造沸石及浸提剂对植物脯氨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测定植物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改进乙醇法和磺基水杨酸法,比较分析了人造沸石和浸提剂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造沸石吸附作用明显,普遍降低脯氨酸回收率,使样品测定值下降;磺基水杨酸做浸提剂样品回收率高,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DDP修饰纳米粒子的摩擦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表面修饰法合成了表面为DDP所修饰的PbS、PbO、ZnS和Zn(OH)2纳米粒子,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它们分别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无机纳米核的不同对DDP修饰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甚微,所合成的DDP修饰无机纳米粒子作用润滑油添加剂都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性能,但是却不能有效改善其减摩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表面修饰法合成了表面为DDP所修饰的FeS和CdS纳米粒子,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它们分别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无机纳米核的不同对DDP修饰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甚微,所合成的DDP修饰无机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都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性能,但是却不能有效改善其减摩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型快干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进行新型快干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制.以淀粉粘合剂的粘度变化率和失水率为指标,选择氧化剂用量、氧化时间、PVA、尿素及膨润土含量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对氧化淀粉制备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对粘度变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氧化剂用量,而对失水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膨润土用量.最佳工艺条件是以50 g木薯淀粉投料计算,氧化剂用量8.5 g,氧化时间45 min,PVA用量1.0 g,尿素用量3.0 g,膨润土用量5.0 g.  相似文献   

20.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