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利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念,以新中国历史为切入点试图分析我国体育体制的形成因素;从几个典型的举国体制国家入手探析了其形成原因和行为的性质;由中国竞技体育体制引发的问题,认识到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要与中国根本的经济、政治相吻合,并完善相关的竞技体育法规。  相似文献   

2.
利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念,以新中国历史为切入点试图分析我国体育体制的形成因素;从几个典型的举国体制国家入手探析了其形成原因和行为的性质;由中国竞技体育体制引发的问题,认识到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要与中国根本的经济、政治相吻合,并完善相关的竞技体育法规。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突破性地取得了金牌第一,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从表面上看,我国体育的最大收获是竞技体育上金牌数量的第一。事实上,除了金牌,我们最主要的收获是全民体育意识的觉醒,即除了竞技体育,我们还有群众体育要发展,更要与世界发展同步。从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的发展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如何协调地发展,而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整合发展的相关问题。因此,诸多的专家及学者认为,北京奥运会将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拐点,即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整合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旨在辩证的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文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1)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竞技潜力的可持续发展;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1)明确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体制的管理主体,对症下药,责权明确;2)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竞技体育发展问题,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合理、健康的开发竞技体育资源;3)辩证的看待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以及体教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重要成功经验之一的“举国体制”进行了研究。指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面对着:1)国人的“金牌情节”;2)国人的“民族情结”;3)国人的“战斗情节”。“举国体育”改革之趋势:1)当前较长时期内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要秉承渐进式改革之路;2)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拐角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审视中国竞技体育所折射出的问题,分析改革的重要性等方面,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出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在后奥运时期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必然性.指出竞技体育承载“金牌”符号,社会体育表达“草根”符号,“后奥运时代”要增强“金牌”和“草根”互动.讨论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冲突与合作互动问题,指出要在互动中实现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崔蕾  孙晴婉  季永琪 《科技信息》2011,(36):I0142-I014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失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等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经历了孕育与初创阶段、尝试性创新阶段、多元化创新阶段.通过对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时代背景的分析,认为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改革将提速进入轨道,并对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构想.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机遇,再次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还没有完全形成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训练、竞赛及保障体制,应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推进项目实体化改革的力度,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提升竞技体育的国际话语权,最终推动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我国体育事业如何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会上,胡锦涛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2010年至今“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相关研究成为体育界的热点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性、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在体育体制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体育产业规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达到协调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联系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律,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与总结。认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协调发展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为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而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华丽 《科技信息》2008,(1):216-217
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着眼于奥运之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应促进政府管理型体制与社团管理型体制的和谐发展,并结合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管理体制,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要使西北地区竞技体育有所发展,应重视科学选材,强化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升竞技体育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体校教练员作为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体校教练员水平是确保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采用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体校教练员角色定位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对体校教练员的重视。促进体校教练员对自我角色的认识以及把握教练员职业角色的定位,丰富教练员角色理论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的业余训练体制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业余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华阳模式"的出现,为这一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我国业余训练体制现状和"华阳模式"的分析,为我国业余训练体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探求一种新的业余训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