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杀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我校校内常见8种绿化植物叶片的挥发性有机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对其抑菌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樟树、罗汉松、夹竹桃、大叶黄杨、法国冬青、石楠、龙柏、雪松等8种植物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枯草杆菌、酵母菌的抑菌率均在47%以上,抑菌效果显著;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有13.5%以上,其中樟树、罗汉松、雪松的抑菌率在30%以上;对金黄色萄萄球菌的抑菌率在22%以上.8种植物对空气中的微生物作用效果明显,杀菌率均在20%以上.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选择抑菌、杀菌作用强的树种作为高校的绿化树种,有利于绿色高校建设. 相似文献
2.
4种百合科植物抑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小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19-20
用琼脂平板扩散法 ,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 4种百合科常见食用植物对G-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G+金黄色葡萄球的生长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 4种植物对 3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但有明显差异 ,抑菌效果与植物提取液的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贵州4种藓类植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4种藓类植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细菌和根霉等2种常见霉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了这4种藓类植物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4.
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含毒介质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4种常见植物病原细菌和6种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各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3种提取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在0.5~1.5 g/L,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作用效果差异不明显;对真菌的作用效果石油醚提取物优于氯仿,乙酸乙酯溶剂本身抑制真菌菌丝生长,不同真菌对同种提取物的敏感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和厚朴酚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和厚朴酚的标准品为试验材料 ,测定其对三种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 )的抑菌活性 .结果证明 :和厚朴酚对供试的三种致病细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抑菌浓度在 10mg/L以内 相似文献
6.
土壤及其微生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试了云南省峨山、蒙自、弥勒、玉溪等地14份土样对4种生防菌(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贵州节丛孢),2种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类型、土壤对不同菌株间抑菌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峨山烟地土样抑菌作用最强,对生防菌ZK7,IPC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2%和81.6%,玉溪烟地土样相对较弱,对ZK7,IPC抑制率达42%和57.4%.病原真菌对土壤抑菌作用的敏感性低于生防菌,其孢子萌发平均抑制率为31.1%,大大低于生防菌的57.3%.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抑菌作用成正相关,微生物数量是影响抑菌作用的主要因素.从土壤中分离到的几种细菌发酵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作用超过土壤,其对生防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64.2%~75.6%,明显高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率(15.2%~20.4%).同一细菌培养液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不具普遍性,而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提取溶剂、乙酸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荸荠皮中总黄酮物质的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从荸荠皮中提取总黄酮的适宜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酸浓度为75%,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g/mL)为1:14,提取时间为6h,在此条件下,从荸荠皮中提取到总黄酮的得率为1.56%。分别测试了提取物总黄酮对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茵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荸荠皮提取物对上述4种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但总黄酮含量的多少与抑茵效果没有明显相关性,可以推断在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不仅是黄酮类;50~80℃内,不同温度提取所获得的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也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植物抑制空气中细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目前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植物抑制空气细菌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主要的研究范畴是研究方法的探索及定性的理论研究;而植物抑制空气中细菌作用的机理与定量研究,特别是其在绿地景观配置方面的应用将成为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昆虫的行为调控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短链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植物定位、交配、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所、取食等行为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调节天敌寻找寄主等行为,以及作为植物的间接防御手段和昆虫外激素的协同素。综述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昆虫的行为调控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分析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在害虫防治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2种水杨醛缩氨基酸及其10种金属配合物的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桂芝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1):57-59
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2种席夫碱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苯丙氨酸及其10种金属配合物对五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水杨醛缩甘氨酸仅对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菌活性,而水杨醛缩苯丙氨酸对上述五种菌种均无杀菌活性。铜、锌离子与上述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后,杀菌活性明显增强,对上述五种茸种均有较强的杀菌活性。而镍、钴、锰配合物的杀菌活性则较弱或没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SJ80与SJ81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生防潜力,以疮痂链霉菌为指示菌,测试了其发酵上清液的理化稳定性,并与咯菌腈、辛菌胺醋酸盐2种农药进行对比,检测其粗提物的生物安全性和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以抑菌直径测试SJ80与SJ81发酵液的最佳发酵时间,发酵上清液经不同温度、紫外照射、pH值及蛋白酶处理后,以抑菌率测试其稳定性,采用MTT法测定粗提物体外急性细胞毒性。结果表明:2种发酵上清液最佳发酵时间为3 d,经121 ℃处理30 min或紫外照射24 h后,抑菌率均高于90%;SJ81在pH=1~13的抑菌率保持在80%以上,有较好稳定性,SJ80在pH=1~11的抑菌趋势与SJ81的相似,在pH=13的抑菌率为0,耐碱性较弱;发酵上清液经碱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处理2 h后,抑菌率均接近100%,对酶处理较稳定。体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SJ80、SJ81对 LO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量(IC50)分别为239,137 mg/L,对PC12细胞的IC50分别为266,161.3 mg/L;在农药的推荐使用量下,咯菌腈和辛菌胺醋酸盐的抑菌率分别为25.46%,0%,对应的细胞活力均低于50%,比发酵液毒性大且抑菌率低。可见,2种拮抗菌发酵上清液理化性质稳定,比农药安全性高,有突出的抑菌优势,具有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纯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出278株菌,分布在3门5纲16目24科31属,其中YIM 150853为1个潜在新分离单元。生物活性评估实验表明,76.34%的纯培养菌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链霉菌YIM 150601、YIM 150634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放线菌的功能基因检出率高于非放线菌。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纯培养菌株具有抗菌及合成生物活性产物的潜力,是开发新型天然产物的新菌源。 相似文献
14.
天然调味料对鱿鱼腐败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鱿鱼自然腐败菌为指示菌,研究大葱、生姜、大蒜提取液以及陈醋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大蒜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陈醋对鱿鱼腐败菌有强抑菌作用,生姜仅醇溶性提取液有抑菌活性,而大葱水溶性和醇溶性提取液抑菌活性不明显。经测定大蒜水溶性提取液对鱿鱼腐败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原蒜液和原蒜液稀释4倍,陈醋的MBC和MIC分别为原醋液稀释16倍和32倍。在60~100℃下加热10~40 min,大蒜液的抑菌活性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陈醋的抑菌活性则在加热温度高于70℃,加热时间超过30 min后显著提高。不同比例的姜液、蒜液和陈醋混合液对鱿鱼腐败菌的抑菌效果不同,当复配液中陈醋相对含量高,而姜、蒜液相对含量低时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核桃楸皮提(萃)取物的抑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弧菌、白色念珠菌5种致病菌进行了抑菌性能试验。核桃楸皮经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琼脂扩散法测试其对5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经乙醇提取后,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石油醚萃取物只对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氯仿萃取物对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为核桃楸皮活性成分的功能研究进一步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16.
迷迭香酸的抗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活性;迷迭香酸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渗漏而影响细胞代谢,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而影响DNA复制,从而发挥了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2种中草药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了乌梅、金银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等12种可用于食品的中草药,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药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艾叶、牡丹皮以及乌梅对4种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正交试验对上述3种中草药进行复配,分析得出最佳配比为乌梅∶艾叶∶牡丹皮=8∶1∶1,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复配抑菌剂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3.91 mg/mL、15.62 mg/mL、7.81 mg/mL。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中草药复配抑菌剂能够破坏大肠埃希氏菌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系列2-烷氧羰基乙基(丙基)二苯基碘化锡配合物,用浓度释法测定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等5种细菌的杀菌活性,实验证明,合成的有机锡配合物都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成年健康家兔,经腹腔注射猪大肠杆菌刺激后,取圆小囊组织以捣碎机捣碎,沸水浴处理后,以5%乙酸提取,调整pH值后,经SephadexG100凝胶柱过滤层析,收集各组分并用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各组分的抗菌活性,获得纯化的抗菌肽类物质。纯化物经Tricine SDS-PAGE,银染后分析为一条蛋白带,分子量约为7000Da左右,经超滤分析,纯化物的分子量大于3000Da。抗菌肽粗提物和纯化物经体外抗菌实验,对大肠杆菌(078)、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