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编辑和地震子波提取;第二,利用反射率法模拟井旁共反射点道集;第三,对模拟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正常时差校正和叠加;最后,以叠加道作为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反射进行层位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之间在地震反射上的一致性,提高了层位标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频约束的井震资料联合时深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适用于层序地震学分析的时频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地震和测井曲线的时频谱。依据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沉积旋回时频谱特征以及显著反射界面在时频谱图像上的特征,利用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时频谱研究层位对应关系。在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进行合成记录和井旁道的时频谱相关度分析,通过对应井震上相同层位旅行时对已有的时深关系进行校正,从而提高时深转换的精度。由于测井中存在漂移,且在井震标定中地震层位是固定不变的,测井层位相对于地震层位进行测井曲线的拉伸、压缩与平移。本文根据图像映射原理对测井曲线层位进行校正。基于一个参考时深关系,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区实际井震资料多种曲线进行时频分析及时深关系校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是地震解释阶段的第一步和预测储层研究的前提,也是高精度勘探工作的基础工作。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北1井为例,简要分析了常规合成记录标定和VSP标定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该区域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VSP)资料的处理流程,之后利用玛北1井校正的声波曲线合成记录和VSP走廊叠加剖面来进行综合层位标定,将深度域测井、地质层位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紧密连接起来。最后通过层位标定结果、层速度的分层以及泊松比的特征,推测在深度4 800~4 925 m为有利储层段,并在钻井结果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测井和地震数据刻划储层参数横向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井与地震相结合进行地层横向参数分布刻划是测井解释由线向面过渡的趋势,亦是提高地震解释分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将地震和测井资料加以匹配,根据测井资料求出的地震子波与井旁地震道反褶积,得到时间域的声波时差,通过分形插值来提高地震道的纵向分辨率。子波的求取采用与传统方式不同的逐点相关法,即将测井得出的反射系数与井旁道上相应长的一段反褶积,当得到的波形与雷克子波相关性最佳时,可同时得到地震子波及本  相似文献   

6.
交互式多波层位标定方法及可视化软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波地震资料解释的需要,开发出一套多波多域合成地震记录和层位标定方法及可视化软件.合成记录和层位标定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纵波或转换波,还适用于时间域或深度域.该软件是基于QT3.1.2开发环境,运用混合编程手段开发而成的.现可提供不同平台版本.理论模型验证了其正确性,运用于实际资料,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及软件为多波地震资料解释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技术上解决了在QT开发环境中C 语言与Fortran语言的混合编程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深度域地震资料的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这些地震资料来解决地下地质问题,提出了基于褶积理论的深度域地震资料反演。基于褶积理论的地震资料反演,子波与低频模型对反演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制作人工合成记录与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深度域子波与时间域子波的关系,为基于褶积理论的深度域反演奠定了基础。将深度域反演应用于南海西部某油田,通过与该区的时间域地震资料反演对比,发现两种反演方法子波与低频模型都有差异。当时间域地震资料的采样间隔约为深度域地震资料采样间隔与层速度之比的两倍时,深度域地震资料的反演结果将优于时间域地震资料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8.
融合地震资料与井资料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高密度采样的特点,以中国海上某气田B区块为例,通过井震联合标定,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用准确的速度模型搭建了时间域与深度域联系的桥梁;利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层位构建储层骨架模型,应用地质统计学协变量方法,以井数据作主变量,地震反演实现统计得到的岩性概率体作为第二变量约束井间插值、外推和模拟,建立砂体展布模型;依靠砂体展布模型约束沉积相建模,在相模型基础上构建物性模型。实践表明,井震结合储层建模研究断层更精确,能够弥补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有效降低井间砂体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震波形的地质意义,确定含油砂层空间展布,预测圈闭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10.
朱峰 《科技资讯》2010,(5):250-250,252
地震、地质、岩石、测井等学科的资料都是油气勘探的基础资料,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了地下构造与油气藏特点,然而在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时,需要把各种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克服上述不足,进而提高最终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要把钻井数据、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构造和储层研究,通过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层位标定将三者结合起来,建立岩性、电性、物性、井旁地震道和其他地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技术作为连接地震、地质和测井工作的桥梁,在地质解释和储层精细描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例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分院高尔夫学院成立三年来招生、专业设置、教师队伍与实习实训等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招生方面,高尔夫学院目前还未能得到家长的充分认可,招生人数不多;专业设置单一,实践教学及社会服务能力薄弱;实习实训条件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针对上述情况,给出促进高尔夫学院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转动惯量是发动机系统动态模型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测取发动机转速衰减曲线,再由曲线拟合而得。在文中提出一种试验曲线的全程拟合法,比以往的标定转速点拟合法可以取得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膨胀土路基沉降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以膨胀土的膨胀率、线收缩系数、初始含水量、工后沉降期始末的孔隙比变化量和固结度变化量、工后沉降期末的含水量等为基本变量,提出了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和可靠度指标的迭代计算步骤,并就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膨胀土路基沉降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按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原则设计的路基的工后沉降超过容许沉降的失效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起锅炉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分析 ,找出了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原因 ,提出了改进意见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