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文 《科技信息》2007,(6):155-155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可以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一个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和利用积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警惕自己不要陷入“马太效应”的怪圈,可以说,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对这两种心理效应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方教育理论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为切入点,从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教师尊重,赏识学生,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等方面,以教师对待学生的方法为中心来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传说与事实期望具有神奇的心理效应,可以使被寄予期望的人在一定程良上向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发展变化。因此,人们将这种神奇的期望效应与美丽的神话故事连在一起,并给它一个漂亮的名称,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Pyqmalion effect)。传说有一位年青的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有一尊精妙绝伦的雕像,雕着一个美丽可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它缘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爱神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相似文献   

5.
全红霞 《太原科技》2001,(2):44-44,46
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利用移情作用和皮格马利翁效应,利用学生的“抱团”心理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形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并针对技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帮助学生建立心理优势,改善技校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希腊神话里,擅长雕刻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美丽少女,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整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于是,他赋予了雕像生命,  相似文献   

8.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表现即"教师期待效应"。它反映了教育者的不同期待让学生感知、接受并最终改变自我期待从而达到教师期待效果的效应。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老师会因为性别、学生身份、学生评价等因素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期待从而影响教学结果。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运用此效应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该文在此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并就如何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做好教学激励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即期望效应,作为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把它借鉴到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激励评价机制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凌丽华 《科技信息》2010,(36):I0253-I0253,I0252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只要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倾注满腔热情,充分信任,并善于挖掘教育对象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实现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此效应的价值更体现在学困生、课堂应用、班级管理中。教育工作者学习掌握并善于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邬学侠  乙常青 《奇闻怪事》2007,(9):17-17,19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青年国王,他爱上了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尊象牙少女像,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若她,日复一日,少女竟活了过来。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这个神话变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他把随便指定却宣称“具有优秀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交给教师。这批学生由于得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强自爱心理,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现状,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改善高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青年科学》2008,(9):29-29
"皮格马利翁"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深深爱上了一座完美的雕像,而最终使得雕像变成了活人。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现阶段中专英语教学面临困难,针对中专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改善中专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理论已证实:科学的教育理论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相统一,合理地运用有关教育原则、教育理论,就可以更好地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效应和心理换位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心理分析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16.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地叙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并以此为出发点,着重对该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强调指出:对每一个学生抱以合理期待,将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彭青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94-194,186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对人的看法会产生影响(无论正面还是反面),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应用这种效应,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肯定多于否定,方能达到希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钱青 《科技资讯》2010,(36):177-177
本文由"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出主题——情感因素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并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把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和训练,从非智力因素方面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9.
遗忘也是美     
那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盖于遗忘》,觉得颇有道理。 这里的遗忘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遗忘,是结合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分析的。例子就是我们日常教学常见的现象。在面对一个多次不完成作业,经常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时,很多老师往往会习惯性地使用这样的语言:你这已经是第N次没做作业了,你已经连续N天没有认真听讲了,你明天是不是还要这样啊?  相似文献   

20.
谈差生转化工作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陈志在学校和班级工作中,差生的存在是客观的,做好差生转化工作乃是学校教育者特别是政治思想工作者的一项长期不懈的重大任务,它直接影响着良好校风和班风的形成.经调查发现:差生表现出差.一方面在于思想素质差;另一方面因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