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内外连续出现"天坑"现象"正当市民庆祝圣诞节时,一名地下管道工在工作中遇到地陷掉到裂缝里,同一天有一名妇女开车陷入地裂的洞中。科学家认为是地下水减少形成空洞而引起地陷,但是大面积的地陷还在发生,许多人掉  相似文献   

2.
<正>"已经连续三天了,全球各地都出现了大范围的地陷现象,难道末日之门快要开启了?"科鲁兹疲惫地看着眼前的电脑显示屏。他所在的这个房间乱得不成样子,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占据了房间中央的地板,陈旧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沓沓的地质材料。作为一名地质学家,科鲁兹曾就职于A国地质科学院。就在他不断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时候,他却突然选择了离职。原来,他是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地陷现象的研究中去。"从掌握的数据来看,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看来  相似文献   

3.
地陷型传说大多包含一个禁忌母题。通过对这一母题的历史厘清,可以看到一条明晰的演变轨迹,以及所蕴藏的深刻的现世道德话语的警示。  相似文献   

4.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0,(11):32-33
2010年4月下旬以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一个偏僻乡村,接连发生了一桩桩怪事:好端端的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了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大洞。在地陷洞的步步紧逼下,当地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转移到其他地方居住。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国各地屡现各种小型地陷,有网友戏称为“天坑”。而地球的另一端似乎也不平静,南美危地马拉也出现了一个直径30米的巨大“天坑”。“天坑”的出现,是否是地震等灾难的预兆?  相似文献   

6.
赵亮 《甘肃科技纵横》2013,(11):62-64,8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地基的牢固性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此外,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面积甚广,而以湿陷性黄土为地基的城市建筑面积也不在少数,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立在湿陷性黄土等软土地基上的城市建筑却频发地陷等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城市建筑地陷主要的原因是湿陷性黄土等软土地基未经科学处理便投入建筑使用。由此可得,以湿陷性黄土等软土地基为建筑地基的城市建筑具有稳定性差等缺点,其甚至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笔者就湿陷性黄土对城市造成的危害为线索,探析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危害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质灾害频仍,见诸记载的地质灾害有山崩、地陷、地裂、地震、土地资源退化和海洋灾害等。其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变迁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地质灾害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官府的救助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近年来我国发生较为频繁的松散土体型地面塌陷展开研究,在明确其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造成此类地陷的内因和外因。分析结果表明,渗流造成松散土体中形成大孔隙骨架结构并以临界稳定状态潜于地下,在地面超载、振动及降水等外界干扰作用下造成临界稳定状态突然失稳,形成地表塌陷。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南海和青海冻土区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但正视并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潜在环境影响风险是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它的前提.由于海洋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有其自身的赋存条件,它们的环境影响风险必然存在差异: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气候效应、海洋生态威胁、海底地质灾害等潜在环境影响风险,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环境影响风险表现在气候效应、冻土层和高寒草甸破坏、陆地生态威胁、地陷和塌方等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具有针对性的开发技术并控制工程过程等措施来应对环境影响风险.  相似文献   

10.
正来呀,互相伤害呀!随着机器人擂台赛大幕拉开,上至NASA工程师、科研专家,下至菜鸟级学生、水管修理工,无不捧着自己苦心研发的机器人,到此一决雌雄!首轮比赛两两一组,每场限时3分钟,目标简单明确:操控你的机器人毁灭对手!但若势均力敌,则根据侵略性、伤害程度、策略和操控来打分。撑过5轮,冠军就是你的!温馨提示:赛场上遍布死亡陷阱——有嗡嗡作响的旋转锯片,探头探脑的螺旋钻,突然张开的地陷凹槽,轰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