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取美国芝加哥2012—2017年的盗窃、抢劫、毒品案件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影响域的犯罪网络构造方法,并针对犯罪表现的行为特征与网络行为特征进行映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构造的犯罪网络在不同犯罪类型、不同网络规模下均表现出无标度性、小世界特征;局部呈现高聚集性,并体现不同的聚集特点;犯罪网络社团化的程度明显.因此,可以利用复杂网络手段,对犯罪网络建模与拓扑特征分析方面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不同犯罪模式的动力学研究以及预防和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优化我国机场群航线网络发展布局,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机场群航线客运网络模型,测度航线网络结构的基本特征指标、中心性指标以及机场群成员间相似系数。结果表明:四大机场群航线网络均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特征;网络中心化程度较高,具有紧密集中趋势,机场间航线分配不均匀,通达性差异大,枢纽机场控制作用突出;长三角机场群成员间航线同质化特征显著,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机场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基金市场的债券型基金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基金网络和债券网络,分析了两个网络的度分布、聚集系数、平均距离以及度为k的所有节点聚集系数的平均值等统计特征.得出债券型基金投资组合中,基金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不具有无标度特征,而债券网络既具有无标度特征,同时也是一个小世界网络.  相似文献   

4.
许多现实网络虽然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的全局结构特征,但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局部结构特征,子图从局部层次刻画了网络内部相互连接的特定模式.本文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ER随机网络、WS小世界网络和BA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子图中心性的特点,得出了这三类网络模型的子图中心性与网络密度、重连概率和网络规模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子图中心性能够刻画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模型的演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朋友机制"捕捉网络形成的动态特性、了解该机制对网络最终结构的影响,对研究网络功能及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仿真证明,该演化模型具有无标度特征和小世界特征,比BA模型更接近于真实网络。  相似文献   

6.
以茶树本体为研究对象,对茶树本体中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以本体中的概念为节点,概念间的关系为边,形成本体结构拓扑图.计算节点的度、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介数等参数,得出茶树本体在无向网络的意义下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从而说明本体结构具有复杂网络特性.这给社团划分及重要概念挖掘等以本体为基础的语义网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类三角形结构动态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类三角形结构动态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的演化算法,利用平均场理论和MATLAB工具对模型的度分布、平均聚集系数等给出了精确的理论解与数值仿真解,结果表明两种解完全吻合,同时证明了该类演化模型具有许多真实网络的无标度特征和小世界特征,是目前设计与构造无标度复杂网络模型中一种极为简单、理论分析严密的动态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合作网的演化机理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网络系统既具有某些已被发现的组织结构的共性,也还有未被发现的内在演化机理和特性.本文在对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实际,提出了节点具有竞争力的社会合作网络多阶段演化模型和算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证研究,对网络的演化机理和小世界、无标度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系统是多主体参与的复杂协同知识工作网络系统。深入研究客户协同创新网络拓扑结构和创新主体间的复杂网络关系,是提升协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针对客户协同创新过程的复杂性特征,定义了客户协同创新网络,建立了客户协同创新网络拓扑模型,计算了客户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参数,并对其网络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客户协同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研究结果为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过程多主体知识传播机制及网络传播动力学特征等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挖掘复杂网络中的层次结构对复杂网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复杂网络中的社团结构往往具有层次性.过去的研究中,研究者更多的关注于层次社团结构,而很少关注于社团内部成员的层次结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相容关系的层次结构挖掘算法(fuzzy tolerance relation bas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detection algorithm,FHSD),旨在挖掘层次社团结构以及社团内部成员层次结构.在该算法中,首先通过相似度函数计算节点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获取一个满足模糊相容关系的相似度矩阵;其次,基于相似度矩阵获取对应的商空间链;然后,依据重叠节点对各社团的隶属度处理商空间链各层中的重叠节点,从而得到层次社团结构;最后,基于处理后的商空间链,获取对原始模糊相容的近似模糊等价关系,从而获取社团内部成员层次结构.在真实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1)复杂网络中不仅存在层次社团结构,同时存在基于模糊相容关系的社团成员层次结构;(2)相比于当前主流的社团挖掘算法,FHSD挖掘出的社团结构具有最高的精准性(NMI accuracy)和较高的模块度值.  相似文献   

11.
将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于反犯罪和反恐怖是目前各国安全部门的研究热点.其中,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一种分析犯罪网络特性很有希望的方法.然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不能处理犯罪网络动态变化的特性.因此,提出一种多Agent模拟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便应对犯罪网络动态变化的情形.利用真实犯罪网络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找出对打击犯罪组织有指导意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智能光网络的概念和主要特点作了考察。当波分复用技术不断成熟时,在一个WDM通道容量和一个典型的对带宽的连接请求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如果一个波长的整个带宽被分配给一个低速的连接,这个传输容量的大部分将会被浪费。智能光网络是一种独立于业务的电信网络,也就是说,智能是在分布于整个网络之中的计算机的节点里的。这给网络操作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发展和控制业务的手段。新的容纳能力能被迅速地引进到网络中去。一旦引入了,业务就很容易适应与满足客户的需求。分析了各个领头的标准组和组织的工作,指出智能化是光网络发展的趋势,并将是光网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个体在组织间隐性知识流转中的主体作用.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组织间的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UIC组织间隐性知识流转网络的实证数据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分析了正式和非正式知识交流渠道对隐性知识在组织间流转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复杂网路分析方法,结合数据挖掘相关理论,对包含1998—2004年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3 411起恐怖袭击事件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提取相关信息整理后按照一定规则建立起恐怖组织网络,绘制其网络拓扑结构图并计算其复杂网络特征参数,得出其符合小世界网络特征的结论,网络的度分布符合无标度特征,标度指数γ≈2.7。  相似文献   

15.
网络型组织是组织之间因为某种目的或任务,根据一定的规则而结成的一种组织,如多组织之间的产品协同开发.应用有向图和模糊结构设计矩阵(FDSM)对网络型组织中产品开发设计过程进行了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解耦、矩阵交换、分解等方法对设计活动进行优化处理,以便在不损害产品开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网络型组织产品开发的效率和整体开发进度,减少产品开发中的设计迭代问题,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使网络型组织中的各合作单位最大限度的协同并行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团队型组织中,不同的专家配置策略产生不同的组织知识扩散绩效.从组织的结构维度视角出发,在复杂网络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团队型组织的知识扩散模型,并利用仿真技术探究了不同专家配置策略对组织知识扩散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下团队型组织较传统组织模式具有更高的知识扩散绩效;专家在团队间的均匀分布策略具有最高的知识扩散绩效;提升幅度相同时,知识扩散能力的提升比吸收能力的提升具有更大的知识扩散绩效;在同等资源约束条件下,组织应优先侧重于成员知识扩散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万君  顾新 《科技与经济》2011,24(5):70-74
对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的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概念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知识网络成员的期望收益、学习能力、成员组织之间的关系强度、成员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网络环境对知识网络合作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成员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成员组织的学习能力、成员组织之间的关系强度和网络环境等其它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创新网络行为主体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保证各自独立的前提下相互依赖,这就要求创新网络行为主体相互信任、真诚相待、信守承诺,这是维持创新网络长久生存并促进创新网络行为主体共同发展的基础。研究归纳出创新网络主体间的6种信任建立机制,以东南大学科技园和南京-鼓楼大学科技园中的创新主体为实证对象,探讨了信任建立机制以及网络成员特性对信任关系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