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动态柱法对稳定元素Sr在不饱水沙土中的迁移进行室内示踪实验,选择非吸附性的Br-和Cl-示踪水流速度,结果发现,Br-、Cl-、Sr在沙土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是一致的,且与喷淋强度呈线性函数关系,这说明Sr在沙土介质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Sr在沙土中的阻滞系数为1且不随喷淋强度变化,说明Sr属于非吸附性核素。通过静态法与动态法获得的阻滞系数存在差别,动态法所测阻滞系数更能真实地反映介质对核素的阻滞性能,而由静态法所得阻滞系数偏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90Sr在北京地区花岗岩上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用间歇法测定了^90Sr 在石湖峪和阳坊花岗岩上的吸附比及吸附平衡时间。研究了岩石颗粒度、固液化、水相的pH值和核素载体浓度对吸附比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用柱实验法研究了^90Sr在石湖峪和阳坊碎石柱上的迁移行为,并测定了阻滞系数(Rf)和柱分配系数(KD)。结果表明,北京石湖峪和阳坊花岗岩对^90Sr的吸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取锶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采用动态柱法实验对稳定元素锶在沙土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锶在沙土的迁移速度随入渗量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在非饱和条件下,沙土对Sr吸附很弱。采用分配系数计算阻滞系数存在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钻探、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弥散实验及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等手段,获取研究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弥散系数及对典型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等,研究平阴县黄泛冲积层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运移特征,并评价拟建奶牛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在黄泛冲积层中的运移特征较符合普遍规律,污染物对所建场地内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拟建项目可以施工。  相似文献   

5.
页岩介质中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实验研究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中进行了放射性核素[3]I在页岩介质中的扩散、渗透-弥散的实验,采用渗透法及扩散法获得了实验曲线并计算出弥散系数、阻滞系数、孔隙度等参数。实验表明[3]I在页岩介质中为弱吸附核素,其阻滞系数较小,在此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放射性核素[3]I在页岩介质中的一维迁移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结果表明[3]I随地下水迁移得比较慢,因此页岩对[3]I的迁移能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开圣  彭小平 《贵州科学》2007,25(Z1):246-251
土基回弹模量是路面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能否选用合乎实际的土基回弹模量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由于野外承载板法费时、费力,且测点位置的选取以及测点多寡对回弹模量的影响,室内试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对室内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进行了理论修正,利用有限元程序求出修正系数,并通过实例工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室内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应乘以0.95这个修正系数,从而为室内合理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萘—饱和烃在硅胶上的液相吸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温度下的萘-柴油,萘-溶剂油,萘-石蜡油在硅胶吸附剂上的液相吸附柱流出曲线进行了研究。所用不同硅胶样品的堆比重及室温下的苯蒸汽吸附等温线的实验结果证明:硅胶从饱和烃中吸附分离萘的性能与其孔结构密切相关;细孔硅胶的效率是粗孔硅胶的1.5倍。苯蒸气吸附等温线测定法及含萘溶剂油柱流出曲线法可用于评价硅胶从液相吸附分离富萘柴油中萘的效率;降低柱分离温度,减少油品中其他不饱和烃的量,可提高萘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8.
吸附等温线是色谱体系中组分的基本热力学性质,给出了一定温度条件下组分平衡态时在两相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色谱模型的解的形式。以迎头法测定了葡萄糖与果糖在氨基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吸附等温线为反Langmu ir形式,并进行了温度影响测定,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葡萄糖与果糖的吸附等温线形式。吸附系数G和b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分离提供了基本的热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吸附等温线是色谱体系中组分的基本热力学性质,给出了一定温度条件下组分平衡态时在两相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色谱模型的解的形式.以迎头法测定了葡萄糖与果糖在氨基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吸附等温线为反Langmuir形式,并进行了温度影响测定,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葡萄糖与果糖的吸附等温线形式.吸附系数G和b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葡萄糖和果糖在氨基柱上的分离提供了基本的热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固定床上氯苯气体的吸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氯苯气体在活性炭固定床上的吸附过程。对不同温度下氯苯在活性炭中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测定,并用过热蒸气对活性炭吸附的氯苯进行了脱附回收。采用线性平衡吸附体系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了活性炭吸附氯苯的总传质系数和吸附带长度。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升高时,总传质系数减小,吸附带长度增大。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穿透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描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采用静态间歇实验和动态土柱实验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饱和黏土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静态吸附结果表明,MTBE在不同黏土中的吸附行为均可用线性方程描述,黏粒含量是土壤对MTBE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动态迁移实验中,借用反函数变化思路,提出利用实际渗流速度v确定非保守性物质在介质中纵向弥散系数DL和阻滞系数Rd的方法.与间歇实验相比,动态土柱法得到的Rd较小,仅为1.004,预示受到污染的土壤对MTBE几乎没有任何截留和净化能力.由此确定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为今后MTBE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钢框架稳定设计中柱计算长度的概念,本文采用三柱框架结构计算模型,通过考虑连接的非线性弯矩-转角关系,建立梁柱的有侧移半刚性连接转角位移方程,将横梁对柱子的约束弯矩按柱子的线刚度之比分配给柱;然后通过引入梁柱线刚度比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推导了有侧移半刚性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方程式,并研究了在梁-柱半刚性连接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取值问题.本文得到的半刚性连接的柱计算长度系数公式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的刚性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形式相同.算例结果表明:考虑半刚性影响后,柱的有效长度系数增大7%以上,此类钢框架计算时应考虑梁柱节点半刚性的影响.本文计算方法简捷方便,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用4.0mol/L HC1为流动相,以P350为固定相,硅胶为载体的萃取柱色层法分离微量铁的新方法,研究了分离条件、柱容量和干扰等.本法应用精镁、精铝、盐酸和铜盐中微量铁的分离和测定,均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二元物系提馏式分批精馏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简捷的提馏式分批精馏塔设计方法,对二元物系提馏式分批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小理论板数和最小 回流比(再沸比)进行了理论推导.比较了提馏式分批精馏塔和常规分批精馏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想提 馏式分批精馏塔模型,建立了联系提馏塔和常规塔的方法.理论分析与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二元物系,在对应 参数相等的条件下,提馏塔和常规塔所需最小理论板数及最小回流比(再沸比)相等,因此,在提馏塔的初步设计中 可将参数进行转化后按常规塔的设计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特殊性,本文以8度区(0.2g)抗震等级为二级的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研究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提出以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的方法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分别以梁端地震组合弯矩和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设计8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OpenSees中建立其基于纤维梁柱单元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底层柱端出铰严重,提高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屈服机制;04规程中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偏小,规程修订时应给予适当提高,对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2.0;本文建议二级PC框架按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其取值为1.4.  相似文献   

16.
厌氧间歇曝气生物膜系统用于生活污水的生物除磷。研究了运行方式对间歇曝气生物滤池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序批运行方式相比,ACF(aerobic continuous feeding)运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膜除磷系统的净吸磷能力,采用不同于传统反冲洗方法去除生物膜中富集的磷,可以使间歇曝气滤池在长周期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运行性能,减少滤池的反冲洗频率。ACF方式下,有机物与磷酸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表明间歇曝气池内可能存在着微生物不同种群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持液量对间歇精馏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得出了C—O2型网波填料塔间歇精馏过程持液量与空塔汽速的定量关系,为塔的优化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图5,表1,参2。  相似文献   

18.
强夯碎石桩的发展及成桩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夯置换法是8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介绍强夯置换法的发展概况,用波动理论生阐述强夯置换法在成桩中桩土界面的变化,说明了夯击能量从第一击接近球状传播到柱状桩体后的接近一维传播变化过程;探讨了夯锤势能转换成使桩体向下延伸的动能、桩体压密的势能、通过桩体侧面和底面的向桩个传播的动能比例、分析结果表明: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夯击到土形成柱状体;复合地基不仅奂中度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19.
乳状型液膜除铬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无毒性的磷酸三丁酯作载体,耐酸碱性能较好的兰113B作表达活性剂,用乳状型液膜从废水中去除6价铬离子。除了研究合理的配方外,对影响过程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并针对深度分离的特点,提出了传持的几何图像和物理模型,计入了膜破裂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带裂纹扇形截面柱扭转时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柔度法对带径向裂纹的扇形截面柱体的扭转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引入扭转共轭调和函数 ψ后 ,将裂纹柱体的扭转问题归结为Dirichlet问题 ,应用有限差分法和Gauss-Seidel迭代法求解 用Simpson积分公式计算抗扭刚度系数 最后通过能量释放率与柱体柔度随裂纹长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应力强度因子 ,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文中计算了扇形截面的边裂纹的多个实例 本文使用的方法 ,理论推导简洁、计算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 ,基本上对于任何截面形状的含径向裂纹的柱体扭转问题均可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