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中国经济仍是唯一拉动全球GDP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俄罗斯卫星网援引美国《评论汇编》的文章称,对不可能承受新一轮衰退的全球经济来说,中国经济的贡献显得更为重要。一些数字就可证明这一点。文章称,如果2016年中国GDP增长6.7%,那么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就可达到1.2个百分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评估,全球经济增长今年只可能在3.1%左右,而中国的贡献率约为39%。这要比其他经济体的贡献多得多。例如,美国2016年仅增长2.2%,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仅为0.3个百分点,仅是中国贡献的1/4。欧洲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16日,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发布了2016年度报告。在此之前,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以《中国的军力正在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增长》为题,对该报告作了"预告"。文章引述报告内容,称"中国军方正在扩充水面舰艇、潜艇、飞机、情报系统和海外基地,以使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军事强国"。从2002年起,USCC每年发布年  相似文献   

3.
国际间贸易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关系很早以前就有多位学者专著论述,最早当属英国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初版于1776年。他在书中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国际贸易的形成过程和各国间经济自由交流的必然性,可从中管窥一斑。我们可使用微观经济论据,对国际贸易或贸易政策和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找出更为充分的证据来说明更加透明、自由的国际贸易准则或贸易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活动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本文将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国际贸易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保持中国出口竞争力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是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写出了传世名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云南三村》等著作。文章通过对这两部著作的简要分析考察他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一为"社区研究范式";二为"差序格局"思想;三为"实地研究"方法;四为"类型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季度悄然已过,今年经济的走势也初露端倪。有人说是"开门红",有人说"依旧疲软"。近日,权威人士再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定调中国经济是"L"型,并且语气淡定,指出"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我们该怎样认识这个"L"型?首先,权威人士非常肯定地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并且这个L型不是一两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地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下去,以及如何使中国的增长与全世界协调一致。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几乎超过了我们所能设想到的其他所有问题。中国经济为何会增长,以及是如何增长的?各种细致的研究对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估。但我认为从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对以下观点并无异议: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因为中国在高储蓄、高投资的基础上迅  相似文献   

7.
<正>据法国《费加罗报》6月8日报道,中国已正式开始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并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优先事项。"一带一路"计划是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推出的: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4%,为20多年来最低。从陆路上看,中国从数年前便开始着手打造一个从中国通往欧盟(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铁路网络。中国将投巨资在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用户规模相比2015年呈7倍增长,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共享交通工具: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这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多种了3000万棵树。首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共享汽车品牌Gofun出行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2,(9):6
<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8日表示,中国经济有可能逐步减速,进入中速发展期。刘世锦是于8日在京召开的"襄阳发展战略规划评审会"上做上述表示的。他说,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低于8%,这是多年来没有过的情况,我们判断这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减速,应该是中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逐步由10%的高速增长阶段降到中速增长的阶段,这个中速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10,(12):78-79
<正> 1月刊《低碳经济,中国企业的绿色春天》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在这个"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上,低碳经济被确定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与此同时,中国也正走到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增长方式转变的当口;如何与世界接轨,并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时候明确方向了。然而变动必然会带来阵痛,也必然会使一些无法适应新环境的事物消亡,一直活在旧有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能否适者生存?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李书福曾说,国家的创新能力等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总和。因此,关注企业,就是关注国家的经济命脉。为此,《华东科技》在1月刊的封面故事栏目中,选择了"中国企业如何面对低碳经济"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希望,低碳经济,真的能为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带来一个绿色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书评     
《华东科技》2012,(3):78
《创新的力量》编著:朱岩梅陈强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创新的力量》组织聚集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官员以及企业家,围绕"绿色、转型、创新"等话题,以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竞争的新趋势、新格局为前提,以多种形式共同探索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苗圩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扎实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成为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支点。苗圩在文章中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当前,全球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创新内涵愈加丰富,技术、网络、应用、服务深度融合,不断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加以利用,我们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吗?"这是《认知盈余》一书的作者克莱·舍基在书中的叩问。"轻问"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当下国内知识经济付费揭晓谜底。其实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英文叫knowledge economy或knowledge-based economy,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背后与新的经济增长理念有关,主要是指人才与知识这种智力的资源互相配置后的一个结果。怎么看待"知识春天"这一现象,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从早期的传统粗放走向集约、从自然/工业经济阶段跨向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借鉴丛书之一《走进拉丁美洲》,已于“五一”期间与读者见面。中国经济增长,需要能源和自然资源;拉美国家在努力与美国、欧洲达成贸易协议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中国与拉美在经济方面互补性很强。按照我们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6.
<正>1972年,罗马俱乐部,米都斯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人类经济增长在2100年以前将达到极限"、"世界体系的基本行为方式是人口和资本的指数增长和随后的崩溃"……一句句来自"罗马俱乐部"的警世恒言,对正陶醉于  相似文献   

17.
张启迪 《世界知识》2023,(18):62-64
<正>2023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见顶了?》(Peak China?)的封面文章,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生产率增速下降,“中国崛起速度正在放缓”。事实上,这并不是西方第一次唱衰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西方不时大肆宣扬“中国崩溃论”。2016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逼近美国,“中国崩溃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崛起见顶论”。近期,这股论调卷土重来,主要是因为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低于预期。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十分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资源的大量消耗,使生产效率下降。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如何解决?一、生态环境现状我国首部《环境绿皮书》中指出:"我国环境事故、自然灾害、生态危机都进入高发期,呈一触即发的危险态势。生态恶化使宝贵的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空气污染成为困扰中国城市的主要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增长有2/3是在透支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的。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7月19日,《德国之声》网站发表一篇名为《中国经济总量应已超过德国——兼谈意义和问题》的文章。该文指出,根据多家国际权威部门预测,"中国经济总量今年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恐怕是十拿九稳的","事实上,上半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已经超过德国了"。  相似文献   

20.
近日偶读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国模式"风光不再》。文章作者俨然一副中国问题专家的姿态,断言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威权资本主义";中国的崛起,是因为实行了市场资本主义;尽管市场资本主义目前处于低潮,但它依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最佳的、且是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