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曲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元曲的美是多方面的,这既与它在音韵声律上的追求有关,也与它在意境营构方面的努力有关。在意境营构方面的努力,最突出的是"列锦"修辞手法的运用。"列锦"不是元曲的发明,《诗经》中便有滥觞,唐宋诗词中更不乏新的"列锦"结构模式的创造。兼有诗词二体优长的元曲,在"列锦"结构模式的运用与创新方面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元曲重视"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重视"列锦"结构模式的创新,并非"为形式而形式",而是别有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列锦”是一种独具魅力的修辞手法,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在诗词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列锦”的定义以及它跟其他辞格的区别;二是分别从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举例分析了“列锦”在中国文学中的运用;三是从文学描写和语言艺术的层面探讨了“列锦”的艺术功用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列锦修辞文本的创造最早见于《诗经》,在汉语修辞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但是,列锦出现于小说中,则是始于唐代。就像唐人有意为小说一样,唐代小说中出现列锦也是有鲜明的刻意为之的迹象。小说包括唐代开始的传奇,都是以叙事记人为主,写景的文字相当少。因此,以名词铺排形式写景的列锦文本,也就不易见到。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唐代小说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列锦。这些刻意而为之的列锦文本出现于小说中,鲜明地体现了唐人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4.
张燕 《科技信息》2007,(31):464
一、引言谭永祥在其《修辞新格》一书中说:“在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用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不是语法所能解释得了的,它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把它叫做‘列锦’。”[1]68这一独特的修辞手法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成就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元代著名诗人马致远的这首散曲便是最好的证明:[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本文试就“列锦”修辞格独有的审美价值及其翻译做些粗浅…  相似文献   

5.
晚唐时代是一个政局混乱的时期,但随着文学的发展,晚唐的“列锦”辞格仍有发展,与初唐、盛唐、中唐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由《全唐诗》中的晚唐诗歌予以全面考察,列锦辞格在晚唐的运用已是相当普遍,对晚唐诗歌在意境营构、韵律美的创造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晚唐诗歌中的列锦辞格运用虽然普遍,但也有一些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6.
张可久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创作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在建构"列锦"修辞文本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他所建构的"列锦"修辞文本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三大类十八小类。每一类"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对拓展作品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的散曲作品独具魅力,是跟他擅长建构"列锦"修辞文本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张可久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创作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在建构"列锦"修辞文本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他所建构的"列锦"修辞文本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三大类、十八小类。每一类"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对拓展作品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的散曲作品独具魅力,是跟他擅长建构"列锦"修辞文本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格,早在汉代便已出现。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它的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初唐时代,列锦辞格在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很多,许多新的结构形式都产生了,对后来词、曲中列锦辞格模式的确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与汉语都具有极其丰富的修辞手法,其中明喻最为常见,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历史发展不同,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相异,甚至审美价值观念也有所差异,往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却要使用不同的比喻。英汉明喻虽然在其构成及其审美价值取向方面有许多不谋而合的现象,但这种相似之中双方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4):104-109
明清时代虽然诗歌创作仍然旺盛,但不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艺术创新上有所弱化。表现在"列锦"结构形式上,呈现出继承前代所创成例较多,新创模式较少。但是,明清诗歌在"列锦"结构形式方面的创新仍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力图突破前人的成例而有自己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王锦蛇,红点锦蛇的形态、核型和Ag-NORs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宁  魏刚 《贵州科学》2004,22(2):69-70
本文对王锦蛇Elaphecarinata和红点锦蛇E.rufodorsata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指数和Ag-NORs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种锦蛇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染色体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两种锦蛇的Ag-NORs无差异。讨论了锦蛇属的核型,银带在分类特征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6):115-119
列锦作为汉语一种重要的修辞现象,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有运用。之后,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文体中都有出现,并且在结构形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变化。纵观汉语列锦辞格结构形式的发展变化,其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若干小类:(一)不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单句式、双句式、多句式;(二)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带"之"式、带"和"式、带"与"式、带"的"式、带"的"兼"和"式、带"的"兼"与"式、带"的"兼衬字式。前一大类主要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后一大类主要出现于近现代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3.
列锦作为汉语一种重要的修辞现象,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有运用。之后,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文体中都有出现,并且在结构形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变化。纵观汉语列锦辞格结构形式的发展变化,其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若干小类:(一)不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单句式、双句式、多句式;(二)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带“之”式、带“和”式、带“与”式、带“的”式、带“的”兼“和”式、带“的”兼“与”式、带“的”兼衬字式。前一大类主要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后一大类主要出现于近现代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赵松 《科技资讯》2014,12(25):206-206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一种新型文学类型,其对欧美文学创作研究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具备后现代主义的固有特征,这就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与传统修辞手法不同。对此本文在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对后现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说明该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和西方在文化基因与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出发,认为中国古代不但有技术,而且也有科学,阐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有着自己的特点,是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科学体系;它的发展与西方科学的发展有明显的对应和互补关系,在总的发展路线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平行性,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我同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对联之所以具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也是拓展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其审美情趣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如果离开了修辞,对联的联趣将大为减色,本文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巧妙运用及其审美效应试作例析.  相似文献   

17.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时期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塑造女性形象上有明显的审美差异,表现在审美形态、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这种差异与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等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产自肇庆端州的端砚,唐代开始闻名于世,被列为贡品飞身入皇宫。虽然砚台的起源充满争议,但端砚成贡品有相关的历史与文物依据。根据端州贡砚起源的历史依据,在古今论述砚台的著述中探索端州贡砚的成因,分析开采与地质的关系,以及对比自唐至清端州贡砚风格形成特点,辨析各朝代的审美趋势,着重论述鼎盛时期清代的贡砚审美与装饰。  相似文献   

19.
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文论受到社会古今观念的影响,但它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古代文论在呈现古今观念的具体方式上体现出它的主动性,而且文论古今观与时代古今观念保持基本一致,本身也离不开文论的积极回应。在呈现古今问题的隐显程度上,不同时期的文论与同时期的不同文论都有着各自的不同。并不局限于文学领域的中国古代文论,还承担着社会文化批判的角色,它对时代古今观念的批判正是其主动建构社会文化的有力体现。然而,无论是古今观对文论的影响还是后者对前者的积极回应,两者在文化精神实质上又是根本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不同摄食习性鱼类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最大代谢的变化情况,在24 ℃条件下,测定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丁鱥(Tinca tinc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幼鱼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研究结果显示:1) 在种间水平上,积极摄食的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比其他鱼类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比其他摄食习性鱼类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种内水平上,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南方鲇、丁鱥和鲢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短期饥饿后的南方鲇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锦鲫、丁鱥、鲢在短期饥饿后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积极摄食的锦鲫心-鳃系统能力强,能够快速消化食物,因此在消化活动时MMR明显上升;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因采取典型的消化优先模式,故消化活动期间MMR有所降低;丁鱥和鲢单次摄食量少,因而摄食后MMR上升不明显。在经历短期饥饿后,4种鱼类均下调自身生理功能以降低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