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猕猴桃果仁油主要成分及其药理生理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猕猴桃果仁油出油率达28%以上,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大于80%, α- 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56.75%~ 64. 10%. 由于α- 亚麻酸是人体内各组织生物膜的结构材料, 也是合成人体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 所以猕猴桃果仁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预防癌变、改善心血管疾病、提高脑神经功能等药理生理作用,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在猕猴桃果仁油中添加绿原酸,考察了紫外光、H2O2、KClO3和超声波对果仁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紫外光辐射和H2O2氧化180min,添加绿原酸后,果仁油的△A/A0比不加绿原酸时小0.29%和0.85%;分别用0.06 mol/L KClO3溶液氧化和超声波辐射120 min,加绿原酸的△A/A0值分别比不加绿原酸时小2.03%和0.57%;在40℃温度下,用0.06 mol/L KClO3氧化240 min,添加绿原酸后,果仁油的△A/A0值比不加时小6.91%.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和甲基酯法提取三种新疆甘草籽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从种子油中分离并鉴定了 20种成分.主要成分有十五烯酸,棕榈酸,硬脂酸,十八烯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新疆"三种药用甘草籽油"PUFA:SAF的比例均为9.82:10.13:9.09均大于2,可见甘草籽油有利于降血脂,具有较高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构树种子油的维生素E测定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法提取构树种子油,并对其进行了荧光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了构树种子油中VE的质量分数,分析了构树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构树种子油中VE的质量分数为410.45 mg·kg-1,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珠光脂酸等脂肪酸,且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等,亚油酸的质量分数为77.984 mg·kg-1。 相似文献
5.
提取黄连木果油并以此为原料,通过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确定酯交换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生物柴油进行成分分析和理化性能检测.实验表明:以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提取35min,黄连木果油得率可达到50%以上.所得黄连木果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4∶1,催化剂用量为1.6%,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40℃,转化率可达到98.74%.它与0#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接近,可以考虑按一定的比例调入柴油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橡胶种子油对猕猴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橡胶种子油喂养的猕猴,其腹膜后和肠系膜上的脂肪所炼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中发现,含饱和脂肪酸明显减少,而含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增多,为畜牧饲养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改善动物油脂组成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身研制的具有一定pH值的复合乳化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或纳米高压均质技术对猕猴桃亚麻酸油进行分散或均质,使猕猴桃亚麻酸形成具有纳米尺度的稳定的水包油颗粒,再运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对其进行纳米粒径表征.以粒径小、稳定时间长为主要考察指标,得到制取猕猴桃亚麻酸油纳米乳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4g,猕猴桃亚麻酸油4mL,制备液体积200mL,9 000r/min剪切乳化20min或150MPa左右高压均质循环2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平均粒径为(60±10)nm,剪切乳化稳定时间约1.5a,高压均质稳定时间达2a以上,满足制药和保健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核桃壳真空热解制备生物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对其在热解炉反应器中的真空热解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红外分析及GC-MS分析对裂解生物油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壳真空热解制备生物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终温600 ℃、升温速率60 ℃/min、真空度10 kPa、保温时间30 min、冷凝温度-40 ℃,生物油最大产率(质量分数)为55.90%;核桃壳热裂解产物油的成分主要为乙酸、甲酸、乙醇醛、丙酮醇等小分子化合物,愈疮木酚、苯酚、紫丁香酚及其衍生物等芳香化合物,以及呋喃类、酮类化合物等;另外,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小分子化合物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加,愈创木酚、紫丁香酚及其衍生物的含量逐渐减低,苯酚及其衍生物的含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杜仲翅果籽油与猕猴桃籽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杜仲翅果籽油和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及籽油的理化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非常相似,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极为相近,且折光指数、密度、气味、色泽等质量指标非常相近.说明杜仲翅果籽油具有与猕猴桃籽油同样的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味子中油脂,取样10.0 g提取6 h,得油率为7.91%.对五味子油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联用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油中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达93.30%,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为4.02%.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红花籽油中的脂肪酸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GC/MS法测定了云南、河南、四川三个主要产地红花籽油的成分,并同已报道的新疆红花籽油的成分进行了比较,表明新疆红花籽的质量最好。为红花籽鉴别、质量标准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剂热抽提蛇油脂肪和KOH/甲醇酯交换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等.蛇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3%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菜籽油中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OH-CH3OH脂交换法快速甲酯化处理油样,以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本地市售菜油中脂肪酸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7种组分。其中以芥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脊酸为主。芥酸含量高达34%,表明所检菜油属高芥酸菜籽油。 相似文献
16.
用GC/MS/DS的方法对三七的混合脂肪酸甲酯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了7种三七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8,11-十八碳二烯酸,9,10-二羟基十八烷酸和2-己基癸酸。 相似文献
17.
牛蒡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牛蒡籽油的提取工艺,着重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条件:压力30Mpa,温度50℃,时间3h,CO_2流量30kg/h.利用GC/MS分析了牛蒡籽油的成分组成,比较了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样和乙醚萃取油样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微生物鉴定和群落分析方法建立在微生物纯种培养分离的基础之上。但是在自然环境中,99%以上的微生物未能通过人工培养,在微生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传统的基于培养基的微生物分离技术以及生理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基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脂肪酸可作为生物标记物而发展起来的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PLFA)具有不依赖于培养体系影响,能够直接有效地提供微生物群落中的信息;脂肪酸成分不受质粒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客观、可靠;试验条件要求低、操作难度小、测试功能多;由脂肪酸谱图可以对整个微生物群落进行定量描述等诸多优点,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PLFA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在微生物检测、鉴定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花椒籽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花椒籽的结构及主要成分,对比了花椒籽油的几种生产工艺,包括传统的压榨法、浸提法和超临界萃取法,介绍了花椒籽在食用、药用、工业方面的应用,并指出改进花椒籽油提取工艺;合理利用花椒籽残渣;开展花椒籽油联合精制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