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明良论》是龚自珍早年一组议政之作,收入其自刻本《少作》。这组文章的写作,与嘉庆十八年的“禁门之变”以及河南、山东天理教起义有关。它作于整个事变完全平定之后,嘉庆十九年的春夏间。“明良”二字,出自《尚书》,意思是“君明臣良”。龚自珍以“君明臣良”为中心议题,针对“今病”,开出“古方”,强调“君明”则“臣良”,要求君主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士大夫,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理想。他对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的批判,是尖锐的、有力的;他提出的“共治”理想,虽然大胆、难得,却是不切实际的。《明良论》展现了青年时代龚自珍的政治抱负与议政风采,当时有人把它比作贾谊的《治安策》。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08,(6):67-67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以儒、墨、道、法家为代表的各大学派针对君臣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儒家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礼义基础之上,墨家认为君臣之间应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关系,法家认为君臣之间是纯粹的利益关系,道家则主张以“无为”处理君臣关系、分配君权与臣权。对这些理论进行探讨,发现其价值、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并吸取其可资借鉴处。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对君主执“术”的控制对象-“潜御群臣”--扩大为“驾驭臣民”,离开了韩非的本意;而韩非的“术”控理论稳定而成熟,旨在“法”“术”结合,整饬吏治。郭对《难势》的批判,将原作“抱法处势”的概念换作“任法用术”;该篇“复应之日”是韩非法治理论的精髓,主张“法”,“势”结合,论证法治胜于贤治,又不否定肾治,郭称其为“诡辨”,输于学理。郭据《定法》称韩非为“法术家”,但据《难势》韩非还主张“法”,“势”结合,他是主张“法”“术”“势”结合而以“法”为核心的法家。郭有时直接贬韩非为“术家”,“偏恶引起偏失”。韩非对“法”的研究有“纵失”和“横失”,玉有石璞,其来有自。对原作的发掘,尚须艰苦工夫。  相似文献   

5.
商鞅与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学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开创了法家学派重法的传统,《商君书》是其法治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后期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商鞅法治思想的特点是重“法”,相对忽视了“术”与“势”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作用。韩非在商鞅重“法”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法治中“术”和“势”的巨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商鞅强调“君臣共操”,即共同治理国家,使君臣关系和谐;韩非子则提倡以“术”御臣,容易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从法治思想的具体运用来看,商鞅相对重视“农战”,主张农业和战争相结合,其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重君权,其法治思想以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除受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外,传统化中的诸如“大一统”思想、“道德本位”思想、“公天下”思想、“民本”思想的影响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存北宋初期笔记小说中有关五代十国君臣形象的记载较多,其中君王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雄勇谋略型、节俭勤政型、骄奢淫逸型、风流才子型;官吏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风流放旷型、质直多才型、韬光避世型、英勇善战型。君臣关系也可以大致分为君明臣贤和睦型、君臣享乐和谐型、君疑臣忌紧张型。这些德行性格或同或异的君臣形象是兵燹频生而又浮华精彩的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道特殊风景。  相似文献   

8.
“郡县治,天下安”.规划区是城镇重点发展区,是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以贵阳市北部卫星城修文县为例,以“同城化”为视角,以条件归纳为导向,从整体空间结构、工业产业布局、公建设施、综合交通体系、生态网络等五个维度进行了结构性优化,并针对性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加强空间发展的统筹整合、促进职能分工与协作、统筹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统筹重大公建设施建设、保护区域生态绿心等.  相似文献   

9.
大凡著名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云南大学的校训是“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著名学者金开诚先生对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赞赏不已。他说:“在我所看到的大学校训中,印象最深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相似文献   

10.
张立华 《科技信息》2009,(11):146-146
“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班干部是班级的具体管理者。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这是每一个班主任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晚明大儒黄道周的《缁衣集传》,对儒家政治教化思想中工具与目的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述。在黄道周看来,礼乐制度是使“民有孙心”的正确工具,政治刑赏须在礼乐制度下运行。而礼乐之所以能运行,背后需有美德教化作为支撑,因为君主的德行是众善所归,众善归于君子之德正是民有孙心的体现。黄道周认为这是民众的一种政治需求,即君主须具有德行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民有孙心”既是黄道周政教思想的教化目的,同时也是通往终极目的——达到易简之政的工具。易简的道理运用于政治运作中,就是达到上下易事易知、明朗通透,不需求助于烦难的政治手段,反映了黄道周在面临晚明时期君民上下隔绝的问题时所作出的思考与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与理学之礼教秩序其合法性建基于先验天理之绝对正当性不同,康有为从近代西方之公理和人道两大基本观念出发,重建礼教秩序合法性基础。公理以平等观念重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师长等伦常关系。其近代意义在于解构天理之时间和空间超越性,瓦解礼教秩序之不言自明的超越意义,从而为礼教秩序的瓦解奠定学理基础。人道观一为人生来之资质,二为人之平等权利。人道观之理论意义在于为礼教制度的构建提供人性依据,即制度应当顺应人道之自然。其近代意义在于通过资质人性论对本质人性论的代替而实现了人之伦理本质的消解,这意味着人性之爱和恶失去了自身内在约束,礼教秩序之内在基础随之消解,礼教秩序之形成只能求诸外界。在资质人性论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以"教"和"学"为主体内容的礼教秩序形成之外在机制。"教"主要指以德行教化万民;"学"主要指对道的习得,其内容主要即控制人的爱恶等情欲,从而实现对人性的有限控制。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社会契约理论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影响,认为它在该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解释国家、政府起源的基本思想。其中,霍布斯"主权在君"与卢梭"主权在民"的契约政府理念形成鲜明对照。该文首先将二者契约政府理论的主要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然后着力比较分析其重大分歧,及其在国家、政府权力的确立、巩固和完善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以“仁”为核心的先秦儒家思想中 ,文教德化意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而其中的“德化”作用 ,又是他们尤其重视的。孔子认为“修文德”是统治者惟一的施政措施 ;孟子提出了“王道”主张 ,而其“王道”的核心内容依然是“以德行仁”、“以德服人” ;荀子的思想相对于孔孟颇有点离谱、叛逆 ,但他也是始终坚持着“君者 ,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 ,原浊则流浊” ,“君者 ,仪也 ;民者 ,景也 ;仪正而景正。君者 ,盘也 ,民者 ,水也 ,盘圆而水圆”的德化思想。他们都试图通过“德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建设思想,他认为"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因而,在权位分配上要以德配位,德才兼备;在处理君臣关系上要君臣对等,以德抗位;在权力使用上要执政为民,不谋私利;在道德修养上要存心养性,率先垂范。孟子的廉政建设思想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以揭示人的精神世界、探寻人的本质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为目的的学科,以人的生存价值、存在意义等为研究主题,关注于对人的文化生命的理解,其本身所具有的哲思与诗性况味要求研究者自觉地以对话意识及心灵的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与研究对象之间架起沟通、碰撞、交融的桥梁,使文本在理解中获得意义的充实,显示出无限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马基雅维里教育思想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被尊为"西方政治学之父",他的政治哲学的精致之处就是教育哲学。他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强调个人才能和知识对君主的重要性。他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观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都表现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文主义特征。他独具一格而并不完美的教育观,也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胡佐斌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3):84-85,9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高职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其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应用性、职业性、复杂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我国社会变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新挑战,研究这些问题,是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作为身处后台的幕僚,能否施展自己的治国韬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其辅政艺术,既使如魏源这样的旷世哲人也概莫能外。魏源人生的黄金时期,基本上是在幕府中度过的,他的主要思想大多成形、成熟于这一时期,他的政治理想也多是以参谋辅政的方式进行实践的。毕生追求“经世济用”的魏源,充分利用幕府这个难得的行政参谋平台,以择木而栖、与时而变、为国而谋、躬身而为的精妙辅政艺术,将改革开放思想融贯其中,使其“师夷长技以制夷”和“除草弊政”的政治抱负在混浊的政治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也即闺中待嫁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他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