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过渡金属离子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烟气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Mn2+,Fe2+,Zn2+3种过渡金属离子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烟气脱硫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对Mn2+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的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运用溶液化学原理,对SO2及Mn2+在溶液中的组分进行了计算,研究了Mn2+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n2+,Fe2+和Zn2+3种过渡金属离子对烟气脱硫都有催化作用,Mn2+的催化效果最佳;在烟气中,当SO2体积分数为1.4%,O2体积分数为10%,烟气流量为140L/h,吸收液体积为200mL,温度为24℃,吸收液pH为5~6及吸收液中Mn2+浓度为0.15mol/L时,经过一段吸收反应,SO2转化率大于80%,烟气脱硫率大于75%;当吸收液pH=5~6时,锰主要以Mn2+形式存在,SO2主要以HSO-3的形成存在;其催化反应的机理为:Mn2+与HSO-3反应形成络合物,成为反应链的引发剂来诱发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的Hg~0液相氧化反应器,考察脱硫浆液pH、K2S2O8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入口烟气Hg~0和SO2质量浓度对氧化Hg~0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pH有利于K2S2O8高效氧化Hg~0,p H在5.0左右时,Hg~0氧化效率能维持在83%以上。K2S2O8浓度在5 mmol/L时,Hg~0氧化效率高于90%并呈现很好的运行稳定性。Mn2+,Ag+或Co2+的存在均可提高Hg~0氧化性能,但提高K2S2O8浓度至5 mmol/L也能达同等效果。Hg~0氧化效率随浆液Fe3+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当Fe3+浓度增至2.0mmol/L以上时,Hg~0氧化效率再次增加;Mg2+的存在反而使Hg~0性能有所降低。Hg~0氧化效率随烟气SO2质量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逐渐下降,最高可达85.57%,且SO2的存在增强了系统Hg~0氧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低浓度冶炼烟气二氧化硫吸收解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对低浓度冶炼烟气SO2的吸收解析研究,发现影响吸收效果的因子很多,包括吸收液质量浓度和初始pH值、液气比、解析后二氧化硫体积分数等.研究表明适宜的柠檬酸吸收液浓度为0.5~1.25 mol/L,pH值为4.0~5.0,液气比以不大于1:400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Mn2+作为催化剂的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工艺,对解决目前中小型燃煤锅炉的污染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的特点,采用了以MnSO4为催化剂的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工艺.为了优化工艺参数,在实验室建立了实验模型,模拟现场实际运行的状况,对Mn2+为催化剂的脱硫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SO2浓度小于2000mg/m3,烟气流量1.5 L/min时,吸收液体积20mL,温度为28℃,pH值5~6,Mn2+浓度为0.12 mol/L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环境中的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CH3COOOH/H2O2溶液作为吸收剂,在自行设计的小型鼓泡反应器中进行了烟气脱砷的实验研究.考察了H2O2浓度、过氧乙酸投加量和模拟烟气成分等因素对烟气脱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浓度为0.2mol/L,CH3COOOH投加量为0.04mol/L,溶液pH值为5.5,吸收液温度为50℃时,脱砷效率可达10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对液相离子产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脱砷产物主要为As(V).  相似文献   

6.
以芬顿(Fenton)溶液作为吸收剂,在自制的小型鼓泡反应器内,进行了Fenton氧化法脱除气态As_2O_3的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模拟烟气成分等因素对烟气中As_2O_3脱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H_2O_2浓度为0.2 mol/L、Fe~(2+)浓度为5 mmol/L、Fenton吸收液初始pH值为5.5、反应温度为50℃时,烟气中As_2O_3的脱除效率可达100%。模拟烟气中SO_2和NO质量浓度、O_2和CO_2质量分数等因素对As_2O_3脱除效率影响显著。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液相离子产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得到As_2O_3脱除产物主要为As(V)。  相似文献   

7.
钴络合物体系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中,NO脱除是其关键问题,乙二胺合钴具有高效催化氧化NO的能力,但Co2(SO3)3沉淀的生成导致脱硝效率降低,实验在乙二胺合钴溶液中加入尿素,使吸收后SO2高效氧化,生成易溶于水的Co2(SO4)3,以保证长时间高的NO脱除效率和高的SO2吸收氧化效率。实验表明:乙二胺合钴溶液中加入尿素,可保证吸收后SO2氧化效率接近100%,NO脱除效率在95%以上;正交实验表明:吸收液pH值对SO2的吸收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吸收液温度和尿素浓度;烟气中氧气含量对SO2的氧化效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吸收液温度和尿素浓度。  相似文献   

8.
以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作为吸收液,在旋转填充床中进行模拟烟气中SO2(体积分数约为0.4%)的吸收实验,考察了各操作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硫率随转子转速、液气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均是达到某一值以后基本不再增加;吸收液的初始pH值越大、温度越高、柠檬酸钠浓度越大,则脱硫效果越好。旋转床中柠檬酸钠法烟气脱硫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旋转填充床转速1200 r/min,液气比8~12 L/m3,吸收液的初始pH值4.5~5.0,柠檬酸钠浓度0.6 mol/L。  相似文献   

9.
FeSO4溶液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2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烟气脱硫新工艺.实验在无其他催化剂条件下进行,FeSO4为脱硫吸收液.脱硫过程中加入铁屑以实现高脱硫率和回收硫的目的.对比实验发现加入铁屑可显著提高SO2脱除效率.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脱硫率与吸收液pH的变化同步.吸收液中总铁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问的变化及初始FeSO4物质的量浓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pH的影响显示,在保持较高脱硫率的同时,制取高浓度FeSO4溶液是可行的.并调查了吸收温度、液气比、空塔气速和SO2入口质量浓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中的脱硝效率,将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应用到湿式氨法脱硫工艺中,建立了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的脱硫脱硝试验装置.考察了液气比、氨水浓度、烟气流量、烟气温度、NO初始浓度、SO2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同时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液气比、增加氨水浓度、减少烟气流量、降低烟气温度、减小NO和SO2初始浓度都可以提高脱硝效率,而试验范围内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当液气比为10 L/m3、氨水浓度为4 mol/L、烟气流量为10 m3/h、烟气温度为85℃、NO初始浓度为3.5×10-4、SO2初始浓度为1.0×10-3时,该试验装置的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分别为99.6%和69.4%.  相似文献   

11.
将N2、O2、NO、SO2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模拟工业烟气,将混合气体与0,同时通入反应器中。实验中,考察03/NO物质的量之比、温度以及不同的吸收液对脱硫脱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相中O3对NO能有效氧化,然而S02的存在对NO的去除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当O3/NO=1时,NO的去除率达到93.12%;Na2CO3溶液替代蒸馏水作为吸收液时,有利于NO和S02的去除;当温度在20~60℃范围内,NO和s02的去除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池塘底泥为原料,经H2SO4和H2O2氧化处理,在不同条件下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研究结果表明:Pb2 的初始浓度为50mg/L,用土量10g/L,pH=6.0,吸附时间为60min,该改性塘泥对含Pb2 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9.8%.处理后残留液中的Pb2 用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出残留液Pb2 浓度为72μg/L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盐溶液的吸液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水树脂由于含有-COOH、-NH2、-SO3H,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性.探讨不同基团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最好,树脂对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Cd2+> Cu2+ >Ni2+ >Pb2+,最大吸附容量依次为331.80、182.82、165.79、23....  相似文献   

14.
用空气直接氧化游离二价锰离子制备高纯四氧化三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定温度下,根据锰离子浓度变化严格控制溶液pH的条件下,研究了用空气直接氧化游离二价锰制备高纯四氧化三锰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碱式硫酸锰的氧化速度比氢氧化锰慢,碱式硫酸锰的包裹夹带是造成四氧化三锰产品中硫含量高的根本原因. 该法与用空气直接氧化锰的水解物制备四氧化三锰的方法相比较,前者能大幅度降低四氧化三锰产品中的钙、镁和硫含量,部分解决了锰盐氧化法制备四氧化三锰过程中钙、镁和硫分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以模拟染料废水甲基橙(MO)溶液为目标物,研究了Fe2+、Fe3+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及负载型铁氧化物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对MO的去除特性,并探讨了在非均相催化剂活性炭负载Fe2O3(Fe2O3/AC)、活性氧化铝负载Fe2O3(Fe2O3/Al2O3)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pH值、催化剂投加浓度、臭氧浓度、MO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Fe2+、Fe3+、Fe2O3/AC、Fe2O3/Al2O3的加入均能提高MO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且Fe2O3/AC、Fe2O3/Al2O3的催化效果更为显著;当Fe2O3/AC、Fe2O3/Al2O3的投加浓度为1.0 g/L,臭氧浓度为15.0 mg/L,MO初始浓度为25.0 mg/L、pH值为5.0时,30 min时Fe2O3/AC、Fe2O3/Al2O3催化臭氧体系降解MO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9.26%、48.45%和80.34%、38.4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强电场电离放电技术制取高浓度活性粒子和引发剂,并注入烟气中氯化脱硫脱硝,副产物为硫酸和硝酸,整个过程无催化剂和吸收剂.实现了干法同时脱硫脱硝.并研究了活性粒子注入量、气体温度和气体含水量对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粒子注入量是影响脱硫脱硝效率的决定因素,NOx优先SO2脱除,该方法脱硝率可达100%,脱硫率高于60%.温度是影响同时脱硫脱硝效率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烟气温度的增高不利于SO2和NOx的脱除.水在羟基自由基形成以及脱硫脱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适当增大含水量,可促进SO2、NOx脱除.  相似文献   

17.
尿素/铵根溶液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氨/尿素溶液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在工业应用中存在脱硝效率不高的问题,在鼓泡吸收反应器中采用不同的吸收剂和添加剂,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特性,并对吸收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pH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在尿素/铵根溶液脱硫脱硝过程中,溶于液相中的氧对NO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而NO气相氧化是脱硝的主要作用机制;O2的存在是添加剂起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SO2的存在对NO的吸收起到了协同促效作用.实验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添加剂对脱硫脱硝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不同,醇胺类添加剂具有缓冲和催化作用,且混合醇胺的效果更好,而高锰酸钾作添加剂时,脱硫和脱硝过程是相互竞争的.实验中尿素溶液的脱硝效率最高,而单一氨水溶液的脱硝效率最低;尿素能抑制亚硝酸分解生成NO,碳酸氢铵的加入使得吸收液的pH值下降明显,不利于氮氧化物的脱除.  相似文献   

18.
研究固体汞电极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痕量亚铁离子(Fe2+)的分析方法。在pH值为5.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亚硝基R盐(NRS)与Fe2+形成络合物,H2O2存在时,在固体汞电极上产生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1.3V。峰电流与Fe2+的浓度在5.6×10-7~2.0×10-4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1.5×10-7g/L。NRS中的-NO在电极上得2e-还原为中间物质-NHOH。当溶液中存在H2O2时,H2O2可以迅速将其又氧化成-NO,从而形成灵敏的带吸附性质的平行催化体系。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成本低廉,而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窄间隙强电场电离气体放电,将O2,H2O等气体分子电离加工成高浓度的强氧化羟基自由基(.OH),进而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直接将模拟烟气中的SO2氧化脱除,反应产生的H2SO4采用电集雾器回收.脱硫过程中不使用催化剂,不加吸收剂,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脱硫新方法.主要对放电功率、氧的体积分数以及水的体积分数对.OH和SO2脱除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烟气总流量为0.1 m3/h,氧的体积分数为21%,水的体积分数为1.38%,SO2初始体积分数为0.08%时,SO2脱除率为78%.随着放电功率及O2,H2O体积分数的增加,SO2脱除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利用重金属捕集剂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钠处理印刷线路板厂络合铜、含镍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捕集剂加入量、废水pH值、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集剂对Ni2+、Cu2+的捕集效果不受pH值影响;处理络合铜废水时反应时间最好控制在30min以内,处理含镍废水时,反应时间以10min为宜;当重金属捕集剂投加量是化学计量的1.2倍时,Ni2+、Cu2+的去除率均达99%以上。将最佳工艺参数运用于工程实践,处理后废水中Cu2+的含量为0.26mg/L,去除率达98.3%;Ni2+的含量为0.32mg/L,去除率达98.4%,均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规定的铜和镍排放限值为0.5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