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科普研究》(双月刊)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专业学术期刊。它的刊文范围包括科技传播、科学教育、科普展教、科学与文化等领域。本刊从"促进科学技术普及理论的研究,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以"百家争鸣、求是创新"为办刊方针,坚持聚焦中外科技传播前沿动态,促进科技的传播与发展,为广大科技传播和科普工作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努力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中国科普研究所2010年3月20日在北京召开"科学普及与人文精神论坛",科学传播、科普创作、科普教育、科普场馆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1 科普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5月20日上午.2006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9点整,科学报告会如期在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三楼报告厅举行,由省安监局组织的首场演讲拉开了此次科普专题讲座的序幕.安全生产专家、中南大学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后徐志胜进行了题为《公共安全与灾害应急科技进展研究》的演讲报告,该报告分“公共安全科技进展研究”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上下篇,论述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在我省的表现形式及成因,阐述建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及今后加强灾害应急管理的科技方向。  相似文献   

4.
《太原科技》2010,(6):102-102
2010年5月16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祝会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程东红在会上指出,30年来,我国的科普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研究平台日益扩展,初步形成了研究对象明确、理论需求强劲、理论体系初具脉络、学术交流国际化的科普研究格局。广大科普理论工作者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传播机制、科普监测和评估、科普创作、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建设和使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1978年,王渝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史研究之路.之后读博士,做博士后,当博士生导师,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他从中国古代数学史、天文历法史拓展到科技通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成为知名的科学史家.在此期间,他为科技史成为一级学科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000年,王渝生研究员调任中国科技馆馆长,开始了他从科学史家到科普名家的角色转换.在6年的馆长岗位上,王渝生研究员把22年来的科技史方面的积累同科普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撰写和主编二十余篇著述,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主讲科普报告百余场,为中国科普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先后荣获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突出贡献奖、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特别贡献奖等.  相似文献   

6.
1978年,王渝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史研究之路.之后读博士,做博士后,当博士生导师,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他从中国古代数学史、天文历法吏拓展到科技通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成为知名的科学史家.在此期间,他为科技史成为一级学科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000年,王渝生研究员调任中国科技馆馆长,开始了他从科学史家到科普名家的角色转换.在6年的馆长岗位上,王渝生研究员把22年来的科技史方面的积累同科普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撰写和主编二十余篇著述,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主讲科普报告百余场,为中国科普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先后荣获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突出贡献奖、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特别贡献奖等.  相似文献   

7.
《安庆科技》2007,(1):24-24
中国科普研究所5日发布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对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和医学新进展等科技发展信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日前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该院近年来根据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为己任,精准策划,不断创新,通过探索新媒体科普、夯实多媒体科普、推进多载体科普,以《今日科技》杂志社(科技舆情分析研究所)、科技传播中心为主力,着力构建全媒体科普宣传矩阵,积极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和科  相似文献   

9.
博士后流动站硕果累累 博士后凤还巢喜气洋洋──欢迎博士后刘社田校友学成归来据悉,自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诞生至今十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已成为培养和造就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成功之路,累计招收365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平均年龄为30至...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我国博士后制度的诞生为上海输送了一部分高层次人才。十年来上海共招收454名博士后,期满出站人员中有127名留在上海工作,其中3位已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流动站期间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至去年底,博士后在站共承担了国家、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384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了487篇论文,为上海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上海地区每个博士后站平均在站人数在全国仅居第四位,低于北京、杭州和广州,与上海要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为适应科技、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将通过制订有效的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培养和招收博士后的模式,积极推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的精神,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具体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