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2.
江南水乡旅游开发的热潮过后,许多水乡由于旅游商业服务与为原居民服务的商业都设置在老镇区内,游客及本地居民的需求超出了古镇生态承载能力,对古镇风貌造成了破坏.吸取以前水乡开发的众多经验,结合金泽水乡的空间文化特色,提出依托原有古镇,新辟商业服务中心及旅游服务设施的水乡开发新模式,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既保护古镇有利于旅游发展,同时也照顾原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选择贵州青岩古镇为案例,通过梳理其形成、发展过程,提取古镇在旅游开发中的各种优势,通过与国内民族村镇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重点阐述在贵州民族村镇旅游发展现实环境下,青岩古镇"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其在民族村镇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和不足进行分析,力求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创新突破,供其他民族村镇旅游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南水乡古镇都具有“镇外湖泊环抱、镇内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拥有较为完整的古镇风貌和原真的历史风光,这一资源一被开发,立即引发一轮古镇文化旅游热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太湖流域景观特征和水乡文化与景观生态的密切关系;对太湖流域的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等级高以及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优越的区域条件和良好的区位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太湖流域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并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市镇水系普遍恶化,水乡景观生态受害,直接危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指出,太湖水乡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古城古镇的景观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大唐生态是昆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的生态示范园,位于昆山千灯镇南头大唐村,由大唐村合作开发。该园已成为昆山旅游的又一去处,并与水乡古镇旅游交相辉映。生态园的南边,是“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和“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向北是千灯古镇景区。该园依据“昆山市2005年-2007年优势农产品发展实施计划”,结合千灯古镇旅游,投资开发建设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域旅游"下旅游类型的不断丰富,古镇旅游成为对外展示城镇特色的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古镇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但不可避免的旅游空间竞争性制约了毗邻旅游地的市场影响力。文章以凤凰古城与镇远古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两地资源禀赋条件分析和古镇旅游空间竞争力指标体系建构,围绕空间认识的相似性、目标市场的趋同性、交通的可进入性及城市辐射和产业效应的有限性探究古镇旅游发展空间竞争关系及其作用下的镇远古镇旅游发展困境,并据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创新发展策略。文章旨在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潮流下,寻求弱势古镇旅游地规避空间替代性风险的新路径及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镇旅游热近年来持续发酵,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学术界研究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成果颇多,但对龙潭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并结合龙潭古镇的历史概况,着重分析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秉承古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通发展的目标,对龙潭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龙潭古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走其他衰亡古镇的老路。  相似文献   

10.
论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保华 《工程与建设》2009,23(5):621-623,677
针对古村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安徽省桐城市孔城古镇规划旅游开发为例,阐述了古村镇旅游开发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步骤、保护措施,以利于古村镇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具有旅游价值的古村镇35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分布相对聚集的古村镇以浙东、晋中、粤北、闽南、苏南、赣东、皖南等地区最为突出.古村镇旅游特色:古色古香、文化浓郁、山清水秀.古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重视旅游规划,提高管理水平;丰富旅游内容,开创体验模式;注重居民参与,关注居民利益;保护旅游环境,创建和谐村镇;挖掘民族风情,提升文化品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古"取胜,树立品牌;依靠政策法规,落实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古镇旅游开发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形式,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开发不仅可以降低旅游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是,综观全国古镇旅游的发展状况,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虽然积极性很高,但缺乏较为成熟的参与机制。以赊店古镇为例,在分析现有社区参与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古镇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广西旅游古镇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古镇,其中少数古镇在近代与现代历史时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没有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当地古建筑、古风貌有幸被比较完整地保护下来,如昭平黄姚、灵川大圩、南宁杨美等;开放改革以来,它们被重新发现,并开发为旅游古镇,扬名海内外.今后在开发的过程中,这些古镇应注意古建筑、古风貌的保护,处理好新与旧、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集中讨论了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关注古村镇的社会性热潮。在指出古村镇热潮的全球化、都市化发展之大背景的同时,分析了古村镇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得以“再发现”的意义,以及古村镇之被赋予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古村镇的热潮及其相关的社会文化动向,反映了都市居民对于“乡土中国”的眷恋,意味着现当代中国社会对于“传统”的某种回归,以及对于文化“故乡”的重新认同。此外,还对古村镇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运动中以及在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古村镇同时也作为现代村镇可能会发生的变迁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建水县文物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水县文物古迹众多,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被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文章从建水县实际出发,阐述了建水县文物旅游资源状况,对其文物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文化资源产品粗糙、庸俗,"毛坯化"严重等问题。小城镇开发应走乡野路线,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游。开发时应找准特色,因地制宜,遵循乡村特色、自然风格、服务意识的原则,努力与周边地区形成产业链、旅游带,努力打造自己的主导产业,使其更具生命力和延续性。同时,努力增强区域民众的文化底蕴,为资源开发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7.
江南周庄与云南和顺:古镇旅游的比较视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和云南是我国古镇旅游的两大代表性区域。二者凭借丰富的古镇资源、较早的开发意识和显赫的旅游成效使旗下的周庄、和顺成为当今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代名词,同时成就的"周庄模式"与"和顺模式"也为进行旅游开发的各地古镇争相借鉴和效仿。但由于二者在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空间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区别。就古镇旅游区域经济背景、空间模式、产业模式等方面对周庄、和顺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间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差异,旨在对我国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旅游开发实证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银川市华夏西部影视城旅游开发为例,采用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该旅游景区的发展背景、开发条件,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在客源市场上的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更新影视旅游内容,挖掘旅游产品深层次文化内涵,与不同质的旅游区进行联合以及塑造中国西部古代小城镇风貌等深度开发构想,同时也探讨了研究该旅游景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