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别以海螺壳和青蛤壳为原料,在不同煅烧条件下制备活性石灰。借助SEM、XRD、压汞仪及酸碱滴定法等手段,分析了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对产物活性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螺壳和青蛤壳的晶体结构不同,但其煅烧产物均可获得340~360 mL的活性度;随煅烧温度的提高和煅烧时间的延长,产物中CaO晶粒逐步长大,发育程度提高;在煅烧温度为1050℃、煅烧时间为90min时,CaO晶粒开始出现黏结,继续提高煅烧温度或延长煅烧时间会出现过烧现象,产物的活性度开始降低;当产物孔隙率为45%~50%时,青蛤壳煅烧产物的活性度可达360mL左右。  相似文献   

2.
煅烧制度对Mg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菱镁矿为原料,煅烧温度800~1200℃,保温时间分别为30、60和 90min制备MgO3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煅烧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对MgO的影响,柠檬酸法测定MgO的活性,谢乐公式等计算MgO的晶粒尺寸.讨论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晶粒尺寸与MgO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在950℃以上时,任何保温时间的MgCO3均已完全分解.煅烧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MgO的活性越差;晶粒尺寸越大,MgO的活性越差.  相似文献   

3.
XRD研究O2/CO2气氛下石灰石煅烧产物烧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重分析天平上进行了O2/CO2气氛下石灰石的煅烧和烧结实验,用氮气吸附仪测定了石灰石煅烧产物CaO的孔结构特性,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CaO的晶粒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煅烧所得CaO的比表面积较O2/CO2气氛下煅烧所得CaO的大,随温度的升高CaO的比表面积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1 000℃附近达到最大;石灰石煅烧产物CaO的比表面积和晶粒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得到CaO晶粒尺寸与比表面积关系;随晶粒尺寸的增加,比表面积减小,烧结对煅烧产物CaO孔结构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其晶粒大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活性的石灰与精粉反应,观察石灰的晶粒尺寸、孔隙大小与分布等微观结构的不同对精粉矿化过程的影响,确定精粉矿化过程中的最低矿化温度,矿化温度越低则其矿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5.
冶金活性石灰烧制过程最佳工艺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对回转窑烧制活性石灰的工艺进行了模拟,发现对CaCO3分解后形成活性石灰影响较大的参数为预热温度、预热时间、锻烧温度和煅烧时间.活性石灰烧制的最佳参数为:预热温度700℃,预热时间60min,与此对应的锻烧温度1150℃,煅烧时间15min.选用宣化钢铁公司生产的石灰石原料,得到的活性石灰的活性度可以达到410mL.  相似文献   

6.
采用隔膜电解法以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前驱体Mg(OH)2,煅烧后制备纳米氧化镁,实现盐湖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对Mg(OH)2煅烧过程进行热解动力学解析,结合热解机理和速率,考察煅烧条件对Mg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升高,MgO的比表面积降低,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晶粒变大;煅烧时间延长,MgO的比表面积和活性降低,晶粒尺寸增大,结构变得致密;升温速率增大,MgO比表面积与活性均先增大后平缓,晶粒尺寸基本不变;MgO比表面积最大为29.3 m2/g, CAA最小为66 s,晶粒尺寸最小为27.8 nm.  相似文献   

7.
加食盐煅烧提高石灰活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aO晶体结构变化,电子探针测定其成分。发现了加食盐煅烧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石灰活性度的原因。这是因为被蒸发的NaCl离子扩散渗入CaO晶体中,使其晶粒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晶粒间的气孔率增加,气孔长、宽增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加食盐燃烧提高石灰活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505)观察CaO晶体结构变化,电子探针测定其成分.发现了加食盐煅烧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石灰活性度的原因.这是因为被蒸发的NaCl离子扩散渗入CaO晶体中,使其晶粒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晶粒间的气孔率增加,气孔长、定增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以活性石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微观分析。通过测定石灰物性,如活性度、石灰体积密度、气孔率、比表面积与孔径等,确定了石灰活性与其物性相互之间的关系。石灰活性度随着体积密度、孔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比表面积气孔率的增大而增大。从活性石灰微孔和中孔的分布范围和积累量来看,石灰中微孔和中、孔的积累量越大,石灰活性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以活性石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微观分析。通过测定石灰物性,如活性度、石灰体积密度、气孔率、比表面积与孔径等,确定了石灰活性与其物性相互之间的关系。石灰活性度随着体积密度、孔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比表面积气孔率的增大而增大。从活性石灰微孔和中孔的分布范围和积累量来看,石灰中微孔和中、孔的积累量越大,石灰活性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钙基吸着剂,测定了它们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其分布,并分析其宏观结构的特点⒀研究发现, 常压水合及有添加剂的水合石灰煅烧后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很大的孔体积; 过烧后的生石灰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大大减少⒀该研究结果指出了一个提高吸着剂活性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郭永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8):2997-29983004
利用X-衍射仪精确测定煅后石油焦(002)品面的衍射峰,通过对于衍射峰的精确计算煅后石油焦平均晶粒尺寸.测定了一些样品品粒尺寸.研究了晶粒尺寸与其它性能的关系.进而反映煅后石油焦平均晶粒尺寸在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 ,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 ,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而晶形完整和晶粒较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 ,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 ,含有显微 -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 ,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 ,即沉积 -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 ,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掺杂Y_3Al_5O_(12)的红色荧光粉,以不同的温度煅烧发现,在700℃煅烧的样品为非晶,已开始出现荧光性能,到1000℃时出现Y_3Al_5O_(12)纯相,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结晶度变好,晶粒长大,荧光强度增强,但温度达到1300℃时,样品的荧光强度稍有下降.对1000℃煅烧所得的样品进行低温二次煅烧处理表明,处理后的样品的物相和形貌无明显变化,但晶粒排列更有序,Eu~(3+)更均匀的置换Y~(3+)格点位置,同时也减少了表面缺陷,使荧光性能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以菱镁石、轻烧氧化镁和工业氧化铝细粉为原料,采用半干压法成型,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处理,研究材料组成对镁铝尖晶石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铝尖晶石的尖晶石化反应滞后于富镁尖晶石,两类尖晶石化反应完成温度相差约100℃;富铝尖晶石的尖晶石化反应分两步进行,即在形成理论尖晶石的基础上再固溶氧化铝,最终形成富铝尖晶石;富铝尖晶石烧结程度较富镁尖晶石的低,形成较小的晶粒和气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制备硅基介孔分子筛材料,较系统地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其结构的影响,并利用N2吸附、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硅基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平均孔径在逐渐增大,而比表面先增大后减小,100℃晶化时比表面最大(905.60 m2/g);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平均孔径先增大后减小,比表面却正好相反,晶化1 d时比表面是905.60 m2/g,晶化3 d时比表面降为788.91m2/g;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比表面和孔径均减小,表明高温下焙烧易导致介孔结构的塌陷.  相似文献   

17.
崔欣  王井利  吴冬  赵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8):7823-7830
在矿山爆破作业中,评判矿山爆破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爆破后矿石块度的大小。矿石块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后期的生产作业。针对露天矿施工过程中矿石块度测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集匹配点云数据的矿石块度测定方法。首先通过寻找矿石堆中最高点与最低点计算不同矿石堆的坡度;然后依据计算得到的矿石堆坡度信息以及点云灰度信息、邻域特征等,采用粗提取与精提取相结合的方式对矿石点云边界线进行提取;依据提取出的边界线实现不同矿石点云的有效分割;最后利用分割得到的单个矿石点云进行块度估算以及矿石分布规律研究。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的分割出单个矿石点云,且分割效果较好,研究区内矿石块度大多介于0.5-1.0m。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飞灰/石灰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其分布,并分析了其宏观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由飞灰和石灰水合制得的脱硫剂具有比飞灰或石灰大得多的比表面积.分别考察了飞灰/石灰比、水合温度、水合时间对脱硫剂宏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最适宜的脱硫剂制备条件为飞灰/石灰比3∶1,水合温度60℃,水合时间4 h.  相似文献   

19.
以钛酸丁脂为钛源,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催化剂前驱体,用超临界干燥法处理获得大孔及高比表面积的TiO_2超细颗粒,该样品在苯酚光催化降解反应中显示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其催化活性显著优于由直接干燥法处理获得的TiO_2颗粒,而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即使经过973 K的高温焙烧,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结合催化剂的系列表征,包括XRD、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XPS等,初步讨论了超临界干燥法对改善TiO_2光催化活性的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堆浸过程中矿岩散体粒间孔隙尺寸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X射线CT技术无损伤地探测细菌浸出前、后矿岩散体介质孔隙结构特征,利用MATLAB环境编写程序对矿岩散体介质颗粒间横向及纵向孔隙尺寸分布进行统计,研究细菌浸出过程中矿岩散体粒间孔隙尺寸演化规律及其对溶浸液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岩散体介质孔隙尺寸分布不均匀,分布范围广,基本呈正态规律分布;浸出后顶部区域中等孔隙和大孔隙数量增加,小孔隙数量减少,底部区域中等孔隙也有所增加,但小孔隙数量减少,横向大孔隙数量减少,纵向大孔隙数量变化不明显;浸出后平均孔隙尺寸比浸出前有所增大,大孔隙含量增加,加强了浸堆的渗流各向异性;微细颗粒的运移和沉积对孔隙尺寸演化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